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帝王之术 第一更...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皇上,臣也愿随镇武伯前赴交趾,平定交趾叛乱!”就在王简出列后,又有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右侧的人群中响起,立刻吸引了殿上众人的目光。
在人们诧异地注意下,一名身材高大的国字脸男子从队列后方走出,站在殿前向宣德帝躬身行礼。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打量了那名国字脸男子一眼,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对国字脸男子此举感到颇为意外。
国字脸男子是中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肃王府仪宾梁少杰,梁少杰是肃亲王朱安文之女安庆郡主的夫婿,年近三十。
所谓“仪宾”,并不是一种官职,而是指王府的女婿。
在明代,公主的丈夫是驸马,全称“驸马都尉”,而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和玄孙女婿一律称“仪宾”。
梁少杰的爷爷因为战功被洪武帝封为安泰伯,不过这个爵位并不是世袭,而是两世而终,也就是伯爵到他父亲安泰伯梁坤处为止,后世子孙世袭卫指挥使。
因为跟随周征平定汉王的叛乱时在真定府的战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梁少杰被升为了中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可谓勋贵子弟中的后起之秀。
大殿上的人之所以对他的出列感到惊讶,是因为以梁少杰现在的官职还无法担任李云天的副手。
虽然宣德帝刚才是面向大殿上的文武众臣发问,但要想成为李云天的副手有着严格的资历要求,即文臣中必须是各部院堂官以上的文官,武将中则必须是都督佥事以上的武官。
而梁少杰只不过是一个都指挥同知而已,按理说没有资格成为李云天的副手。
“你有心为国效力,忠勇可嘉,但切记不可行事莽撞,一切听从镇武伯的调遣。”可出乎众人的意料,宣德帝向梁少杰微微颔首,沉声叮嘱道,似乎并无觉得不妥。
“皇上放心,臣届时一定以镇武伯马首是瞻,力争早日平定交趾叛乱。”梁少杰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高声回答。
李云天见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舒展开来。
很显然,梁少杰的举动不合时宜,即便是他想要追随李云天南下交趾,那么也用不着在太和殿上向宣德帝请战,按照流程请战的对象应该是李云天,因为南下平叛的将领将由李云天这个主帅来指定。
梁少杰的这个反常行为使得李云天意识到里面的微妙之处,在他看来梁少杰并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十有**是宣德帝的授意,一来借着交趾战事提拔梁少杰,二来也是对他的一种制约。
虽然宣德帝对李云天信赖有加,但李云天总督广西、交趾军政大权,职权太重,尤其是军权,需要有人来进行监督,而这个人就是梁少杰。
如果梁少杰向李云天请战,那么他将由李云天来任命军中的职务,而向宣德帝请战,他将和李云天一样,都由宣德帝来任命,其中的意义截然不同。
对于宣德帝的这个做法,李云天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宣德帝是大明天子,两人之间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成为朋友,只能是君臣。
肃王的祖上是洪武帝的堂兄,从辈分上来讲他是洪熙帝的伯父,与福王一样都是张太后和宣德帝信赖的皇室宗亲。
福王和肃王虽然贵为亲王,但由于不是洪武帝一系的朱氏子弟,故而无法继承大明的大统。
再加上两人居住在京城,除了亲王的身份外并没在朝廷担任其他官职,可谓是两个闲散王爷,不像那些外地藩王有权有势。
故而,福王和肃王对大明皇权的危害可谓微乎其微,自然也就受到了张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赖,因此荣宠有加。
李云天很清楚,经历了汉王的叛乱后,宣德帝深深感受到了朝中靖难勋贵力量的强大,要想像永乐帝和洪熙帝那样掌控并非易事。
虽然宣德帝登基之初就知道汉王在勋贵中影响力巨大,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汉王叛乱之时京畿地区周边的都司和行都司几乎全都站在了汉王的一边,至今使得宣德帝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周征、张昊和李云天等人浴血奋战,大明的江山绝对就要易主了,宣德帝将落得和建文帝一样的凄惨下场。
宣德帝也想对那些靖难勋贵加以控制,可靖难勋贵们战功赫赫,又手握统兵大权,彼此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宣德帝现在还无法像永乐帝和洪熙帝游刃有余地对付那些靖难勋贵,唯有暗中积蓄力量,静静地等待机会,对当年洪武帝要借着胡惟庸和蓝玉两案株连众多开国勋贵的用意是深有感悟。
民间有人说洪武帝大兴胡、蓝两案是因为他残酷无情,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实际上洪武帝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可谓用心良苦,要为继任的皇帝扫除执政路上的障碍。
开国勋贵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无论是当时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的皇太孙建文帝都无法将其驾驭,而君弱臣强的局面很显然不是洪武帝愿意看见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驾崩后大明的皇帝被朝中的那些开国勋贵所左右,故而大力将其大力铲除。
可洪武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虽然他杀了那些开国勋贵给建文帝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隐患,使得永乐帝靖难的时候建文帝无将可派。
倘若开国时的那些开国勋贵还在的话,永乐帝想要凭他手下的数万燕军夺取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即便是建文帝手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靖难之役也打了三年多,足见过程的艰辛。
对宣德帝来说,年轻的他自然不可能杀了那些靖难勋贵,毕竟大明的征战还需要这些勋贵们来统军。
因此,宣德帝唯有采用拉拢和分化的手段来对付他们,一方面扶植那些开国勋贵的袭爵者,另外一方面就是借着对外征战培养出忠于他的新一代勋贵来。
梁少杰就是被宣德帝选中的作为新一代勋贵来培养的人,只不过让宣德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天会成为他登基后第一个获得封爵的人,而第二个人则是王简,着实令他感到惊喜。
与此同时,宣德帝在平定汉王战乱的战事中看见了李云天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一名文武兼备的嫡系臣子。
这次交趾平叛,宣德帝除了希望李云天铲除那些叛军外,还希望能借着此次平叛进封一批像梁少杰这样的新勋贵,以与靖难勋贵相制约和抗衡。
李云天身为宣德帝最器重和信赖的人,岂会不知道宣德帝的心思,故而他此次所要点的那些随军出征的将领肯定与靖难勋贵无关,将从各都督府中那些年轻的将领中进行挑选。
其实,李云天更愿意只带着三千骁武军前去平叛,至于随军的将领他一个都不想要。
可这种想法却不现实,因为不要说宣德帝了,就是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会目睹这种情形发生,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传朕旨意,任命骁勇伯王简为此次平叛左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梁少杰为右副总兵,敕太子少保、军阁次辅张本随军参赞军务!”
宣德帝对梁少杰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声下达了谕旨,指定了了王简、梁少杰和张本在此次平叛中的职务。
“臣领旨谢恩!”张本、王简和梁少杰闻言,一起躬身向宣德帝说道。
大殿内的文武众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相互间愕然对视着,宣德帝让梁少杰担任平叛大军中除了李云天和王简外执掌兵权的第三号人物,那么此次跟随李云天前去交趾的将领将只能担任都指挥同知以下的职务。
在众人看来,宣德帝此举是为了给李云天扫清平叛时的来自军中的阻力,倘若招那些都督们进入军中很可能居功自傲,不听从李云天的指挥。
真正能看出宣德帝真实用意的人寥寥无几,毕竟外界的注意力都被李云天所吸引,而忽视了宣德帝的布局。
本来,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还以为此次朝会肯定会为了交趾是战是和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而随着宣德帝出人意料地下达了让李云天平叛交趾的圣旨,太和殿上的局势随之变得平缓,朝会在中午之间就波澜不惊地结束。
按照宣德帝的谕旨,军阁立刻在城内张贴出了第三次平叛交趾的告示,告诉京城百姓李云天两天后率领骁武军前去交趾平定叛乱,以平息京城里关于交趾战事的流言蜚语,稳定民心。
“镇武伯,太后有懿旨,召你前去慈宁宫!”退朝后,李云天被杨士奇和张辅等朝中重臣簇拥着走出了太和殿,边走边聊着此次平叛的事宜,刚出殿门,一名立在门外的内侍迎上前,冲着李云天一躬身说道。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如果宣德帝传召他的话他还能理解,可张太后要召见他,这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虽然心中觉得有些奇怪,但李云天并不敢怠慢,告别了杨士奇和张辅等人,跟着那名内侍急匆匆地赶去了坤宁宫。
“太师,太后此时召见镇武伯,您看所谓何事?”望了一眼李云天离去的背影,杨士奇有些好奇地问向了张辅。
周围的众臣闻言不由得看向了张辅,都觉得此时颇为奇怪,很显然张太后这个时候如此着急地见李云天不会为了交趾平叛的事情,因为张太后几乎从来不过问朝中的政事,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此突兀地见李云天。
若要论起与皇家的关系,勋贵们可比文臣要近得多,宣德帝和张太后时常都要宴请那些勋贵。
张辅作为勋贵之首,自然比其他人更了解张太后,知道张太后的事情也更多。
“太后召见,自然是喜事了。”张辅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杨士奇说了一句,随后抬步离去。
“喜事?”杨士奇和周围的大臣们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知道喜从何来。!^!
“皇上,臣也愿随镇武伯前赴交趾,平定交趾叛乱!”就在王简出列后,又有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右侧的人群中响起,立刻吸引了殿上众人的目光。
在人们诧异地注意下,一名身材高大的国字脸男子从队列后方走出,站在殿前向宣德帝躬身行礼。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打量了那名国字脸男子一眼,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对国字脸男子此举感到颇为意外。
国字脸男子是中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肃王府仪宾梁少杰,梁少杰是肃亲王朱安文之女安庆郡主的夫婿,年近三十。
所谓“仪宾”,并不是一种官职,而是指王府的女婿。
在明代,公主的丈夫是驸马,全称“驸马都尉”,而亲王、郡王之婿、孙女婿、曾孙女婿和玄孙女婿一律称“仪宾”。
梁少杰的爷爷因为战功被洪武帝封为安泰伯,不过这个爵位并不是世袭,而是两世而终,也就是伯爵到他父亲安泰伯梁坤处为止,后世子孙世袭卫指挥使。
因为跟随周征平定汉王的叛乱时在真定府的战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梁少杰被升为了中军都督府都指挥同知,可谓勋贵子弟中的后起之秀。
大殿上的人之所以对他的出列感到惊讶,是因为以梁少杰现在的官职还无法担任李云天的副手。
虽然宣德帝刚才是面向大殿上的文武众臣发问,但要想成为李云天的副手有着严格的资历要求,即文臣中必须是各部院堂官以上的文官,武将中则必须是都督佥事以上的武官。
而梁少杰只不过是一个都指挥同知而已,按理说没有资格成为李云天的副手。
“你有心为国效力,忠勇可嘉,但切记不可行事莽撞,一切听从镇武伯的调遣。”可出乎众人的意料,宣德帝向梁少杰微微颔首,沉声叮嘱道,似乎并无觉得不妥。
“皇上放心,臣届时一定以镇武伯马首是瞻,力争早日平定交趾叛乱。”梁少杰闻言冲着宣德帝一拱手,高声回答。
李云天见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随后舒展开来。
很显然,梁少杰的举动不合时宜,即便是他想要追随李云天南下交趾,那么也用不着在太和殿上向宣德帝请战,按照流程请战的对象应该是李云天,因为南下平叛的将领将由李云天这个主帅来指定。
梁少杰的这个反常行为使得李云天意识到里面的微妙之处,在他看来梁少杰并不是那种不知轻重之人,十有**是宣德帝的授意,一来借着交趾战事提拔梁少杰,二来也是对他的一种制约。
虽然宣德帝对李云天信赖有加,但李云天总督广西、交趾军政大权,职权太重,尤其是军权,需要有人来进行监督,而这个人就是梁少杰。
如果梁少杰向李云天请战,那么他将由李云天来任命军中的职务,而向宣德帝请战,他将和李云天一样,都由宣德帝来任命,其中的意义截然不同。
对于宣德帝的这个做法,李云天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宣德帝是大明天子,两人之间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成为朋友,只能是君臣。
肃王的祖上是洪武帝的堂兄,从辈分上来讲他是洪熙帝的伯父,与福王一样都是张太后和宣德帝信赖的皇室宗亲。
福王和肃王虽然贵为亲王,但由于不是洪武帝一系的朱氏子弟,故而无法继承大明的大统。
再加上两人居住在京城,除了亲王的身份外并没在朝廷担任其他官职,可谓是两个闲散王爷,不像那些外地藩王有权有势。
故而,福王和肃王对大明皇权的危害可谓微乎其微,自然也就受到了张太后和宣德帝的信赖,因此荣宠有加。
李云天很清楚,经历了汉王的叛乱后,宣德帝深深感受到了朝中靖难勋贵力量的强大,要想像永乐帝和洪熙帝那样掌控并非易事。
虽然宣德帝登基之初就知道汉王在勋贵中影响力巨大,可他万万也没有想到,汉王叛乱之时京畿地区周边的都司和行都司几乎全都站在了汉王的一边,至今使得宣德帝心有余悸。
如果不是周征、张昊和李云天等人浴血奋战,大明的江山绝对就要易主了,宣德帝将落得和建文帝一样的凄惨下场。
宣德帝也想对那些靖难勋贵加以控制,可靖难勋贵们战功赫赫,又手握统兵大权,彼此间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宣德帝现在还无法像永乐帝和洪熙帝游刃有余地对付那些靖难勋贵,唯有暗中积蓄力量,静静地等待机会,对当年洪武帝要借着胡惟庸和蓝玉两案株连众多开国勋贵的用意是深有感悟。
民间有人说洪武帝大兴胡、蓝两案是因为他残酷无情,虽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实际上洪武帝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可谓用心良苦,要为继任的皇帝扫除执政路上的障碍。
开国勋贵居功自傲、骄横跋扈,无论是当时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的皇太孙建文帝都无法将其驾驭,而君弱臣强的局面很显然不是洪武帝愿意看见的,他可不希望自己驾崩后大明的皇帝被朝中的那些开国勋贵所左右,故而大力将其大力铲除。
可洪武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虽然他杀了那些开国勋贵给建文帝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隐患,使得永乐帝靖难的时候建文帝无将可派。
倘若开国时的那些开国勋贵还在的话,永乐帝想要凭他手下的数万燕军夺取天下根本就不可能,要知道即便是建文帝手下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靖难之役也打了三年多,足见过程的艰辛。
对宣德帝来说,年轻的他自然不可能杀了那些靖难勋贵,毕竟大明的征战还需要这些勋贵们来统军。
因此,宣德帝唯有采用拉拢和分化的手段来对付他们,一方面扶植那些开国勋贵的袭爵者,另外一方面就是借着对外征战培养出忠于他的新一代勋贵来。
梁少杰就是被宣德帝选中的作为新一代勋贵来培养的人,只不过让宣德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云天会成为他登基后第一个获得封爵的人,而第二个人则是王简,着实令他感到惊喜。
与此同时,宣德帝在平定汉王战乱的战事中看见了李云天的军事才华,得到了一名文武兼备的嫡系臣子。
这次交趾平叛,宣德帝除了希望李云天铲除那些叛军外,还希望能借着此次平叛进封一批像梁少杰这样的新勋贵,以与靖难勋贵相制约和抗衡。
李云天身为宣德帝最器重和信赖的人,岂会不知道宣德帝的心思,故而他此次所要点的那些随军出征的将领肯定与靖难勋贵无关,将从各都督府中那些年轻的将领中进行挑选。
其实,李云天更愿意只带着三千骁武军前去平叛,至于随军的将领他一个都不想要。
可这种想法却不现实,因为不要说宣德帝了,就是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也不会目睹这种情形发生,以免李云天拥兵自重,尾大不掉。
“传朕旨意,任命骁勇伯王简为此次平叛左副总兵,都指挥同知梁少杰为右副总兵,敕太子少保、军阁次辅张本随军参赞军务!”
宣德帝对梁少杰的回答非常满意,沉声下达了谕旨,指定了了王简、梁少杰和张本在此次平叛中的职务。
“臣领旨谢恩!”张本、王简和梁少杰闻言,一起躬身向宣德帝说道。
大殿内的文武众臣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相互间愕然对视着,宣德帝让梁少杰担任平叛大军中除了李云天和王简外执掌兵权的第三号人物,那么此次跟随李云天前去交趾的将领将只能担任都指挥同知以下的职务。
在众人看来,宣德帝此举是为了给李云天扫清平叛时的来自军中的阻力,倘若招那些都督们进入军中很可能居功自傲,不听从李云天的指挥。
真正能看出宣德帝真实用意的人寥寥无几,毕竟外界的注意力都被李云天所吸引,而忽视了宣德帝的布局。
本来,朝中的文武大臣们还以为此次朝会肯定会为了交趾是战是和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而随着宣德帝出人意料地下达了让李云天平叛交趾的圣旨,太和殿上的局势随之变得平缓,朝会在中午之间就波澜不惊地结束。
按照宣德帝的谕旨,军阁立刻在城内张贴出了第三次平叛交趾的告示,告诉京城百姓李云天两天后率领骁武军前去交趾平定叛乱,以平息京城里关于交趾战事的流言蜚语,稳定民心。
“镇武伯,太后有懿旨,召你前去慈宁宫!”退朝后,李云天被杨士奇和张辅等朝中重臣簇拥着走出了太和殿,边走边聊着此次平叛的事宜,刚出殿门,一名立在门外的内侍迎上前,冲着李云天一躬身说道。
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如果宣德帝传召他的话他还能理解,可张太后要召见他,这就显得有些怪异了。
虽然心中觉得有些奇怪,但李云天并不敢怠慢,告别了杨士奇和张辅等人,跟着那名内侍急匆匆地赶去了坤宁宫。
“太师,太后此时召见镇武伯,您看所谓何事?”望了一眼李云天离去的背影,杨士奇有些好奇地问向了张辅。
周围的众臣闻言不由得看向了张辅,都觉得此时颇为奇怪,很显然张太后这个时候如此着急地见李云天不会为了交趾平叛的事情,因为张太后几乎从来不过问朝中的政事,而且也没有必要如此突兀地见李云天。
若要论起与皇家的关系,勋贵们可比文臣要近得多,宣德帝和张太后时常都要宴请那些勋贵。
张辅作为勋贵之首,自然比其他人更了解张太后,知道张太后的事情也更多。
“太后召见,自然是喜事了。”张辅闻言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向杨士奇说了一句,随后抬步离去。
“喜事?”杨士奇和周围的大臣们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不知道喜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