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明诏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五代逆天最新章节!
第107章明诏
等全国范围的学习运动步入尾声的时候,马云才离开扬州,坐船顺着大运河南下。进入长江之后,然后逆水而上。到了金陵附近,他并没有立刻入金陵,反而先进入了金陵附近的石头镇禁卫军大营里。在大营里,马云设立祭台,亲念悼,向着北方祭奠战死沙场的军士。这一举动,自然博得了军士们的极大好感,却让准备郊迎大礼的官员们有点无可是从。
“臣等叩见陛下!”皇帝陛下留在军营里不出去,政事堂的徐仲雅、范质、拓跋恒、石德、王赟五位大臣在金陵里也坐不住了。且不说君臣一别数月,皇帝回来了,于情于理他们这些高官们都必须要参见皇帝的,再说了,这五个人虽然各有所长,性格不一;可是能担任这么高的官位,对皇帝的心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滞留扬州,是真的像诏书上说的那样,和淮南人民同生死、共命运吗?为什么皇帝陛下要等到全国官员统一思想之后,方才返回金陵?为什么他回到金陵,不先入城,反而先进到了禁卫军的军营之。禁卫军一共3万人马,人马虽然不多,却是皇帝的私兵,军饷有皇帝自己掏腰包,不受户部制约,指挥权更是紧紧握在皇帝手里,枢密院都没有资格调动的。在诸位大臣看来,祭祀阵亡将士,不过是一个原因罢了。恐怕皇帝心里面,对金陵的情况还是有顾虑的。当然,这并不代表皇帝对金陵百官心生疑,或者心不满,这是皇帝在给百官们表达忠心的一个机会。所以,五个大臣齐刷刷的来了。
马云笑呵呵的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咱们君臣也有两个月没见了。孟勇,把忻州的特产拿些过来,给诸位大臣尝尝。这可是正宗的京西水果,在咱们南方不容易吃到啊。”
五人心一暖,他们都没有想到马云第一句竟然如此的平淡。汴京之败,不管是从三年前马云登基称帝开始算起,还是四五十年前马殷被封为楚王开始算起,都称得上是开国以来第一败仗。可这败仗偏偏还是皇帝陛下亲自指挥的,他们不怕皇帝陛下恼羞成怒,像宋帝那样吃了败仗之后,第二年立刻就要报复,结果再吃一次败仗,因为马云已经说了“楚周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存”,这个“相当长”就有很弹性,政策上解释起来很方便,五年也好,十年也好,都属于“相当长”的范畴;可五人怕皇帝陛下被打懵了,不敢再出兵了,虽然皇帝还在强调“统一全国”,可奋斗纲领和实际行动,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马云平淡无奇的一句话,无疑让他们吃了定心丸,皇帝这平静的心情,让他们登时也安下心来。皇帝并没有丧失斗志!
“臣等谢陛下赏赐!”五人再一次跪倒谢道。
马云又一次将他们扶了起来,在他们五人的脸上扫视了一遍,突然笑道:“咱们君臣在一起将近十年了,十年来大楚能够横扫江南,全赖诸位爱卿鼎力相助。今日咱们虽然败了,只要人在,他日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前些日子,朕在扬州也说了一些话,不过呢,因为地点不一样,那些话最多只能算是给大家提提醒,吹吹风。现在朕回到金陵,回到了皇宫。就需要有明诏,宣示天下,对天下人解说一些北伐的事情。哎。。。这次北伐咱们败了,而且败得极惨,这责任吗,主要在朕。先有朱爱卿提议图谋京东道,吞噬河南道,逐步蚕食伪周;后有赵爱卿劝朕谨守汴河,长期对峙,拖垮伪周。朕都没有采用,反而一意孤行,想一战而克汴京,没想到却了伪周的奸计,以疲惫之师对迅猛之军,大败而归。就连朕也差点一命归天。国家积蓄数年的优势,荡然无存,真是让朕汗颜啊!”
楚国实行“三省六部一院一台”制,这五人都是其的首脑。汴京之败,他们自然知道大楚败的极惨,阵亡了两个副提督,两个防御使,团练使、指挥使阵亡数十人。可是,汴京之败的实情,他们却是第一次听说,过去的听说的也都是捕风房的那个“虽败犹荣”版本。可现在听马云这么一说,他们自然不会去追究谁应该为战败负责,而是在想如何去写这个明诏。马云话里的意思,是要把战败的责任全部由自己担任,有点要下罪己诏的意思。
石德第一个跳了出来反对道:“‘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虽说过:‘’可他也所过‘无形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军以顺讨逆,深入敌境,向导、斥候都不适应,因此没能及时察觉敌人的阴谋,所以,陛下也不必过于自责。现今坊间皆以为陛下虽败犹荣,臣认为是否就按坊间的议论,来下达明诏呢?”
什么坊间议论,老百姓的议论都是马云和赵普商量好的,通过捕风房传达天下的。石德作为吏部尚书,事实上就是名义的尚书省尚书令,在朝廷上是可以和书省的徐仲雅、门下省的范质相抗衡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坊间议论是怎么来的呢?只不过,让皇帝为战败负责任,这在石德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马云笑了:“诸位爱卿,今天只有你我君臣,没有一个外人。坊间议论,呵呵呵,明人不说暗话,那都是朕和赵爱卿派人放出去的。朕要负担战败责任,不是为了别的,是让军士们安心,让军士们放心,免得他们好不容易从战场上退回来,又时刻担心着成了替罪羊。可更重要的是,朕想通过这件事,给大楚制造一个勇于任事的氛围!大楚的兴盛,不是靠我一个人的,是靠官员、士绅、百姓。国家兴盛,就要有人出来做实事。要鼓励大家做实事,就不担心大家做错事,毕竟只有做事,才有可能做错事。整天里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那根本就没有犯错的机会。评论家、批评家是好当的,但朕却不取,朕要的是实干家。朕想通过这么一件事,来放开大家的手脚,让大家勇于做实事干实事。”
五个人对视一眼,皇帝说的话在理,可是,皇帝为战败负责任,可不等同于天灾的时候下罪己诏,这个事是有伤皇帝清明之誉的!
徐仲雅斟酌着说道:“陛下圣明。此招一出必将拉开太和盛世的大幕。不过,臣以为汴京一战,我军虽败,可是,并非一无所获的。臣以为可以讲这些收获也写入明诏之。”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107章明诏
等全国范围的学习运动步入尾声的时候,马云才离开扬州,坐船顺着大运河南下。进入长江之后,然后逆水而上。到了金陵附近,他并没有立刻入金陵,反而先进入了金陵附近的石头镇禁卫军大营里。在大营里,马云设立祭台,亲念悼,向着北方祭奠战死沙场的军士。这一举动,自然博得了军士们的极大好感,却让准备郊迎大礼的官员们有点无可是从。
“臣等叩见陛下!”皇帝陛下留在军营里不出去,政事堂的徐仲雅、范质、拓跋恒、石德、王赟五位大臣在金陵里也坐不住了。且不说君臣一别数月,皇帝回来了,于情于理他们这些高官们都必须要参见皇帝的,再说了,这五个人虽然各有所长,性格不一;可是能担任这么高的官位,对皇帝的心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皇帝为什么会突然滞留扬州,是真的像诏书上说的那样,和淮南人民同生死、共命运吗?为什么皇帝陛下要等到全国官员统一思想之后,方才返回金陵?为什么他回到金陵,不先入城,反而先进到了禁卫军的军营之。禁卫军一共3万人马,人马虽然不多,却是皇帝的私兵,军饷有皇帝自己掏腰包,不受户部制约,指挥权更是紧紧握在皇帝手里,枢密院都没有资格调动的。在诸位大臣看来,祭祀阵亡将士,不过是一个原因罢了。恐怕皇帝心里面,对金陵的情况还是有顾虑的。当然,这并不代表皇帝对金陵百官心生疑,或者心不满,这是皇帝在给百官们表达忠心的一个机会。所以,五个大臣齐刷刷的来了。
马云笑呵呵的说道:“诸位爱卿平身。咱们君臣也有两个月没见了。孟勇,把忻州的特产拿些过来,给诸位大臣尝尝。这可是正宗的京西水果,在咱们南方不容易吃到啊。”
五人心一暖,他们都没有想到马云第一句竟然如此的平淡。汴京之败,不管是从三年前马云登基称帝开始算起,还是四五十年前马殷被封为楚王开始算起,都称得上是开国以来第一败仗。可这败仗偏偏还是皇帝陛下亲自指挥的,他们不怕皇帝陛下恼羞成怒,像宋帝那样吃了败仗之后,第二年立刻就要报复,结果再吃一次败仗,因为马云已经说了“楚周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存”,这个“相当长”就有很弹性,政策上解释起来很方便,五年也好,十年也好,都属于“相当长”的范畴;可五人怕皇帝陛下被打懵了,不敢再出兵了,虽然皇帝还在强调“统一全国”,可奋斗纲领和实际行动,完全是两码事。
但是,马云平淡无奇的一句话,无疑让他们吃了定心丸,皇帝这平静的心情,让他们登时也安下心来。皇帝并没有丧失斗志!
“臣等谢陛下赏赐!”五人再一次跪倒谢道。
马云又一次将他们扶了起来,在他们五人的脸上扫视了一遍,突然笑道:“咱们君臣在一起将近十年了,十年来大楚能够横扫江南,全赖诸位爱卿鼎力相助。今日咱们虽然败了,只要人在,他日未必就没有翻身的机会。前些日子,朕在扬州也说了一些话,不过呢,因为地点不一样,那些话最多只能算是给大家提提醒,吹吹风。现在朕回到金陵,回到了皇宫。就需要有明诏,宣示天下,对天下人解说一些北伐的事情。哎。。。这次北伐咱们败了,而且败得极惨,这责任吗,主要在朕。先有朱爱卿提议图谋京东道,吞噬河南道,逐步蚕食伪周;后有赵爱卿劝朕谨守汴河,长期对峙,拖垮伪周。朕都没有采用,反而一意孤行,想一战而克汴京,没想到却了伪周的奸计,以疲惫之师对迅猛之军,大败而归。就连朕也差点一命归天。国家积蓄数年的优势,荡然无存,真是让朕汗颜啊!”
楚国实行“三省六部一院一台”制,这五人都是其的首脑。汴京之败,他们自然知道大楚败的极惨,阵亡了两个副提督,两个防御使,团练使、指挥使阵亡数十人。可是,汴京之败的实情,他们却是第一次听说,过去的听说的也都是捕风房的那个“虽败犹荣”版本。可现在听马云这么一说,他们自然不会去追究谁应该为战败负责,而是在想如何去写这个明诏。马云话里的意思,是要把战败的责任全部由自己担任,有点要下罪己诏的意思。
石德第一个跳了出来反对道:“‘兵者,国之大事也’,孙子虽说过:‘’可他也所过‘无形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军以顺讨逆,深入敌境,向导、斥候都不适应,因此没能及时察觉敌人的阴谋,所以,陛下也不必过于自责。现今坊间皆以为陛下虽败犹荣,臣认为是否就按坊间的议论,来下达明诏呢?”
什么坊间议论,老百姓的议论都是马云和赵普商量好的,通过捕风房传达天下的。石德作为吏部尚书,事实上就是名义的尚书省尚书令,在朝廷上是可以和书省的徐仲雅、门下省的范质相抗衡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坊间议论是怎么来的呢?只不过,让皇帝为战败负责任,这在石德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马云笑了:“诸位爱卿,今天只有你我君臣,没有一个外人。坊间议论,呵呵呵,明人不说暗话,那都是朕和赵爱卿派人放出去的。朕要负担战败责任,不是为了别的,是让军士们安心,让军士们放心,免得他们好不容易从战场上退回来,又时刻担心着成了替罪羊。可更重要的是,朕想通过这件事,给大楚制造一个勇于任事的氛围!大楚的兴盛,不是靠我一个人的,是靠官员、士绅、百姓。国家兴盛,就要有人出来做实事。要鼓励大家做实事,就不担心大家做错事,毕竟只有做事,才有可能做错事。整天里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那根本就没有犯错的机会。评论家、批评家是好当的,但朕却不取,朕要的是实干家。朕想通过这么一件事,来放开大家的手脚,让大家勇于做实事干实事。”
五个人对视一眼,皇帝说的话在理,可是,皇帝为战败负责任,可不等同于天灾的时候下罪己诏,这个事是有伤皇帝清明之誉的!
徐仲雅斟酌着说道:“陛下圣明。此招一出必将拉开太和盛世的大幕。不过,臣以为汴京一战,我军虽败,可是,并非一无所获的。臣以为可以讲这些收获也写入明诏之。”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