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章 下龙镇
推荐阅读:原罪救赎、足球皇帝、全能运动员、恶魔囚笼、网游之大盗贼、重生炼气士、怪物猎人OL之猫行天下、王者游侠、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网游之白帝无双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精神列车最新章节!
小镇的夜晚其实没多大意思,除了过节之外很多时候都是早早的没了人迹,只是对于董静春来说娱乐对他没啥意义。
夜半时分董静春悄悄地从床上爬起,轻轻地带上房门,屋内鼾声正浓的槐树生睡得沉稳,浑然不知。
董静春挑着僻静的小道飞快的走着,几个转弯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夜色里,小镇外一处水流湍急的地方,一行五人提着烛光昏暗的灯笼蹲在岸边,悉悉索索,小声攀谈,不知打算做什么勾当。
这条江名为下龙江,流经千年,横贯一洲南北,由南海龙门山起,到北海天门山终,颐养小镇千年,与药山一样是小镇百姓赖以生存的源泉之一。小镇流传这条下龙江乃是一条自南海而来的走江大蟒,只差半截身子便能羽化成龙,位列仙班。可惜天有定数,前功尽弃。登仙脱变失败,临门一脚被一束白光劈落,巨大蟒身砸穿一洲。
这条大蟒一身修为在登仙失败之时就尽数还给天地,化作连绵大雨,足足下了半年之久,最后肉身彻底消散,而那一具半龙半莽的仙骨则随着大雨被泥沙掩埋,成了一南一北的两座高峰。
下龙江中上游处有一块等人高的沧桑石碑,上面雕刻着“下龙镇”三字古朴篆文,字迹清晰有力,红墨犹新,显然最近又重新修缮了一番,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模样。
岸边那一抹昏暗烛光被人随手掐灭,一时唯有朦胧的月色倒映水中,幽幽冥冥,江水滚滚,将岸边传来的说话声带走了不少。
一株靠岸生长的长寿柳树下,粗壮柳枝低垂在江边,像个直不起腰的暮年老人,刚好能在上面躺着个人。董静春将熄灭烛火的灯笼随手一丢,双臂枕在脑下两眼一闭,享受江风,充耳不闻树下的声音。脚下一伙人正蹲在岸边,眼神各个阴翳严肃,浑身绷紧,显然十分紧张。
这一伙外乡人,今日白天在下龙镇找到董静春,说要和他谈笔生意。作为这条下龙江熟门熟路的“游龙手”,董静春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无非就是水里翻滚的阴里勾当,每年来此求仙问缘的人不在少数,对于此间交易早已娴熟的不能再熟,收了定金,便开始干活,至于能有多少收获,董静春不管,它只负责领路,事后按照规矩还得额外再给他一笔添头。
自从朝廷接收了小镇之后,如大山一般一同将下龙江同样的封禁,规定了渔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几月下水捕鱼,几月圈养鱼苗,鱼身超多多长可以捕,低于多长又不可以捕。若是渔期之外要下江同样的就得额外交学费上一大笔钱,倘若偷摸下江在规定之外捕鱼,同样的要吃刑司。因此董静春就很少来此下江了,多是在小镇周边的小溪出没,只有那里朝廷是不管的。
下龙江这一片流域甚广,江水古怪。一入水便宛若进了一座迷宫一般,支流不断,如人的血管一般密密麻麻,江中又布满各种暗流,以级稀奇古怪的各种鬼魅事物,常常让入江的人成为其中的一员,若是不巧被江中的水鬼缠上,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
江中的游龙手便是领路人,是从很远的时候就传下来的,祖祖辈辈,代代相传,都是用前人的血肉一点点摸索出来,哪里水急,流速如何,暗道分布如何,下脚要用几分力,脚要入几许深,哪里的水面坚实如履平地,哪里的岸路又是吃人的外强中干,这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若是不牢记,暗疏此道,那便是有多少命,这条沉睡大龙便能吃多少命,来者不拒,从不挑剔。
何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水俱全的小镇,也容不得这下龙江如此的“放肆”,每年渔期,江上总是船只密布。
下龙江江道、暗流,六十年一变,这一变便是牵一动百,所有路线翻天覆地。如此遭逢都推论与那坠入江中的走江大蟒戚戚相关,半龙之身的灵兽骸骨乃是天材地宝,其中更是不乏大蟒走江时所带宝物,日积月累,种种机缘由不得后人前赴后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年下江寻宝的人不少,死的人更是不少,可还是有人前赴后继。
以六十年一甲子为轮回,以六个甲子为大年,下龙江江水在此不断往复。至于为何,是否真的与那大蟒落江有关,只有老人只言片语聊聊几句天数,和一声叹息,更多的是自古留下来的祖训,让小镇人很少谈论这下龙江。
岸边不止只有董静春一伙人,下龙镇中的游龙手不少,老的小的有二十人之多。不过今天夜里走这条大江的不全是下龙镇的游龙手们,僧多肉少,也有不少豪门巨绅,山上宗门花重金所请来的游行家、山卜师,只是董静春对于这些外乡来的游行家、山卜师,最是嗤之以鼻。
不是他自傲,只是在这里寻山涉水的那一套不顶用,这些年死在这里的人少说也有双手之数。
江水急急,拍打着两岸,董静春睁开眼睛,坐直身子,看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一会下龙江,方才出声说道:“差不多了,可以下水了。”
蹲在树下的五人站起身来,沉默的跟在董静春身后。
董静春跳下柳树,对着为首的一名年逾半百的老人又认真的嘱咐了一遍:“入江之后一个人拉着一个人,踩着我的步子走,我不出声不许有任何动作,等到了江中那块陆地,余下的你们再吩咐,但是在此之前这里我说的算。”
头发有些微白的老人点点头,又用了一处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对着身后的四人重新嘱咐了一遍,这才对着下龙江做了个请的手势。
董静春站到岸边,向四周看去,岸边已经密密麻麻的站着好些人,各个领路的游龙手早已准备完毕,细数站在岸边。董静春深吸了一口,几乎是同一时间,落水声连绵而起,江中鱼龙争渡,浪花片片连起,一叶压着一叶。
此起彼伏,待到最后一人落入水中,又沉静如一潭死水。
下龙镇那处度过了几千年光景的石碑前,坐着一枯槁消瘦的老头,酒糟鼻头,小眼如鼠,一口黄牙。老人翘着二郎腿背靠着石碑,佝偻着身子吞云吐雾,芥子般大小的眼睛看着天上没了半边的月亮,嘴里哼着小曲,心情尚佳。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看来又是个丰收年。
镇子口那一处其实有一块老牌坊,年久失修已经破破烂烂了,上书四个大字早就被冲刷的干净,如今留了好一大块空白。
牌坊后面是一间酒楼,空了许久,也不见有个人住。小镇的婆娘们每每路过酒楼总是惋惜,捶胸顿足,恨不得年轻个二十岁。
这间酒楼的老板是个痴情的读书人,极美。在京城中了甲第,又喜欢了上一位姑娘,好嘛,本以为是对金童玉女、天上鸳鸯,能够共结连理。可惜哟,女子偏爱江湖,潇潇洒洒,早就策马红尘中去,让这位痴情的读书人日断魂宵。
后来有一天,做了大官的痴情读书人,在姑娘家门口坐了许久,喝了一壶又一壶的断肠酒,哭得撕心裂肺。抱头大哭的读书人颤抖着手指在脚边留下了一行文字,“去年今日此中门,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笔落之后,书生忽然大笑起来,好像放下了什么心结,脱去一身官袍,大步向着江湖走去,走的极为风流,走的极为潇洒。
再后来读书人就一直没有回来,而这间酒楼也就一直空着,十多年过去了,想来很难有机会重开了。
董静春闲下来之余便会帮忙清理酒楼里的杂草,扫扫灰尘,董静春以前在酒楼打杂的时候就觉得这间酒楼,酒好喝,菜好吃,老板仗义,只是如今就这么关着太可惜了。
董静春总是想着,会不会突然有一天这间酒楼会再次重开,到时又会不会多个老板娘。倘若......若是伤心郎,这酒楼还是不开的好,就这么关着吧。
如今董静春家里还挂着一副书生送给他的书联,“燕雀应思壮志;梅兰珍重年华。”
镇子偏僻处有一个不起眼的铁匠铺,董静春以前要去那里做短工,如今铁器管的严了,铁铺子也就半开不开了。铁铺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整日佝偻着背,头发早都掉的经过光,别看年岁已高,可这手上的力气不输年轻人,抡起铁锤来,猎猎作响。
老头手下三个学徒,除了年纪最小的董静春外,老大早已自立门户离开了下龙镇去外面闯荡去了,留下的老二住在铁匠铺不远处,是个沉默寡言的憨厚汉子,没有媳妇的光棍,父母也早就没了,如今便把老头当自家亲爹照看着,铁匠铺日常的生意也都由老二来打理。
老头常骂他没出息,应该学着老大出去走走,留在这破地方做个什子,一辈子就这么到头了?
不善言语的憨厚汉子也只是低声应和,由着老头骂他,过后还得递过去一杯茶水,让老人家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子。
憨厚的汉子好像没有脾气,对谁都是如此。
如往常一样,将铁匠铺收拾完,老二转身离开屋子,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不禁感叹了一句:“十五的月亮还是十六圆哟。”
汉子名叫周擎天,半路出家。以前是个撑船的,帮人在江里捞尸,不体面,遭人嫌,身上经常臭烘烘的。后来不知怎的,或许是想开了,又或许干够了,就跑到铁匠铺了。老头子说他一辈子穷苦命,出苦力,上不台面,要样子没样子,要啥没啥,给他钱都兜不住。撑船打铁磨豆腐,苦三样,差一门就全了,能有多大出息?干脆以后开个豆腐店,做豆腐娘子得了。
不过憨厚汉子对这些事从来不放在心头,上不了台面就上不了吧,够活就行,吃点苦就吃点苦,苦中做乐,都不是个事。
小心翼翼的关上大门,没发出丁点声响,又将门口的柴堆拢了拢,以不至于散在路边。憨厚的汉子这才放心的离去。
下龙镇多是纵横交错的小巷,青石板,白面墙,很旧了。巷子不宽,两人并排而行便会擦到肩膀,不过熙来攘往,到是什么时候都很热闹。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遗憾的是天宫不作美,赏不到月亮,不过到不妨碍小镇里人们的高涨热情。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灶火。偶尔有一些玩闹嬉戏的孩童,手里拿着块月饼在巷子间跑来跑去,欢声笑语,童声雀跃,好不热闹。
巷子两侧的商铺都会挂上许多小灯笼,灯笼罩子上用小笔写上灯谜,桌边再放上一坛坛自家酿的桂花鸳鸯酒,猜对了灯谜便可领上一壶小酒,镇子上的少男少女最是喜爱,关键还不收钱。
小镇高门大户的人家,会在这一天在门前的大树上挂起一盏盏大红灯笼,高可数丈,寓意平安无事,家人团圆。生活在巷子里的平常百姓,则会将灯笼挂在门上,门口放上一小盘月饼,平平安安。
憨厚的汉子走在热闹的小巷子中,逢人便打笑脸,巷子里的人们都认识憨厚汉子,偶尔有请其一起饮酒赏月,汉子也都是歉意一笑婉拒而过。沉默的汉子走在巷子里,每逢拐角处都要从背负的包裹里取出早已准备的百和香,点香,礼拜,放上三块月饼,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道步骤,汉子才会缓慢离去。
往些时日,这些都是董静春和汉子一起做的,只是今日董静春不在汉子只能自己来。
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直到深夜,巷子逐渐的安静了下来。周擎天缓步走到一家门房已经老旧的人家,摆正了有些歪的红灯笼,轻轻的将包袱放下,又从包袱里拿出了一合彩墨和一只有些岁数的毛笔,定气凝神借着微弱的灯光,聚精神会的修补起贴在门上早已颜色暗淡的两尊门神。
憨厚的汉子做这事已经很久了,熟能生巧,自然练得一番好手艺,就连那间无人酒楼的读书人都不得不夸赞一句“下笔如有神”,董静春也会点,不过皮毛,周擎天在门上画,董静春便在地上有模有样的学着,久而久之董静春虽未得其神,但得其形,有那么几分笔彩。
以前因为画的差了,人家当面不会说什么,可背后里难免要嘀咕两句,就是画的好了,也难免也会有些闲言碎语。董静春问过汉子为什么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你不图钱,也不图情,图个啥呢?周擎天也只是笑着回一嘴:“闲的呗。”
不过后来周擎天也曾问过董静春为啥要帮着收拾酒楼,董静春起先一愣,继而羞涩的摸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闲的呗。”
小镇的夜晚其实没多大意思,除了过节之外很多时候都是早早的没了人迹,只是对于董静春来说娱乐对他没啥意义。
夜半时分董静春悄悄地从床上爬起,轻轻地带上房门,屋内鼾声正浓的槐树生睡得沉稳,浑然不知。
董静春挑着僻静的小道飞快的走着,几个转弯就消失在了夜色之中。
夜色里,小镇外一处水流湍急的地方,一行五人提着烛光昏暗的灯笼蹲在岸边,悉悉索索,小声攀谈,不知打算做什么勾当。
这条江名为下龙江,流经千年,横贯一洲南北,由南海龙门山起,到北海天门山终,颐养小镇千年,与药山一样是小镇百姓赖以生存的源泉之一。小镇流传这条下龙江乃是一条自南海而来的走江大蟒,只差半截身子便能羽化成龙,位列仙班。可惜天有定数,前功尽弃。登仙脱变失败,临门一脚被一束白光劈落,巨大蟒身砸穿一洲。
这条大蟒一身修为在登仙失败之时就尽数还给天地,化作连绵大雨,足足下了半年之久,最后肉身彻底消散,而那一具半龙半莽的仙骨则随着大雨被泥沙掩埋,成了一南一北的两座高峰。
下龙江中上游处有一块等人高的沧桑石碑,上面雕刻着“下龙镇”三字古朴篆文,字迹清晰有力,红墨犹新,显然最近又重新修缮了一番,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模样。
岸边那一抹昏暗烛光被人随手掐灭,一时唯有朦胧的月色倒映水中,幽幽冥冥,江水滚滚,将岸边传来的说话声带走了不少。
一株靠岸生长的长寿柳树下,粗壮柳枝低垂在江边,像个直不起腰的暮年老人,刚好能在上面躺着个人。董静春将熄灭烛火的灯笼随手一丢,双臂枕在脑下两眼一闭,享受江风,充耳不闻树下的声音。脚下一伙人正蹲在岸边,眼神各个阴翳严肃,浑身绷紧,显然十分紧张。
这一伙外乡人,今日白天在下龙镇找到董静春,说要和他谈笔生意。作为这条下龙江熟门熟路的“游龙手”,董静春对此早已见怪不怪,无非就是水里翻滚的阴里勾当,每年来此求仙问缘的人不在少数,对于此间交易早已娴熟的不能再熟,收了定金,便开始干活,至于能有多少收获,董静春不管,它只负责领路,事后按照规矩还得额外再给他一笔添头。
自从朝廷接收了小镇之后,如大山一般一同将下龙江同样的封禁,规定了渔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几月下水捕鱼,几月圈养鱼苗,鱼身超多多长可以捕,低于多长又不可以捕。若是渔期之外要下江同样的就得额外交学费上一大笔钱,倘若偷摸下江在规定之外捕鱼,同样的要吃刑司。因此董静春就很少来此下江了,多是在小镇周边的小溪出没,只有那里朝廷是不管的。
下龙江这一片流域甚广,江水古怪。一入水便宛若进了一座迷宫一般,支流不断,如人的血管一般密密麻麻,江中又布满各种暗流,以级稀奇古怪的各种鬼魅事物,常常让入江的人成为其中的一员,若是不巧被江中的水鬼缠上,就是神仙来了也难救。
江中的游龙手便是领路人,是从很远的时候就传下来的,祖祖辈辈,代代相传,都是用前人的血肉一点点摸索出来,哪里水急,流速如何,暗道分布如何,下脚要用几分力,脚要入几许深,哪里的水面坚实如履平地,哪里的岸路又是吃人的外强中干,这都是前人总结下来的经验。若是不牢记,暗疏此道,那便是有多少命,这条沉睡大龙便能吃多少命,来者不拒,从不挑剔。
何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水俱全的小镇,也容不得这下龙江如此的“放肆”,每年渔期,江上总是船只密布。
下龙江江道、暗流,六十年一变,这一变便是牵一动百,所有路线翻天覆地。如此遭逢都推论与那坠入江中的走江大蟒戚戚相关,半龙之身的灵兽骸骨乃是天材地宝,其中更是不乏大蟒走江时所带宝物,日积月累,种种机缘由不得后人前赴后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年下江寻宝的人不少,死的人更是不少,可还是有人前赴后继。
以六十年一甲子为轮回,以六个甲子为大年,下龙江江水在此不断往复。至于为何,是否真的与那大蟒落江有关,只有老人只言片语聊聊几句天数,和一声叹息,更多的是自古留下来的祖训,让小镇人很少谈论这下龙江。
岸边不止只有董静春一伙人,下龙镇中的游龙手不少,老的小的有二十人之多。不过今天夜里走这条大江的不全是下龙镇的游龙手们,僧多肉少,也有不少豪门巨绅,山上宗门花重金所请来的游行家、山卜师,只是董静春对于这些外乡来的游行家、山卜师,最是嗤之以鼻。
不是他自傲,只是在这里寻山涉水的那一套不顶用,这些年死在这里的人少说也有双手之数。
江水急急,拍打着两岸,董静春睁开眼睛,坐直身子,看看天上的月亮,又看了一会下龙江,方才出声说道:“差不多了,可以下水了。”
蹲在树下的五人站起身来,沉默的跟在董静春身后。
董静春跳下柳树,对着为首的一名年逾半百的老人又认真的嘱咐了一遍:“入江之后一个人拉着一个人,踩着我的步子走,我不出声不许有任何动作,等到了江中那块陆地,余下的你们再吩咐,但是在此之前这里我说的算。”
头发有些微白的老人点点头,又用了一处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对着身后的四人重新嘱咐了一遍,这才对着下龙江做了个请的手势。
董静春站到岸边,向四周看去,岸边已经密密麻麻的站着好些人,各个领路的游龙手早已准备完毕,细数站在岸边。董静春深吸了一口,几乎是同一时间,落水声连绵而起,江中鱼龙争渡,浪花片片连起,一叶压着一叶。
此起彼伏,待到最后一人落入水中,又沉静如一潭死水。
下龙镇那处度过了几千年光景的石碑前,坐着一枯槁消瘦的老头,酒糟鼻头,小眼如鼠,一口黄牙。老人翘着二郎腿背靠着石碑,佝偻着身子吞云吐雾,芥子般大小的眼睛看着天上没了半边的月亮,嘴里哼着小曲,心情尚佳。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看来又是个丰收年。
镇子口那一处其实有一块老牌坊,年久失修已经破破烂烂了,上书四个大字早就被冲刷的干净,如今留了好一大块空白。
牌坊后面是一间酒楼,空了许久,也不见有个人住。小镇的婆娘们每每路过酒楼总是惋惜,捶胸顿足,恨不得年轻个二十岁。
这间酒楼的老板是个痴情的读书人,极美。在京城中了甲第,又喜欢了上一位姑娘,好嘛,本以为是对金童玉女、天上鸳鸯,能够共结连理。可惜哟,女子偏爱江湖,潇潇洒洒,早就策马红尘中去,让这位痴情的读书人日断魂宵。
后来有一天,做了大官的痴情读书人,在姑娘家门口坐了许久,喝了一壶又一壶的断肠酒,哭得撕心裂肺。抱头大哭的读书人颤抖着手指在脚边留下了一行文字,“去年今日此中门,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笔落之后,书生忽然大笑起来,好像放下了什么心结,脱去一身官袍,大步向着江湖走去,走的极为风流,走的极为潇洒。
再后来读书人就一直没有回来,而这间酒楼也就一直空着,十多年过去了,想来很难有机会重开了。
董静春闲下来之余便会帮忙清理酒楼里的杂草,扫扫灰尘,董静春以前在酒楼打杂的时候就觉得这间酒楼,酒好喝,菜好吃,老板仗义,只是如今就这么关着太可惜了。
董静春总是想着,会不会突然有一天这间酒楼会再次重开,到时又会不会多个老板娘。倘若......若是伤心郎,这酒楼还是不开的好,就这么关着吧。
如今董静春家里还挂着一副书生送给他的书联,“燕雀应思壮志;梅兰珍重年华。”
镇子偏僻处有一个不起眼的铁匠铺,董静春以前要去那里做短工,如今铁器管的严了,铁铺子也就半开不开了。铁铺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整日佝偻着背,头发早都掉的经过光,别看年岁已高,可这手上的力气不输年轻人,抡起铁锤来,猎猎作响。
老头手下三个学徒,除了年纪最小的董静春外,老大早已自立门户离开了下龙镇去外面闯荡去了,留下的老二住在铁匠铺不远处,是个沉默寡言的憨厚汉子,没有媳妇的光棍,父母也早就没了,如今便把老头当自家亲爹照看着,铁匠铺日常的生意也都由老二来打理。
老头常骂他没出息,应该学着老大出去走走,留在这破地方做个什子,一辈子就这么到头了?
不善言语的憨厚汉子也只是低声应和,由着老头骂他,过后还得递过去一杯茶水,让老人家消消气,莫要气坏了身子。
憨厚的汉子好像没有脾气,对谁都是如此。
如往常一样,将铁匠铺收拾完,老二转身离开屋子,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不禁感叹了一句:“十五的月亮还是十六圆哟。”
汉子名叫周擎天,半路出家。以前是个撑船的,帮人在江里捞尸,不体面,遭人嫌,身上经常臭烘烘的。后来不知怎的,或许是想开了,又或许干够了,就跑到铁匠铺了。老头子说他一辈子穷苦命,出苦力,上不台面,要样子没样子,要啥没啥,给他钱都兜不住。撑船打铁磨豆腐,苦三样,差一门就全了,能有多大出息?干脆以后开个豆腐店,做豆腐娘子得了。
不过憨厚汉子对这些事从来不放在心头,上不了台面就上不了吧,够活就行,吃点苦就吃点苦,苦中做乐,都不是个事。
小心翼翼的关上大门,没发出丁点声响,又将门口的柴堆拢了拢,以不至于散在路边。憨厚的汉子这才放心的离去。
下龙镇多是纵横交错的小巷,青石板,白面墙,很旧了。巷子不宽,两人并排而行便会擦到肩膀,不过熙来攘往,到是什么时候都很热闹。
恰逢正月十五,上元佳节,遗憾的是天宫不作美,赏不到月亮,不过到不妨碍小镇里人们的高涨热情。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灶火。偶尔有一些玩闹嬉戏的孩童,手里拿着块月饼在巷子间跑来跑去,欢声笑语,童声雀跃,好不热闹。
巷子两侧的商铺都会挂上许多小灯笼,灯笼罩子上用小笔写上灯谜,桌边再放上一坛坛自家酿的桂花鸳鸯酒,猜对了灯谜便可领上一壶小酒,镇子上的少男少女最是喜爱,关键还不收钱。
小镇高门大户的人家,会在这一天在门前的大树上挂起一盏盏大红灯笼,高可数丈,寓意平安无事,家人团圆。生活在巷子里的平常百姓,则会将灯笼挂在门上,门口放上一小盘月饼,平平安安。
憨厚的汉子走在热闹的小巷子中,逢人便打笑脸,巷子里的人们都认识憨厚汉子,偶尔有请其一起饮酒赏月,汉子也都是歉意一笑婉拒而过。沉默的汉子走在巷子里,每逢拐角处都要从背负的包裹里取出早已准备的百和香,点香,礼拜,放上三块月饼,认认真真的完成每一道步骤,汉子才会缓慢离去。
往些时日,这些都是董静春和汉子一起做的,只是今日董静春不在汉子只能自己来。
走走停停,说说笑笑,一直到深夜,巷子逐渐的安静了下来。周擎天缓步走到一家门房已经老旧的人家,摆正了有些歪的红灯笼,轻轻的将包袱放下,又从包袱里拿出了一合彩墨和一只有些岁数的毛笔,定气凝神借着微弱的灯光,聚精神会的修补起贴在门上早已颜色暗淡的两尊门神。
憨厚的汉子做这事已经很久了,熟能生巧,自然练得一番好手艺,就连那间无人酒楼的读书人都不得不夸赞一句“下笔如有神”,董静春也会点,不过皮毛,周擎天在门上画,董静春便在地上有模有样的学着,久而久之董静春虽未得其神,但得其形,有那么几分笔彩。
以前因为画的差了,人家当面不会说什么,可背后里难免要嘀咕两句,就是画的好了,也难免也会有些闲言碎语。董静春问过汉子为什么要做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你不图钱,也不图情,图个啥呢?周擎天也只是笑着回一嘴:“闲的呗。”
不过后来周擎天也曾问过董静春为啥要帮着收拾酒楼,董静春起先一愣,继而羞涩的摸摸脑袋,不好意思道:“闲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