第一百零五章 元青花水注?(求收藏!求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天字一号顽主最新章节!
(不好意思,发晚了,今天下班太晚了~)
绣花鞋的出现重新燃起了林剑的心里的热火,看来自己的预判没有错,这箱子里果然有宝贝。
就这一对两双绣花鞋,做工如此精良,拿出去拍个10几20万不在话下,当然这是基于寻宝鼠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老葛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对儿绣花鞋的价值,也对,正常人的思维中,近代的东西都不怎么值钱,或者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
但近代也是有精品的,尤其是民国到抗战那些年,民间有一批继承了传统手艺的匠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把手艺流传下去,导致很多高超的技艺就此失传。
不过技艺虽然没有传承下来,但当时其所作的艺术品却有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保存下来,就比如眼前这对绣花鞋。
想到这,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站起身,指着绣花鞋道,“这对鞋挺漂亮的,现在很少见~”
老葛点头道,“想当年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来着~”
林剑对此表示认同,不是大家闺秀,也很难请得动大师定做绣花鞋,就冲这做工,在当时就不能便宜了。
见林剑没再出声,老葛挠了挠光头迟疑道,“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便宜点卖给你,反正这东西我留着没什么用处~”
林剑心道,“真是打哈欠有人送枕头~”
“不瞒你说,我家的博古架上正好缺了这么一件服饰类的艺术品,我看这一对儿绣花鞋就不错,正好摆上~”
老葛咧开嘴,“你喜欢就好,价格好说~好说~”
顿了下,跟老康对视了一眼,直接道,“要是你答应300万的价格,这对儿绣花鞋干脆送你了~”
林剑笑而不语,开玩笑,这对儿绣花鞋才多少钱,那可是300万,不可同日而语的好嘛。
小二很懂林剑,立马接话道,“先不谈价,继续看看再说~”
老葛一听也没什么意见,“好~等着~”
翻身回去抬出最后一只木箱,用了一分多钟才找到对应的钥匙将其打开,顿时一股酸臭味儿弥漫出来,充斥着整间地窖,这味道太辣眼睛了。
“呸~什么味儿这是?”沉默了很久的赵亮终于开口了。
林剑站在最前头,是第一个受到毒气侵害的,一把捂住口鼻,生怕被熏晕过去,这味道实在呛人。
老葛尴尬的直扇呼,可惜没什么卵用,此时就恨自己没那一把蒲扇下来。
好不容易等味道消散了一些,众人朝箱子里望去,原来是一堆烂纸,上面还有一些已经腐烂不成型的东西,看不出本来面目。
“那个~还看吗?不看我就把东西拿出去收拾一下~”
“等等~”林剑喊了一句,他眼尖,离得也近,一眼就看到烂纸下面还有东西。
约莫是文房四宝一类的,忍受着‘毒气’,用手把烂纸掀开,抢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笔洗,青花瓷的,不过一看就是民国时期的产物,连仿古都算不上,紧接着是木制笔架,造型比较古朴,不过同样是民国时期的东西,价值不高。
此外还有十几只毛笔、破损的砚台、以及用过不少的墨,就在林剑失望的以为这箱子里再无有价值的东西之时,藏在夹角处一件10几公分长,5、6公分高的船型瓷器,抓住了他的视线。
顿时,寻宝鼠发功,二级、三级。。。一直到六级,烫的他直嘬牙花子才停下。
这是?水注?
林剑一时拿捏不准,要不是担心被老葛看出破绽,估计早就按耐不住上手了。
强忍着心中的激动,不经意的瞄了老葛一眼,说道,“要不咱们把东西拿上去看吧?在这看不清,主要是这味道太难闻了~”
老葛立马道,“行嘞~”
老康留了个心眼儿,插嘴道,“林先生看到什么有意思的物件了?”
林剑很淡定的点了点头,“那一小块墨有点意思,得拿出去闻闻,在这都窜味儿了~”
这招叫声东击西!
老康一听是块墨便没再吱声,剩那一点就算再好的墨也值不了多少钱。
趁着老康和老葛想办法把箱子搬出地窖的时候,林剑不由想着水注这东西。
在华夏传统的文房用具中,除笔墨纸砚外,还有不少其他辅助性用具。
如纸怕风吹移动,就产生了“镇纸”;洗笔要有水盂,就产生了“笔洗”;磨墨要有水,就产生了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的“水注”;
当然还有放印的有印盒、搁砚的有砚盒、搁墨有墨床、搁笔有笔架,还有笔格、笔筒、笔床、笔船、笔屏、墨盒、印章等等,文人用的东西数不胜数。
其中的水注,就是林剑看到的那件船型瓷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在宋、元时期水注较为盛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罗汉骑兽、双鸳卧牛飞蟾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
然而现存最早的水注是三国时期的青瓷水注。
唐代水注形态分为溜肩形水注、扁腹形水注、盘口形水注、葫芦形水注、动物形水注等五类,到了两宋时期形式更加多样,动、植物造型愈发精致。
而元代水注则以龙泉釉和景德镇青白釉为多,也有部分青花水注。
明清时期较为流行青花、素三彩、紫砂、青白釉和各种单色釉制品,内廷御用品中,多含有玉石、玛瑙、水晶等元素,也有白釉、紫砂等材质。
林剑记着曾经在马冠福的博物馆里看过一款水注,那是一件汝釉仿生水注,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整器呈粉青色。
造型上运用仿生手法,将文房水注塑造成动物形态,嘴部为注水之流,背部置注水孔,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水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喜爱珍视的文房藏品,所以普遍的造型都是小巧精致,比较能够讨人喜欢。
博物馆里的那件水注,不仅造型古朴典雅,小巧而大方,晶莹透亮的釉色,温润细腻的触感,都让它在实用物之外,多了观赏的功用,最重要的是底部有“丑牛五年清凉寺张家造”款。
别误会,这个款儿里的“清凉寺”不是鹿鼎记里顺治出家的那个清凉寺,而是宋元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汝瓷官窑遗址,据记载,在开元盛世之时,随着大唐御窑张氏家族的加入,汝州青瓷的发展一日千里。
而汝瓷盛于北宋元佑元年,在汝瓷生产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张家窑在数百家窑口中起着领袖群伦的作用,其精品多入皇室内廷,民间难得一见。
足以见得马冠福收藏的那件‘水注’的价值。
而林剑眼前所见的这只船形水注,其首尾略窄、中部宽、底部平。
船体中空可盛水,船首有小孔作出水用。
因为造型的复杂,导致其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那个时候可没有极其,只能用纯手工制坯粘合而成。
青花发色淡雅,人物、船仓等细节处理精妙,纹饰看似复杂,可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是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这也是当时元青花瓷器能够远销中亚,受到***文化热烈追捧的原因。
一想到元青花林剑心中就一阵火热,虽然这不是更为传奇的元青花大罐,但水注这类器物,无论是公共或者私人的收藏机构中都较为罕见,可以称得上是十分难得的孤品了,再加上元青花的名气加成,这件水注卖个大几百万非常轻松。
这箱子看着不沉,一个成年人使使劲儿也能搬动,可真要往地窖外面抬可就费了劲了,一个在前面拎着一个在后面用肩扛,好不容易把箱子鼓动上去,差点要了老康和老葛俩人半条命。
林剑他们紧随其后从地窖钻出来,“辛苦辛苦,来支烟?”
老康摆摆手,“不了不了,歇会儿就好,老了不中用了~”
老葛倒是不客气,接过烟凑着火机狠嘬了两口,“这味儿是够窜的,林先生你们慢慢看,我去找点东西熏熏地窖,不然以后没法儿进人了~”
林剑巴不得他离远点呢,“行嘞,您忙您的~”
等老葛晃悠着离开之后,林剑重新蹲下来,把每件物品拿出来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上,笔洗、笔架之类的不用细说,不过为了显得逼真,还是假模假式的端详了一番。
重点是那块儿墨,这可是等会儿用来忽悠人的关键,墨锭颜色偏暗红,凑到鼻子前细细的闻,有股淡淡的墨香,不明显,可能是保存不当的原因,味道也不正。
墨锭在文房四宝中排在老二,足以见得它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墨本身就因为难以保管,导致明清时期的老墨极为稀少,长期以来少有藏家涉足。
但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之风盛行,墨锭收藏作为后起之秀,收藏价值正逐渐升温,很多人开始炒墨,不过大多是民国期间的老墨,近代的也有不少。
可谁要是有一块儿明清时期的墨,那绝对能在朋友圈里狠狠的漏一把脸。
(不好意思,发晚了,今天下班太晚了~)
绣花鞋的出现重新燃起了林剑的心里的热火,看来自己的预判没有错,这箱子里果然有宝贝。
就这一对两双绣花鞋,做工如此精良,拿出去拍个10几20万不在话下,当然这是基于寻宝鼠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老葛似乎没有意识到这对儿绣花鞋的价值,也对,正常人的思维中,近代的东西都不怎么值钱,或者说没有想象中那么值钱。
但近代也是有精品的,尤其是民国到抗战那些年,民间有一批继承了传统手艺的匠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把手艺流传下去,导致很多高超的技艺就此失传。
不过技艺虽然没有传承下来,但当时其所作的艺术品却有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保存下来,就比如眼前这对绣花鞋。
想到这,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站起身,指着绣花鞋道,“这对鞋挺漂亮的,现在很少见~”
老葛点头道,“想当年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来着~”
林剑对此表示认同,不是大家闺秀,也很难请得动大师定做绣花鞋,就冲这做工,在当时就不能便宜了。
见林剑没再出声,老葛挠了挠光头迟疑道,“你要是有兴趣可以便宜点卖给你,反正这东西我留着没什么用处~”
林剑心道,“真是打哈欠有人送枕头~”
“不瞒你说,我家的博古架上正好缺了这么一件服饰类的艺术品,我看这一对儿绣花鞋就不错,正好摆上~”
老葛咧开嘴,“你喜欢就好,价格好说~好说~”
顿了下,跟老康对视了一眼,直接道,“要是你答应300万的价格,这对儿绣花鞋干脆送你了~”
林剑笑而不语,开玩笑,这对儿绣花鞋才多少钱,那可是300万,不可同日而语的好嘛。
小二很懂林剑,立马接话道,“先不谈价,继续看看再说~”
老葛一听也没什么意见,“好~等着~”
翻身回去抬出最后一只木箱,用了一分多钟才找到对应的钥匙将其打开,顿时一股酸臭味儿弥漫出来,充斥着整间地窖,这味道太辣眼睛了。
“呸~什么味儿这是?”沉默了很久的赵亮终于开口了。
林剑站在最前头,是第一个受到毒气侵害的,一把捂住口鼻,生怕被熏晕过去,这味道实在呛人。
老葛尴尬的直扇呼,可惜没什么卵用,此时就恨自己没那一把蒲扇下来。
好不容易等味道消散了一些,众人朝箱子里望去,原来是一堆烂纸,上面还有一些已经腐烂不成型的东西,看不出本来面目。
“那个~还看吗?不看我就把东西拿出去收拾一下~”
“等等~”林剑喊了一句,他眼尖,离得也近,一眼就看到烂纸下面还有东西。
约莫是文房四宝一类的,忍受着‘毒气’,用手把烂纸掀开,抢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笔洗,青花瓷的,不过一看就是民国时期的产物,连仿古都算不上,紧接着是木制笔架,造型比较古朴,不过同样是民国时期的东西,价值不高。
此外还有十几只毛笔、破损的砚台、以及用过不少的墨,就在林剑失望的以为这箱子里再无有价值的东西之时,藏在夹角处一件10几公分长,5、6公分高的船型瓷器,抓住了他的视线。
顿时,寻宝鼠发功,二级、三级。。。一直到六级,烫的他直嘬牙花子才停下。
这是?水注?
林剑一时拿捏不准,要不是担心被老葛看出破绽,估计早就按耐不住上手了。
强忍着心中的激动,不经意的瞄了老葛一眼,说道,“要不咱们把东西拿上去看吧?在这看不清,主要是这味道太难闻了~”
老葛立马道,“行嘞~”
老康留了个心眼儿,插嘴道,“林先生看到什么有意思的物件了?”
林剑很淡定的点了点头,“那一小块墨有点意思,得拿出去闻闻,在这都窜味儿了~”
这招叫声东击西!
老康一听是块墨便没再吱声,剩那一点就算再好的墨也值不了多少钱。
趁着老康和老葛想办法把箱子搬出地窖的时候,林剑不由想着水注这东西。
在华夏传统的文房用具中,除笔墨纸砚外,还有不少其他辅助性用具。
如纸怕风吹移动,就产生了“镇纸”;洗笔要有水盂,就产生了“笔洗”;磨墨要有水,就产生了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的“水注”;
当然还有放印的有印盒、搁砚的有砚盒、搁墨有墨床、搁笔有笔架,还有笔格、笔筒、笔床、笔船、笔屏、墨盒、印章等等,文人用的东西数不胜数。
其中的水注,就是林剑看到的那件船型瓷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于砚面供研墨之用,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在宋、元时期水注较为盛行,器形有方、圆、立瓜、卧瓜、双桃、莲房、蒂叶、茄壶、牧童、罗汉骑兽、双鸳卧牛飞蟾诸式,也常做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状。
然而现存最早的水注是三国时期的青瓷水注。
唐代水注形态分为溜肩形水注、扁腹形水注、盘口形水注、葫芦形水注、动物形水注等五类,到了两宋时期形式更加多样,动、植物造型愈发精致。
而元代水注则以龙泉釉和景德镇青白釉为多,也有部分青花水注。
明清时期较为流行青花、素三彩、紫砂、青白釉和各种单色釉制品,内廷御用品中,多含有玉石、玛瑙、水晶等元素,也有白釉、紫砂等材质。
林剑记着曾经在马冠福的博物馆里看过一款水注,那是一件汝釉仿生水注,胎质细腻洁白、釉层肥厚、整器呈粉青色。
造型上运用仿生手法,将文房水注塑造成动物形态,嘴部为注水之流,背部置注水孔,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水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喜爱珍视的文房藏品,所以普遍的造型都是小巧精致,比较能够讨人喜欢。
博物馆里的那件水注,不仅造型古朴典雅,小巧而大方,晶莹透亮的釉色,温润细腻的触感,都让它在实用物之外,多了观赏的功用,最重要的是底部有“丑牛五年清凉寺张家造”款。
别误会,这个款儿里的“清凉寺”不是鹿鼎记里顺治出家的那个清凉寺,而是宋元时期一处规模较大的汝瓷官窑遗址,据记载,在开元盛世之时,随着大唐御窑张氏家族的加入,汝州青瓷的发展一日千里。
而汝瓷盛于北宋元佑元年,在汝瓷生产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张家窑在数百家窑口中起着领袖群伦的作用,其精品多入皇室内廷,民间难得一见。
足以见得马冠福收藏的那件‘水注’的价值。
而林剑眼前所见的这只船形水注,其首尾略窄、中部宽、底部平。
船体中空可盛水,船首有小孔作出水用。
因为造型的复杂,导致其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那个时候可没有极其,只能用纯手工制坯粘合而成。
青花发色淡雅,人物、船仓等细节处理精妙,纹饰看似复杂,可层次分明,繁而不乱,是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这也是当时元青花瓷器能够远销中亚,受到***文化热烈追捧的原因。
一想到元青花林剑心中就一阵火热,虽然这不是更为传奇的元青花大罐,但水注这类器物,无论是公共或者私人的收藏机构中都较为罕见,可以称得上是十分难得的孤品了,再加上元青花的名气加成,这件水注卖个大几百万非常轻松。
这箱子看着不沉,一个成年人使使劲儿也能搬动,可真要往地窖外面抬可就费了劲了,一个在前面拎着一个在后面用肩扛,好不容易把箱子鼓动上去,差点要了老康和老葛俩人半条命。
林剑他们紧随其后从地窖钻出来,“辛苦辛苦,来支烟?”
老康摆摆手,“不了不了,歇会儿就好,老了不中用了~”
老葛倒是不客气,接过烟凑着火机狠嘬了两口,“这味儿是够窜的,林先生你们慢慢看,我去找点东西熏熏地窖,不然以后没法儿进人了~”
林剑巴不得他离远点呢,“行嘞,您忙您的~”
等老葛晃悠着离开之后,林剑重新蹲下来,把每件物品拿出来整整齐齐的摆在地上,笔洗、笔架之类的不用细说,不过为了显得逼真,还是假模假式的端详了一番。
重点是那块儿墨,这可是等会儿用来忽悠人的关键,墨锭颜色偏暗红,凑到鼻子前细细的闻,有股淡淡的墨香,不明显,可能是保存不当的原因,味道也不正。
墨锭在文房四宝中排在老二,足以见得它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墨本身就因为难以保管,导致明清时期的老墨极为稀少,长期以来少有藏家涉足。
但近年来,随着古玩收藏之风盛行,墨锭收藏作为后起之秀,收藏价值正逐渐升温,很多人开始炒墨,不过大多是民国期间的老墨,近代的也有不少。
可谁要是有一块儿明清时期的墨,那绝对能在朋友圈里狠狠的漏一把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