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此物必大兴于世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扶桑镜梦最新章节!
因为秉油灯夜谈太晚,第二天临近正午玄朴先生才带着一群人去兰学寮。玄朴先生先带着直秀拜访了医学馆的馆主岛本良顺,献上了《光学》一书,直秀恭敬礼拜,献上手信,热情表达了自己对佐贺和医学馆的仰慕,闲话一阵后岛本就批准直秀可以在兰学寮学习。
直秀不想在佐贺长期驻留,《光学》也不会留在兰学寮,所以玄朴先生回兰学寮之后,召集了几位兰学者,互相介绍后就准备开始安排大家抄书。
虽然可以把书页拆开,多找几个人一起抄写,但熟识兰文的人在兰学寮只是玄朴先生、大石良英、大庭学斋、山村良哲和直秀五人,玄朴先生的两个弟子可能还行,好吧,直秀也是还行这伙的,直秀的两个学生就根本指望不上了。
虽然听说过这年头有一天写几万字的猛人,但直秀自己没这么犀利,别到时头晕眼花手抖,弄不好搞个近视眼,不能干不能干。如果玄朴先生发狠,每个人抄写一部,那乐子就大了,弄不好待在佐贺这几天就得天天抄书了,自己其它正事都别想干。
怎么才能让脱身呢?
穿越者自身带挂,直秀让学次郎从随身包裹里拿出法宝——瓷盘子一个、蜡纸几张、铁笔一只。
未来在1881年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发明了蜡纸印刷,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在蜡纸上,铁笔刻在纤维纸上会出现缝隙,然后将纸张放在蜡纸下面,把油墨刷在蜡纸上,用滚筒压紧来回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纸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直秀和大家解释了一下原理,说希望大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将书抄在蜡纸上,然后我给大家印刷,到时人手一本美滋滋。玄朴先生听了挺开心,因为这年头印兰书确实挺麻烦的,兰学者手里的兰语书大部分都是手抄的,错误很多。往往差一个字意思就全相反了,大家为此颇为困恼。
为什么书籍不印刷呢?不是现在的印刷水平不行而是缺少兰文的活字。
中华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地区,随着文化的传播,八世纪扶桑也出现了木雕版印佛经。
但之后印刷技术停滞不前,扶桑的活字印刷直到十六世纪才发展起来。扶桑的活字印刷起源众说纷纭,但无疑有三个渠道:
为了传教活动,西洋传教士在1590年开设了印刷所,专业的印刷工带来了铅字、墨水、纸、印刷机,通过活字印刷出版书籍。
而同期,天正少年使节团归国。1582年(天正十年)九州地区切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联合起来向罗马教廷派遣四名少年两名仆人的使团。使团由传教士范礼安发起,于1590年(天正十八年)回到扶桑。使团将欧罗巴的古腾堡印刷机和活字印刷术带回了日本。
活字印刷的另一个来源于高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高丽人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中华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高丽人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1592年万历援高丽之役爆发,高丽称之为“壬辰倭乱”,扶桑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期间扶桑大名加藤清正将高丽铜活字等活字印刷设备抢回了扶桑,献给了当时的后阳成天皇,得到了后阳成天皇的大力推崇。扶桑著名的《古文孝经》就是在这一时期活字印刷的结果。
之后后阳成天皇又命当时的丰臣政权推广活字印刷,六年内铸木活字十万余个,之后又铸铜活字九万余个,从此活字印刷术在扶桑广为流传,民间产生了“光悦本”“嵯峨本”等精美的书籍,德川幕府初期也有官方的著名的活字印刷“骏河版”《大藏一览集》、《群书治要》。
当时高丽、扶桑以中华文化为主流,所以书籍多是中华文字,这也是高丽的活字印刷术能在扶桑兴起的原因。
但后来幕府阶级固化,武士阶层流传的书籍都是一些经典,民间流传的都是佛经,新书很少,所以雕版印刷因为字迹优美再次成为印刷术的主流,但在书籍商人中活字印刷依然有流传——多数用来印刷小广告或者爱情动作类图书。
兰学者对书籍印刷一直非常困恼。
扶桑语兰书的印刷就已经很苦恼了,因为木雕版成本高,所以只能用活字印刷,但市场受众少,书商都不愿意印刷,除非加钱,造成很多兰学者都是抄书来学习的。
原版的兰语书籍更为凄惨,印刷就别想了,全部是手抄,据说胜海舟抄写了一部兰语与扶桑语的双语词典,可能对内容有所改进,一部词典就卖了三十两黄金。
直秀一直想让胜海舟介绍这个土豪认识一下,但现在的胜海舟还没开始卖书,直秀还得继续等下去。
所以直秀拿出蜡纸印刷这个技术后,兰学者们直接就激动了,直秀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践”,玄朴先生直接呵斥“那你还坐在这里?还不赶紧去办”。
直秀委委屈屈地带着两个学生溜出来,以玄朴先生的名义让仆役向藩学弘道馆申请了一点印刷的油墨。之后和学生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其它设备。
瓷盘子是来兰学寮之前从玄朴先生的仆人那要的,仆人的眼神很微妙,到弘道馆吃饭自带餐具,为败坏了先生的名声能做到这一步,这是真的狠人。
蜡纸和铁笔是在下关游玩的时候制作的,长州的蜡很有名气,直秀顺手买了一些看看质量如何,顺便废物利用让学生做了蜡纸;至于铁笔,直秀看到蜡纸都有了,再买根粗针好了,绑到毛笔上,说不上好,但确实能用。
上一世见过的蜡笔印刷设备,有一块顶部带有活动夹子的薄铁板,有蜡纸,有铁笔,有油墨,还有一个滚筒。油墨申请了还没到,现在还缺一个滚筒,另外磁盘子面积太小也不适用,今天就是拿来演示一下,真要刻字不太适合。
直秀一开始想保持格调,用茶道里的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之起泡沫的刷子就是圆竹刷,后来发现圆竹刷真是竹刷,全都是用竹子做的,刷油墨肯定不行。
后来他想用“束子”,束子是由稻草或别的植物纤维绑起来的刷子,扶桑用来刷锅刷盘子。但滚筒这个东西它确实好用,得了,反正瓷盘子自己也不满意,也要试试看能不能找到滚筒和光滑的薄铁板的替代物,到商业町找吧。
直秀就带着两个学生和一个兰学寮的仆役出发了,结果很顺利,直秀把自己的需求和木匠、铁匠一说就成了。
钱能通神,木匠把一条未完工的木车轴给截断了,加了个把手,一条车轴做了好几个滚筒,样子有些蠢大,但也还行。
至于光滑的薄铁板,扶桑铁甲很少,所以直秀觉得要花大价钱,结果一问铁匠,铁匠说我们这薄铁片子多啊,因为农民用不起铁器,像“备中镐”这种农具都是包铁皮的。直秀心说,我以前在石田村教村民稻田养鱼的时候,确实没注意,有啥要求都是直接和庄屋(村长)说,真没注意到这坑爹的农具。
直秀要的铁皮面积不大,尺寸在A3到A4之间,铁匠很快就做好了,还给打磨了一番,颇为平整,说起来现在木匠、铁匠的手艺真心不错。
为了防止铁皮变形,直秀找木匠在铁皮后面固定了木板,前面的上方加了块木条,穿孔后用绳子固定,好吧,连夹子也有了。
还没到黄昏,一切都搞好了,付给铁匠和木匠每人两枚金小判,大家都挺开心的,也没让送货,自己一行人夹着铁片子、拎着滚筒就回到了医学馆。直秀把顺手买的和果子分了仆役一份,然后就进了兰学寮。
进来一看,玄朴先生正和三位先生一起研究《光学》,读一段,然后探讨一会,抓耳挠腮的颇为可笑。
“油墨送过来了,直秀你什么开始印刷”。
“先生且等,直秀这就开始”,可怜直秀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表演。一番操作后,直秀拿包了薄棉布的木滚筒滚了几下,揭开蜡纸,只见上面四个大字“学无止境”,油墨还是不太过关,因为字体写的比较大,边缘还是有些模糊,但玄朴先生和大家都很满意,“极好极好,此物必大兴于世”。
直秀得意样样地看了一眼两个学生,发现他们在瑟瑟发抖,现在是和历十月,换算成公历是十二月,天气凉了是要多穿点衣服了。
天色已经黑了,玄朴几位先生也不去吃饭,拿着印出来的纸翻来覆去的看,也不知道能看出啥来,反正直秀用铁笔不太习惯,这字体是挺丑的,他在一边心虚不已。
过了一会,先生们又把一块铁皮铺好,一只铁笔大家轮流在蜡纸上刻字然后印刷,大家不停啧啧感叹,直秀惊奇地发现字体都很好,走形很少,“偶然吧,碰巧而已,其实我的字也差不到哪去……”,两个学生也围在玄朴先生身边补刀,说什么这些工具都是他们亲自找人做的如何如何辛苦,直秀只好郁闷地在墙角做透明人,想象中的围绕自己吹捧的场景只持续了三秒,回味起来不太过瘾。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秀又冷又饿,迷迷糊糊中被叫醒,“辛苦了,直秀”,玄朴先生笑眯眯地看着他,神态很是让人温暖开心。一行人就在明亮的月色里回家,好像天气也不是很冷。
因为秉油灯夜谈太晚,第二天临近正午玄朴先生才带着一群人去兰学寮。玄朴先生先带着直秀拜访了医学馆的馆主岛本良顺,献上了《光学》一书,直秀恭敬礼拜,献上手信,热情表达了自己对佐贺和医学馆的仰慕,闲话一阵后岛本就批准直秀可以在兰学寮学习。
直秀不想在佐贺长期驻留,《光学》也不会留在兰学寮,所以玄朴先生回兰学寮之后,召集了几位兰学者,互相介绍后就准备开始安排大家抄书。
虽然可以把书页拆开,多找几个人一起抄写,但熟识兰文的人在兰学寮只是玄朴先生、大石良英、大庭学斋、山村良哲和直秀五人,玄朴先生的两个弟子可能还行,好吧,直秀也是还行这伙的,直秀的两个学生就根本指望不上了。
虽然听说过这年头有一天写几万字的猛人,但直秀自己没这么犀利,别到时头晕眼花手抖,弄不好搞个近视眼,不能干不能干。如果玄朴先生发狠,每个人抄写一部,那乐子就大了,弄不好待在佐贺这几天就得天天抄书了,自己其它正事都别想干。
怎么才能让脱身呢?
穿越者自身带挂,直秀让学次郎从随身包裹里拿出法宝——瓷盘子一个、蜡纸几张、铁笔一只。
未来在1881年旅居英国的匈牙利人盖斯特泰纳发明了蜡纸印刷,他用涂蜡的纤维纸作为模版,用铁笔把要印刷的资料刻在蜡纸上,铁笔刻在纤维纸上会出现缝隙,然后将纸张放在蜡纸下面,把油墨刷在蜡纸上,用滚筒压紧来回推动,使油墨透过蜡纸粘附在下面的纸上。
直秀和大家解释了一下原理,说希望大家可以一步到位,直接将书抄在蜡纸上,然后我给大家印刷,到时人手一本美滋滋。玄朴先生听了挺开心,因为这年头印兰书确实挺麻烦的,兰学者手里的兰语书大部分都是手抄的,错误很多。往往差一个字意思就全相反了,大家为此颇为困恼。
为什么书籍不印刷呢?不是现在的印刷水平不行而是缺少兰文的活字。
中华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印刷技术的地区,随着文化的传播,八世纪扶桑也出现了木雕版印佛经。
但之后印刷技术停滞不前,扶桑的活字印刷直到十六世纪才发展起来。扶桑的活字印刷起源众说纷纭,但无疑有三个渠道:
为了传教活动,西洋传教士在1590年开设了印刷所,专业的印刷工带来了铅字、墨水、纸、印刷机,通过活字印刷出版书籍。
而同期,天正少年使节团归国。1582年(天正十年)九州地区切支丹大名大友宗麟、大村纯忠、有马晴信联合起来向罗马教廷派遣四名少年两名仆人的使团。使团由传教士范礼安发起,于1590年(天正十八年)回到扶桑。使团将欧罗巴的古腾堡印刷机和活字印刷术带回了日本。
活字印刷的另一个来源于高丽。毕升发明活字印刷以后,高丽人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书,后来又采用木活字印书。到了十三世纪,他们首先发明用铜活字印书。中华使用铜活字印书比朝鲜稍晚。高丽人还创造了铅活字、铁活字等。
1592年万历援高丽之役爆发,高丽称之为“壬辰倭乱”,扶桑称之为“文禄庆长之役”,期间扶桑大名加藤清正将高丽铜活字等活字印刷设备抢回了扶桑,献给了当时的后阳成天皇,得到了后阳成天皇的大力推崇。扶桑著名的《古文孝经》就是在这一时期活字印刷的结果。
之后后阳成天皇又命当时的丰臣政权推广活字印刷,六年内铸木活字十万余个,之后又铸铜活字九万余个,从此活字印刷术在扶桑广为流传,民间产生了“光悦本”“嵯峨本”等精美的书籍,德川幕府初期也有官方的著名的活字印刷“骏河版”《大藏一览集》、《群书治要》。
当时高丽、扶桑以中华文化为主流,所以书籍多是中华文字,这也是高丽的活字印刷术能在扶桑兴起的原因。
但后来幕府阶级固化,武士阶层流传的书籍都是一些经典,民间流传的都是佛经,新书很少,所以雕版印刷因为字迹优美再次成为印刷术的主流,但在书籍商人中活字印刷依然有流传——多数用来印刷小广告或者爱情动作类图书。
兰学者对书籍印刷一直非常困恼。
扶桑语兰书的印刷就已经很苦恼了,因为木雕版成本高,所以只能用活字印刷,但市场受众少,书商都不愿意印刷,除非加钱,造成很多兰学者都是抄书来学习的。
原版的兰语书籍更为凄惨,印刷就别想了,全部是手抄,据说胜海舟抄写了一部兰语与扶桑语的双语词典,可能对内容有所改进,一部词典就卖了三十两黄金。
直秀一直想让胜海舟介绍这个土豪认识一下,但现在的胜海舟还没开始卖书,直秀还得继续等下去。
所以直秀拿出蜡纸印刷这个技术后,兰学者们直接就激动了,直秀说“这只是个想法还没来得及实践”,玄朴先生直接呵斥“那你还坐在这里?还不赶紧去办”。
直秀委委屈屈地带着两个学生溜出来,以玄朴先生的名义让仆役向藩学弘道馆申请了一点印刷的油墨。之后和学生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其它设备。
瓷盘子是来兰学寮之前从玄朴先生的仆人那要的,仆人的眼神很微妙,到弘道馆吃饭自带餐具,为败坏了先生的名声能做到这一步,这是真的狠人。
蜡纸和铁笔是在下关游玩的时候制作的,长州的蜡很有名气,直秀顺手买了一些看看质量如何,顺便废物利用让学生做了蜡纸;至于铁笔,直秀看到蜡纸都有了,再买根粗针好了,绑到毛笔上,说不上好,但确实能用。
上一世见过的蜡笔印刷设备,有一块顶部带有活动夹子的薄铁板,有蜡纸,有铁笔,有油墨,还有一个滚筒。油墨申请了还没到,现在还缺一个滚筒,另外磁盘子面积太小也不适用,今天就是拿来演示一下,真要刻字不太适合。
直秀一开始想保持格调,用茶道里的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之起泡沫的刷子就是圆竹刷,后来发现圆竹刷真是竹刷,全都是用竹子做的,刷油墨肯定不行。
后来他想用“束子”,束子是由稻草或别的植物纤维绑起来的刷子,扶桑用来刷锅刷盘子。但滚筒这个东西它确实好用,得了,反正瓷盘子自己也不满意,也要试试看能不能找到滚筒和光滑的薄铁板的替代物,到商业町找吧。
直秀就带着两个学生和一个兰学寮的仆役出发了,结果很顺利,直秀把自己的需求和木匠、铁匠一说就成了。
钱能通神,木匠把一条未完工的木车轴给截断了,加了个把手,一条车轴做了好几个滚筒,样子有些蠢大,但也还行。
至于光滑的薄铁板,扶桑铁甲很少,所以直秀觉得要花大价钱,结果一问铁匠,铁匠说我们这薄铁片子多啊,因为农民用不起铁器,像“备中镐”这种农具都是包铁皮的。直秀心说,我以前在石田村教村民稻田养鱼的时候,确实没注意,有啥要求都是直接和庄屋(村长)说,真没注意到这坑爹的农具。
直秀要的铁皮面积不大,尺寸在A3到A4之间,铁匠很快就做好了,还给打磨了一番,颇为平整,说起来现在木匠、铁匠的手艺真心不错。
为了防止铁皮变形,直秀找木匠在铁皮后面固定了木板,前面的上方加了块木条,穿孔后用绳子固定,好吧,连夹子也有了。
还没到黄昏,一切都搞好了,付给铁匠和木匠每人两枚金小判,大家都挺开心的,也没让送货,自己一行人夹着铁片子、拎着滚筒就回到了医学馆。直秀把顺手买的和果子分了仆役一份,然后就进了兰学寮。
进来一看,玄朴先生正和三位先生一起研究《光学》,读一段,然后探讨一会,抓耳挠腮的颇为可笑。
“油墨送过来了,直秀你什么开始印刷”。
“先生且等,直秀这就开始”,可怜直秀水都没喝一口,就开始表演。一番操作后,直秀拿包了薄棉布的木滚筒滚了几下,揭开蜡纸,只见上面四个大字“学无止境”,油墨还是不太过关,因为字体写的比较大,边缘还是有些模糊,但玄朴先生和大家都很满意,“极好极好,此物必大兴于世”。
直秀得意样样地看了一眼两个学生,发现他们在瑟瑟发抖,现在是和历十月,换算成公历是十二月,天气凉了是要多穿点衣服了。
天色已经黑了,玄朴几位先生也不去吃饭,拿着印出来的纸翻来覆去的看,也不知道能看出啥来,反正直秀用铁笔不太习惯,这字体是挺丑的,他在一边心虚不已。
过了一会,先生们又把一块铁皮铺好,一只铁笔大家轮流在蜡纸上刻字然后印刷,大家不停啧啧感叹,直秀惊奇地发现字体都很好,走形很少,“偶然吧,碰巧而已,其实我的字也差不到哪去……”,两个学生也围在玄朴先生身边补刀,说什么这些工具都是他们亲自找人做的如何如何辛苦,直秀只好郁闷地在墙角做透明人,想象中的围绕自己吹捧的场景只持续了三秒,回味起来不太过瘾。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秀又冷又饿,迷迷糊糊中被叫醒,“辛苦了,直秀”,玄朴先生笑眯眯地看着他,神态很是让人温暖开心。一行人就在明亮的月色里回家,好像天气也不是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