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故园惊梦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最新章节!
吴涛没有去公安内网上查刘放歌这个名字,因为注定毫无结果,他只是回家后随便百度了一下,果然没找到想要的内容,或许这只是一个化名,或许真正的大佬总是低调从事,不为人知,而历史的迷雾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分子组成的。
此时赵殿元也回到了长乐里二十九号阁楼上,他拿出新网购来的投影仪,连上手机投屏,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实在是太缤纷了,居然能在家里放电影,赵殿元喜欢看电影,尤其老电影,四十年代的五十年代的,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一直到现在的电影,现实题材的那种,可以从影片中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思想的进步和开放,早期的就不说了,充满了斗争思想,八十年代初的电影里,主人公还在位国家的落后而泪流满面,奋发图强,四十年后的电影就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再没有自卑和反思。
相比电影,赵殿元更喜欢看B站的视频,当然不是那种鬼畜视频,而是带解说的历史类视频,房间的隔音效果和以前一样差,他把音量调到最低,只看字幕和弹幕,作者将浩荡历史剪辑成极简版的视频,非常方便理解,比钱教授那些大部头历史小说简单多了,但也缺了深度,只适合浮光掠影的了解历史的大致进程。
视频刷起来就止不住,直到凌晨三点钟赵殿元才被困意催去休息,早上七点生物钟又让他醒来,下楼出门的时候,姚宏绪已经在灶披间里热火朝天的为家人准备早餐了,打了个招呼走出长乐里,在便利店买了一份早点,对着朝向马路的玻璃窗进餐,行人在初升的阳光下脚步匆匆,路边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昨夜看的那些黑白颜色的视频片段浮现眼前,不经历那些时代不会明白,能无忧无虑的活着,不愁吃喝,不怕战乱和瘟疫,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难得的。
手机在响,潘家宁发来信息说今天不能去钱教授那边了,因为家里有事,父母今天搭乘飞机把爷爷送到上海看病,这下有的忙了。
赵殿元能感到潘家宁把自己当成长辈和朋友的复合体,事无巨细都要来吐个糟,他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就问需不需要帮忙。
“有需要我肯定不会客气的。”潘家宁回了一句,此刻她还赖在床上玩手机,越是事多越不想动弹,今天要去接机,还要帮爸妈紧急租一处医院附近的房子方便照顾,爷爷这回是旧病复发,西宁的医院已经束手无策,只好紧急送到上海医治,幸亏爸爸的老同学们都很给力,联系医院床位救护车主治医生这些不用小辈操心,如果没这些老关系,仅凭一个沪漂的女儿根本来不了。
上午潘家宁跑中介,幸亏有孙姐帮忙,在最短时间内就锁定了一处房子,两居室月租六千尚能接受,付三押一,合同当场签了,中午随便吃点饭就去瑞金医院,和爸爸的医生同学一起坐救护车去虹桥机场等候西宁来的航班,下午四点半,航班准点抵达,计划接了爷爷先去医院办住院手续,再回出租房收拾东西。
爷爷情况不妙,加上老年痴呆说不清楚,这回怕是凶多吉少,老爸老妈一脸肃然,一家人坐在救护车上默不作声,静静看着窗外,救护车警笛长鸣穿越北翟路地下通道上中环,前方车辆纷纷避让,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现在素质普遍都高了。”老潘说。
“可不,长三角比西部宜居,要我说,早该回来的,早回来奋斗几年,也比现在买不起房子强。”老妈回应道。
担架上的爷爷口齿不清的说了些什么,老潘侧耳上去听了听,附在老人耳畔说:“爸,到上海了,回家了。”
救护车一路飞驰,前方是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高楼大厦。
抵达瑞金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老人家舟车劳顿,今天就先不做检查,安置下来,找好护工,老潘两口子和女儿一起看刚租的房子,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黄浦区,房价昂贵,这么一套小小的房子远不如他们在西宁的家大,但是价钱翻了好几倍。
“我们家的老房子没上交的话,现在起码值上亿。”老潘感慨道,“上海寸土寸金,好地段占地好几亩的花园洋房还了得。”
老妈没好气道:“过去的事有什么好说的,我们家当年在三马路上还有房子呢。”
老潘说:“老爷子小时候在潘家花园生活过几年,我就没这个机会了,连大门都没见过,自家的祖宅没去看过,说起来都没人信。”
潘家宁刚想说点什么,老爸接了个电话脸色大变,说医院有电话来让我们赶紧过去。
从花园坊到瑞金医院步行也就几分钟路程,结果虚惊一场,爷爷并没有病危,反而睡了一觉精神大振,吵着要出去走走,所以医生将家属叫了过来,老潘看到父亲神采奕奕的样子有些担忧,悄悄问医生这是不是回光返照。
医生说老爷子的身体还没差到随时会走的地步,老年人嘛,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多陪陪他,让他开开心心的,比什么良药都管用。
老潘深以为然,回到病房问父亲想去哪里转转,年逾八十的老父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认识和语言都有些障碍,今天却出奇的口齿清晰,说想去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白相白相。
这下老潘可犯了难,潘家花园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不属于潘家了,可不是想去就去的地方,他俯下身子劝解父亲,就算是溥仪想回紫禁城看看也得买票,现在那地方不是咱们家,不是想去白相就能白相的。
就在老人发作的前一秒,潘家宁说话了:“我有办法。”
……
在孙女的努力下,老人终于回到阔别六十五年的故园,轮椅停在龙柏树下,老人喃喃自语着什么,老潘侧耳听了翻译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潘家宁鼓掌叫好,瞥一眼旁边,用胳膊肘碰了碰赵殿元,后者会意也跟着鼓掌,老人如顽童,得了病的老人更像是孩子,是需要哄的。
家宁妈只顾看着整修中的洋楼赞叹:“这不能叫洋房,这得叫公馆,这院子真大,停十辆车都没问题,我听说这边车位的价格都涨到五十万了,有钱还买不到呢,你们家以前就住这里啊,真不小。”
老潘自豪起来:“什么话,潘家花园可是沪上有名的花园洋房,是咱家,别你们你们的。”
家宁妈说:“和我没关系,我没享受过资本家的大宅子,不过你们家老奶奶也真是,为什么一定要捐献呢,又不是偷来抢来的,还不如那些走掉的人呢,九十年代拿着老地契回来,政府照样认账,都发还给原房主的后代了。”
老潘说:“性质不同,你说的那些人是资本家,而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正宗的革命者,曾祖母这么做肯定是他们两人做工作的结果,做表率嘛,再说了,不捐献也不行啊,那个年代,再住在这样的地方不是与广大人民为敌么。”
两口子在这边聊着,那边龙柏树下,潘家宁蹲在轮椅旁和爷爷说话,或许是许久没见孙女了,老人兴致很高,喋喋不休的说着什么,潘家宁能听懂他的话,向赵殿元翻译说:“爷爷在讲小时候的故事,他说自己有一个孪生弟弟叫潘安,打仗的时候遭遇敌人扫荡,为了避免暴露位置大家一起遭殃,这个弟弟是被母亲亲手捂死的。”
这种惨烈的历史细节通常只有口述史里才能看到,亲耳听当事人讲述的感觉又不一样,对比之下赵殿元忽然觉得潘骄和杨丽君伉俪,比自己和蔻蔻经历的更艰险悲壮。
“爷爷因为生在延安所以取名潘延。”潘家宁知道赵殿元对潘家的历史感兴趣,这段时间她也做了不少功课,趁着爷爷在场,一并讲述出来,当年潘骄化名水桥,和杨丽君在延安相识相爱,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两人一起奔赴上海新的工作岗位,才知道原来彼此早年有过婚约。
“爷爷是1942年出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随部队南下来到上海时不过七岁而已,当时为了更好的融入工商界开展工作,曾祖住进了潘家花园,在这里生活了大概六七年的时间,就……身陷囹圄了。”
那边老潘在招手:“家宁,过来一下。”
潘家宁让赵殿元守着爷爷,颠颠跑了过去,老爸拉着她背转身子,压低声音问:“那小子现在做什么职业?”
“爸,您可真是没大没小,连钱伯伯都认可他的身份,钱伯伯的母亲总不会帮着他作假吧,论辈分,您得喊他爷爷。”
“荒谬。”老潘摇头,“这或许是一个高明的骗术,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他一定是有所图的。”
潘家宁说:“人家图什么呢?”
老潘眼皮一翻:“图我女儿。”
潘家宁无语了,看向赵殿元和爷爷,一老一少在龙柏树下对话,说的什么听不清楚。
赵殿元觉得老人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怪异,蹲下来问道:“你认识我么?”
“你是刘同志。”老人口齿含糊的说道,“刘同志,来家里做过客的。”
“不过小伙子看起来倒也不太像坏人。”老潘又找补了一句,“他没有正式工作的话,咱家可以请他照顾你爷爷,肯定比外面的护工可靠,一天给他二百块钱还不行么?”
潘家宁白了一眼,心说人家身家五百万,稀罕你一天二百了,但还是忍住了,多增加互动了解是好事,回头自己还得劝赵殿元接受这份工作呢。
潘家花园正在进行内部整修,无法进入室内缅怀,一家人在花园里转了转就回去了,路上潘家宁提了一嘴做护工的事儿,赵殿元当即答应,于是老潘将父亲交托给小赵,带着老婆孩子走亲戚去了,去浦东潍坊路探望家宁外婆。
瑞金医院病房里,赵殿元服侍老人家躺下,来到走廊,拿出一张身份证审视着,这是一张真的假身份证,是孙嘉帮自己搞到的,230400打头的黑龙江鹤岗身份证,照片上的人和自己略有相似,名字叫刘放歌。
无处不在的老刘、刘叔叔、刘同志究竟是谁,他充满了疑问。
吴涛没有去公安内网上查刘放歌这个名字,因为注定毫无结果,他只是回家后随便百度了一下,果然没找到想要的内容,或许这只是一个化名,或许真正的大佬总是低调从事,不为人知,而历史的迷雾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分子组成的。
此时赵殿元也回到了长乐里二十九号阁楼上,他拿出新网购来的投影仪,连上手机投屏,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实在是太缤纷了,居然能在家里放电影,赵殿元喜欢看电影,尤其老电影,四十年代的五十年代的,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后一直到现在的电影,现实题材的那种,可以从影片中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变迁,思想的进步和开放,早期的就不说了,充满了斗争思想,八十年代初的电影里,主人公还在位国家的落后而泪流满面,奋发图强,四十年后的电影就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再没有自卑和反思。
相比电影,赵殿元更喜欢看B站的视频,当然不是那种鬼畜视频,而是带解说的历史类视频,房间的隔音效果和以前一样差,他把音量调到最低,只看字幕和弹幕,作者将浩荡历史剪辑成极简版的视频,非常方便理解,比钱教授那些大部头历史小说简单多了,但也缺了深度,只适合浮光掠影的了解历史的大致进程。
视频刷起来就止不住,直到凌晨三点钟赵殿元才被困意催去休息,早上七点生物钟又让他醒来,下楼出门的时候,姚宏绪已经在灶披间里热火朝天的为家人准备早餐了,打了个招呼走出长乐里,在便利店买了一份早点,对着朝向马路的玻璃窗进餐,行人在初升的阳光下脚步匆匆,路边的法国梧桐郁郁葱葱,昨夜看的那些黑白颜色的视频片段浮现眼前,不经历那些时代不会明白,能无忧无虑的活着,不愁吃喝,不怕战乱和瘟疫,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难得的。
手机在响,潘家宁发来信息说今天不能去钱教授那边了,因为家里有事,父母今天搭乘飞机把爷爷送到上海看病,这下有的忙了。
赵殿元能感到潘家宁把自己当成长辈和朋友的复合体,事无巨细都要来吐个糟,他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就问需不需要帮忙。
“有需要我肯定不会客气的。”潘家宁回了一句,此刻她还赖在床上玩手机,越是事多越不想动弹,今天要去接机,还要帮爸妈紧急租一处医院附近的房子方便照顾,爷爷这回是旧病复发,西宁的医院已经束手无策,只好紧急送到上海医治,幸亏爸爸的老同学们都很给力,联系医院床位救护车主治医生这些不用小辈操心,如果没这些老关系,仅凭一个沪漂的女儿根本来不了。
上午潘家宁跑中介,幸亏有孙姐帮忙,在最短时间内就锁定了一处房子,两居室月租六千尚能接受,付三押一,合同当场签了,中午随便吃点饭就去瑞金医院,和爸爸的医生同学一起坐救护车去虹桥机场等候西宁来的航班,下午四点半,航班准点抵达,计划接了爷爷先去医院办住院手续,再回出租房收拾东西。
爷爷情况不妙,加上老年痴呆说不清楚,这回怕是凶多吉少,老爸老妈一脸肃然,一家人坐在救护车上默不作声,静静看着窗外,救护车警笛长鸣穿越北翟路地下通道上中环,前方车辆纷纷避让,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现在素质普遍都高了。”老潘说。
“可不,长三角比西部宜居,要我说,早该回来的,早回来奋斗几年,也比现在买不起房子强。”老妈回应道。
担架上的爷爷口齿不清的说了些什么,老潘侧耳上去听了听,附在老人耳畔说:“爸,到上海了,回家了。”
救护车一路飞驰,前方是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高楼大厦。
抵达瑞金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老人家舟车劳顿,今天就先不做检查,安置下来,找好护工,老潘两口子和女儿一起看刚租的房子,这里是上海最繁华的黄浦区,房价昂贵,这么一套小小的房子远不如他们在西宁的家大,但是价钱翻了好几倍。
“我们家的老房子没上交的话,现在起码值上亿。”老潘感慨道,“上海寸土寸金,好地段占地好几亩的花园洋房还了得。”
老妈没好气道:“过去的事有什么好说的,我们家当年在三马路上还有房子呢。”
老潘说:“老爷子小时候在潘家花园生活过几年,我就没这个机会了,连大门都没见过,自家的祖宅没去看过,说起来都没人信。”
潘家宁刚想说点什么,老爸接了个电话脸色大变,说医院有电话来让我们赶紧过去。
从花园坊到瑞金医院步行也就几分钟路程,结果虚惊一场,爷爷并没有病危,反而睡了一觉精神大振,吵着要出去走走,所以医生将家属叫了过来,老潘看到父亲神采奕奕的样子有些担忧,悄悄问医生这是不是回光返照。
医生说老爷子的身体还没差到随时会走的地步,老年人嘛,活的就是一个心情,多陪陪他,让他开开心心的,比什么良药都管用。
老潘深以为然,回到病房问父亲想去哪里转转,年逾八十的老父亲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记忆认识和语言都有些障碍,今天却出奇的口齿清晰,说想去小时候住过的地方白相白相。
这下老潘可犯了难,潘家花园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不属于潘家了,可不是想去就去的地方,他俯下身子劝解父亲,就算是溥仪想回紫禁城看看也得买票,现在那地方不是咱们家,不是想去白相就能白相的。
就在老人发作的前一秒,潘家宁说话了:“我有办法。”
……
在孙女的努力下,老人终于回到阔别六十五年的故园,轮椅停在龙柏树下,老人喃喃自语着什么,老潘侧耳听了翻译出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潘家宁鼓掌叫好,瞥一眼旁边,用胳膊肘碰了碰赵殿元,后者会意也跟着鼓掌,老人如顽童,得了病的老人更像是孩子,是需要哄的。
家宁妈只顾看着整修中的洋楼赞叹:“这不能叫洋房,这得叫公馆,这院子真大,停十辆车都没问题,我听说这边车位的价格都涨到五十万了,有钱还买不到呢,你们家以前就住这里啊,真不小。”
老潘自豪起来:“什么话,潘家花园可是沪上有名的花园洋房,是咱家,别你们你们的。”
家宁妈说:“和我没关系,我没享受过资本家的大宅子,不过你们家老奶奶也真是,为什么一定要捐献呢,又不是偷来抢来的,还不如那些走掉的人呢,九十年代拿着老地契回来,政府照样认账,都发还给原房主的后代了。”
老潘说:“性质不同,你说的那些人是资本家,而我的爷爷奶奶都是正宗的革命者,曾祖母这么做肯定是他们两人做工作的结果,做表率嘛,再说了,不捐献也不行啊,那个年代,再住在这样的地方不是与广大人民为敌么。”
两口子在这边聊着,那边龙柏树下,潘家宁蹲在轮椅旁和爷爷说话,或许是许久没见孙女了,老人兴致很高,喋喋不休的说着什么,潘家宁能听懂他的话,向赵殿元翻译说:“爷爷在讲小时候的故事,他说自己有一个孪生弟弟叫潘安,打仗的时候遭遇敌人扫荡,为了避免暴露位置大家一起遭殃,这个弟弟是被母亲亲手捂死的。”
这种惨烈的历史细节通常只有口述史里才能看到,亲耳听当事人讲述的感觉又不一样,对比之下赵殿元忽然觉得潘骄和杨丽君伉俪,比自己和蔻蔻经历的更艰险悲壮。
“爷爷因为生在延安所以取名潘延。”潘家宁知道赵殿元对潘家的历史感兴趣,这段时间她也做了不少功课,趁着爷爷在场,一并讲述出来,当年潘骄化名水桥,和杨丽君在延安相识相爱,两人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直到解放战争胜利,两人一起奔赴上海新的工作岗位,才知道原来彼此早年有过婚约。
“爷爷是1942年出生,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随部队南下来到上海时不过七岁而已,当时为了更好的融入工商界开展工作,曾祖住进了潘家花园,在这里生活了大概六七年的时间,就……身陷囹圄了。”
那边老潘在招手:“家宁,过来一下。”
潘家宁让赵殿元守着爷爷,颠颠跑了过去,老爸拉着她背转身子,压低声音问:“那小子现在做什么职业?”
“爸,您可真是没大没小,连钱伯伯都认可他的身份,钱伯伯的母亲总不会帮着他作假吧,论辈分,您得喊他爷爷。”
“荒谬。”老潘摇头,“这或许是一个高明的骗术,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他一定是有所图的。”
潘家宁说:“人家图什么呢?”
老潘眼皮一翻:“图我女儿。”
潘家宁无语了,看向赵殿元和爷爷,一老一少在龙柏树下对话,说的什么听不清楚。
赵殿元觉得老人看着自己的眼神有些怪异,蹲下来问道:“你认识我么?”
“你是刘同志。”老人口齿含糊的说道,“刘同志,来家里做过客的。”
“不过小伙子看起来倒也不太像坏人。”老潘又找补了一句,“他没有正式工作的话,咱家可以请他照顾你爷爷,肯定比外面的护工可靠,一天给他二百块钱还不行么?”
潘家宁白了一眼,心说人家身家五百万,稀罕你一天二百了,但还是忍住了,多增加互动了解是好事,回头自己还得劝赵殿元接受这份工作呢。
潘家花园正在进行内部整修,无法进入室内缅怀,一家人在花园里转了转就回去了,路上潘家宁提了一嘴做护工的事儿,赵殿元当即答应,于是老潘将父亲交托给小赵,带着老婆孩子走亲戚去了,去浦东潍坊路探望家宁外婆。
瑞金医院病房里,赵殿元服侍老人家躺下,来到走廊,拿出一张身份证审视着,这是一张真的假身份证,是孙嘉帮自己搞到的,230400打头的黑龙江鹤岗身份证,照片上的人和自己略有相似,名字叫刘放歌。
无处不在的老刘、刘叔叔、刘同志究竟是谁,他充满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