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0章 这一世,一定会不一样!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大汉第一太子最新章节!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十一年夏六月丙子,太子出东长安,返丰沛祭祖;高祖皇帝令南军三校尉随同,曲成侯虫达亲为护卫,建成侯吕释之随行太子左右。
至于之后发生的事,则在太史公笔下,变成了‘英布知太子返乡而心生邪念,举兵反于淮南’。
对于后世的事,刘盈自是一无所知。
坐在一辆崭新,且时刻透露出肃杀气息的辇车之中,望着身后渐渐模糊起来的未央、长乐两宫,刘盈激动之余,心中不由感到一阵舒畅。
“呼~”
长长舒了口气,刘盈不忘朝身侧的吕释之微微一笑,旋即云淡风轻的视线,移向直道两侧的无尽田野。
“自汉二年,父皇为项羽败于彭城之下,先太上皇、母后,亦皆为项羽所囚。”
“及孤,亦自汉二年,为父皇安顿于关中始,便再未曾远长安逾百里,至今,竟已近十载······”
以一种极尽唏嘘得口吻,道出这番回忆之语,刘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稍带上了些许感怀。
听闻刘盈此言,吕释之也似是想起什么不堪的往事般,只面带僵笑的低下头去,未再言语。
汉二年,楚汉彭城一战,对于绝大多数开国元勋而言,都只意味着一场彻彻底底的惨败!
由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足五十六万兵马,被项羽三万精锐,自楚都彭城,一路追着砍到了荥阳!
先太上皇刘煓、吕太公吕文,以及彼时的汉王后吕雉,俱为项羽所囚!
溃败途中,汉王刘邦本人,更是将如今的鲁元公主刘乐、太子刘盈姐弟二人,几次三番的踢下马车,只求能尽快逃出生天······
而对于彼时,奉命护卫于先太上皇、吕太公、皇后身侧,之后又一并落入项羽手中的吕释之而言,彭城一战,只意味着一件事。
——已故周吕令武侯吕泽,在刘邦逃亡途中逼宫立储,以正名分!
此举,终使得刘邦无奈之下,于收拢溃卒之后,第一时间册立刘盈为汉王太子。
也正是从那时起,周吕令武侯吕泽在刘邦心中,彻底失去了‘可信’的标签······
“唉······”
满是哀怨的发出一声短叹,吕释之也不由稍摇了摇头,旋即将目光,不着痕迹的撒向刘盈的面庞。
“得见今日之太子,若兄长在天有灵,也当瞑目······”
对于吕释之撒向自己的目光,以及目光中满带着的期翼,刘盈自是一无所知。
至于‘孤已经在长安待了十年’,也不过是刘盈随口一语。
——汉二年,也就是整整十年前,为刘邦册立为储的刘盈,才不过五岁而已!
对于当时,才刚经历‘被老爹反复踢下马车’的小太子刘盈而言,已彻底处于汉室掌控的关中,无疑是全天下最为安全的去处!
再者说了:过去那个刘盈入关中,关现在的刘盈什么事?
真正让刘盈,发出这句‘我在关中待了十年,从没离开过长安’的,其实是前世,刘盈以天子之身,‘囚居’未央宫的那段岁月······
“呼~”
“这一世,应该会不一样了吧······”
侧过头,看了看身后甲胄齐备,军容齐整的南军禁卒,又下意识摸了摸怀中,那方装有调兵虎符的木盒,刘盈心中,只感到一阵心安。
“这一世,一定会不一样!”
“一定······”
·
当刘盈乘坐着刘邦御赐的新辇,踏上‘返乡祭祖’的远途之时,长乐宫内,天子刘邦也正在整点行装,启程在即。
——随着长安逐渐回暖,刘邦开春时染上的风寒,已是渐渐痊愈。
但随着盛夏悄然来临,闷热的长安,总让刘邦感到一阵烦躁!
算下来,汉室鼎立,也快到第八个年头了。
但成为天子之后的刘邦,却基本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关东接连发生的异姓诸侯叛乱,也让老天子刘邦身心俱疲,耗尽了仅存的生机。
到现在,几乎是每次从长乐宫寝殿的御榻上醒来,刘邦都觉得自己似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终又侥幸得以折返人间。
再加上愈发糟糕的身体状况,已是让宫内御医们的眉头愈发紧锁,刘邦也明白过来:自己,应该是没有多少日子了······
自感天命无多,老天子自也想趁着人生最后的时光,稍享片刻安宁。
而在这六月盛夏,位于长安以北近二百里的甘泉宫,无疑是个不错的去处。
泡泡温泉,享受享受山林之美,顺带远离朝堂的琐碎,调养一下身体,能让心情变好不说,说不定,还能让身体状况稍好转些,多活上那么三两个月。
至于朝中事务,反正有丞相萧何盯着,都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什么差错。
看着殿内忙碌着的宫女、宦官,再稍崇敬一下未来数月,自己在甘泉宫的闲暇时光,老天子的嘴角之上,也悄然挂上了一抹淡笑。
但很快,那一抹多年未曾出现的轻松笑意,便随着一道出现在殿门处的老迈身影,而被一抹苦笑所取代······
“丞相臣何······”
“免礼免礼~”
不待萧何道出拜喏之语,便见刘邦满是随和的一摆手,负手回过身,坐回了御榻之上。
“即是来了,便且坐下说话。”
感受着老天子那随和,又隐隐透露出些许疲惫的目光,萧何也只低头一笑,在御榻不远处的筵席之上跪坐下来。
不片刻,老天子满是感怀的声调,便再度传入萧何耳中。
“老啦~”
轻飘飘两个字,惹得萧何悄然抬起头,就见刘邦满是戏谑的指了指萧何,又不忘指了指自己颌下花白的髯须。
“自朕起义兵于丰沛,转眼十数载······”
“往日之汜水亭长,已为今之汉始祖;彼时之沛县主吏掾,今亦已居汉相之贵。”
“只可惜,岁月如梭······”
说着,刘邦只略显落寞的低下头,又是一声长长的哀叹。
待萧何也淡笑着缓缓点下头,刘邦终是摇头一笑,旋即满是戏谑的望向萧何。
“直说便是。”
“又何事,竟使酂侯亲入长信,觐朕当面?”
听出刘邦语调中的戏谑,萧何也不由莞尔一笑。
稍一思虑,萧何终低下头,从怀中取出一只布袋,递向身旁的寺人。
“呈与陛下。”
低微一声吩咐,寺人赶忙结果布袋,一刻都不敢耽误,将布袋送到了刘邦面前。
见萧何这般架势,刘邦也不着急,只慢条斯理的接过布袋。
“钱?”
下意识一掂布袋,听闻一阵悦耳的钱币碰撞声,刘邦不由眉角一挑。
打开布袋,随手取出一枚钱币,刘邦面上,终于涌上一抹标志性的严肃之色。
“嗯······”
皱眉打量好一会儿,刘邦终是面色僵硬的抬起头,略带尴尬的望向萧何。
“汉半两?”
待萧何苦笑着一点头,刘邦只将眉头皱的更紧了些,索性将钱袋倒过来,将袋中钱币全部倒在了面前的御案之上。
就刘邦所见,面前的御案之上,足足躺着近三百枚模样相似的‘铜钱’。
与秦半两一样,这几百枚铜钱,也同样是圆形方孔。
只不过,相较于直径一寸以上,内孔的方孔不超过三分①长宽的秦半两,刘邦眼前这几百枚‘铜钱’,外径都不超过秦半两的一半,即五分。
反倒是钱内的方孔,似是比秦半两还要大上一圈!
最让刘邦眉头紧皱之余,隐隐面露尴尬的,是这些散发着银白色光芒的‘铜钱’正面,亦同秦半两一样,刻有‘半两’二字。
也正是这两个字,使得重量明显不超过三铢的‘汉半两’,合法具备了‘半两’,即十二铢的面值。
而与秦半两光滑平整的背面不同的是:这几百枚钱币的背面,都刻有‘汉兴’二字······
“难怪······”
“难怪少府熔铸汉半两,可得数以十倍之利······”
面色阴沉的发出一声呢喃,刘邦只抿紧嘴唇,看着御案上的几百枚钱币,稍陷入思虑之中。
在过去,刘邦只大致知道:少府熔秦半两,而铸汉三铢,确实可以达成‘钱生钱’的目的。
但直到今天,亲眼目睹‘汉半两’的真容之后,刘邦才清晰的感知到:三铢钱,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就彻底失去信用。
都不用说此刻,正躺在刘邦眼前的几百枚三铢钱,与秦半两天差地别的重量、用料,光说一点,就足以道明一切。
——萧何递上来的钱袋,不过手掌大小!
虽说成为汉王,乃至成为天子之后,刘邦便没有怎么见过钱,但在说不上成功的前半段人生,刘邦也没少和钱币打交道。
这也使得刘邦清楚的知道:这般大小的钱袋,若是装战国之时的楚钱,大概能装一百至一百二十枚。
若是用来装秦半两,撑死也就能装五十枚。
而现在,萧何用这样一个巴掌大小的布袋,却装下了起码三百枚以上的‘汉半两’!
甚至都还没装满!!!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嗯······”
面色阴沉的低吟片刻,刘邦终是皱眉抬起头,目光晦暗的望向萧何。
虽然没开口,但刘邦望向萧何的目光中,分明写有这么几个字。
——说说,该咋办?
见刘邦这个表态,萧何面上虽仍旧是一片云淡风轻,但暗地里,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入宫之前,萧何最担心的,无疑是见到‘汉半两’的真容后,刘邦又开始装糊涂,甚至以‘铸钱不利’,去怪罪少府官员。
此刻,确定刘邦愿意接受显示,且没再装糊涂,而是隐晦的表露出‘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图,萧何高悬着的心,也终是悄然落地。
低头沉吟片刻,将早就准备好的腹稿再措辞一番,萧何便略带庄严的朝刘邦一拱手。
“不敢欺瞒陛下。”
“钱三铢之弊,初乃去岁之时,家上寻臣所提及。”
“然彼时,陈豨即乱代、赵,陛下御驾亲征在即,又太子······”
若有所指的止住话头,待刘邦稍一颔首,表示‘我明白’,萧何才又将话头一转。
“后陛下出征,令太子监国。”
“待开春之时,关中粮价鼎沸,太子初拟粮米官营之策。”
“彼时,太子便曾言与臣:欲使少府取往昔粮商、米贾而代之,秋买粮于民而存,又后一岁缓售与民食。”
“然终,太子念及三铢钱之弊,只得暂缓此念,转而拟‘得仓而代民储粮,以取存储之费’。”
“及太子尽除关中粮商、米贾,得粮商之米粮,亦或货米粮与民之时,皆明令少府:无论货、买,皆不得收、用钱三铢!”
“如此,方使少府官营粮米之制成行,关中粮价之鼎沸渐缓······”
面色沉凝的道出此语,萧何的面容之上,甚至稍带上了些许心有余悸的神情!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主掌汉室内政事务多年的老丞相,萧何实在是太清楚开春之时,关中的粮价暴涨,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了······
若不是刘盈强硬推动‘粮米官营’,又硬硬生生‘抢’过粮商手中的屯粮,使粮价回到正常水准,待年末秋冬,整个关中,都必然会是一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如果只是‘百姓今年过的辛苦’,那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阵痛,早晚会过去。
真正让萧何感到心惊胆战的,是几年前,那关中米石作价八千钱、民易子相食的场景,可能会在关中再次上演!
如果真发生那样的惨剧,那萧何引咎下台、晚节不保倒还在其次,就怕哪个犄角嘎达又钻出来个‘某胜某广’登高一呼,天下群起而‘伐灭暴汉’······
诚然,会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即便没有刘盈的‘粮米官营’之政,萧何也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
但即便如此,萧何也完全没有信心,将此次的粮价沸腾控制到如今这般,就好似从未发生的地步。
这也使得萧何对于刘盈推出的粮米官营政策,天然带有无尽的好感。
而刘盈因三铢钱的存在,无奈搁置粮米官营政策的‘官营’部分,以‘代民储粮’作为权宜之计,自也是让萧何感同身受。
为了让粮米官营政策早日步入正轨,也为了完成刘盈临行时的嘱托,萧何都只能硬着头皮,以自己超然的地位,说出那句必然会出现,也早就该传入刘邦耳中的话······
“今,陛下亦已知汉半两之弊:其虽名为‘半两’,实不过铅钱三铢!”
“又今太子官营粮米,使少府内帑始得存粮,而征讨无有粮草之不足。”
“故臣意:陛下或当虑废钱三铢,禁民私铸之事!”
神情满是决绝的道出此语,萧何终是沉沉一叩首。
“臣!昧死百拜!顿首,顿首······”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十一年夏六月丙子,太子出东长安,返丰沛祭祖;高祖皇帝令南军三校尉随同,曲成侯虫达亲为护卫,建成侯吕释之随行太子左右。
至于之后发生的事,则在太史公笔下,变成了‘英布知太子返乡而心生邪念,举兵反于淮南’。
对于后世的事,刘盈自是一无所知。
坐在一辆崭新,且时刻透露出肃杀气息的辇车之中,望着身后渐渐模糊起来的未央、长乐两宫,刘盈激动之余,心中不由感到一阵舒畅。
“呼~”
长长舒了口气,刘盈不忘朝身侧的吕释之微微一笑,旋即云淡风轻的视线,移向直道两侧的无尽田野。
“自汉二年,父皇为项羽败于彭城之下,先太上皇、母后,亦皆为项羽所囚。”
“及孤,亦自汉二年,为父皇安顿于关中始,便再未曾远长安逾百里,至今,竟已近十载······”
以一种极尽唏嘘得口吻,道出这番回忆之语,刘盈的面容之上,也不由稍带上了些许感怀。
听闻刘盈此言,吕释之也似是想起什么不堪的往事般,只面带僵笑的低下头去,未再言语。
汉二年,楚汉彭城一战,对于绝大多数开国元勋而言,都只意味着一场彻彻底底的惨败!
由刘邦为首的诸侯联军足五十六万兵马,被项羽三万精锐,自楚都彭城,一路追着砍到了荥阳!
先太上皇刘煓、吕太公吕文,以及彼时的汉王后吕雉,俱为项羽所囚!
溃败途中,汉王刘邦本人,更是将如今的鲁元公主刘乐、太子刘盈姐弟二人,几次三番的踢下马车,只求能尽快逃出生天······
而对于彼时,奉命护卫于先太上皇、吕太公、皇后身侧,之后又一并落入项羽手中的吕释之而言,彭城一战,只意味着一件事。
——已故周吕令武侯吕泽,在刘邦逃亡途中逼宫立储,以正名分!
此举,终使得刘邦无奈之下,于收拢溃卒之后,第一时间册立刘盈为汉王太子。
也正是从那时起,周吕令武侯吕泽在刘邦心中,彻底失去了‘可信’的标签······
“唉······”
满是哀怨的发出一声短叹,吕释之也不由稍摇了摇头,旋即将目光,不着痕迹的撒向刘盈的面庞。
“得见今日之太子,若兄长在天有灵,也当瞑目······”
对于吕释之撒向自己的目光,以及目光中满带着的期翼,刘盈自是一无所知。
至于‘孤已经在长安待了十年’,也不过是刘盈随口一语。
——汉二年,也就是整整十年前,为刘邦册立为储的刘盈,才不过五岁而已!
对于当时,才刚经历‘被老爹反复踢下马车’的小太子刘盈而言,已彻底处于汉室掌控的关中,无疑是全天下最为安全的去处!
再者说了:过去那个刘盈入关中,关现在的刘盈什么事?
真正让刘盈,发出这句‘我在关中待了十年,从没离开过长安’的,其实是前世,刘盈以天子之身,‘囚居’未央宫的那段岁月······
“呼~”
“这一世,应该会不一样了吧······”
侧过头,看了看身后甲胄齐备,军容齐整的南军禁卒,又下意识摸了摸怀中,那方装有调兵虎符的木盒,刘盈心中,只感到一阵心安。
“这一世,一定会不一样!”
“一定······”
·
当刘盈乘坐着刘邦御赐的新辇,踏上‘返乡祭祖’的远途之时,长乐宫内,天子刘邦也正在整点行装,启程在即。
——随着长安逐渐回暖,刘邦开春时染上的风寒,已是渐渐痊愈。
但随着盛夏悄然来临,闷热的长安,总让刘邦感到一阵烦躁!
算下来,汉室鼎立,也快到第八个年头了。
但成为天子之后的刘邦,却基本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
关东接连发生的异姓诸侯叛乱,也让老天子刘邦身心俱疲,耗尽了仅存的生机。
到现在,几乎是每次从长乐宫寝殿的御榻上醒来,刘邦都觉得自己似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终又侥幸得以折返人间。
再加上愈发糟糕的身体状况,已是让宫内御医们的眉头愈发紧锁,刘邦也明白过来:自己,应该是没有多少日子了······
自感天命无多,老天子自也想趁着人生最后的时光,稍享片刻安宁。
而在这六月盛夏,位于长安以北近二百里的甘泉宫,无疑是个不错的去处。
泡泡温泉,享受享受山林之美,顺带远离朝堂的琐碎,调养一下身体,能让心情变好不说,说不定,还能让身体状况稍好转些,多活上那么三两个月。
至于朝中事务,反正有丞相萧何盯着,都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什么差错。
看着殿内忙碌着的宫女、宦官,再稍崇敬一下未来数月,自己在甘泉宫的闲暇时光,老天子的嘴角之上,也悄然挂上了一抹淡笑。
但很快,那一抹多年未曾出现的轻松笑意,便随着一道出现在殿门处的老迈身影,而被一抹苦笑所取代······
“丞相臣何······”
“免礼免礼~”
不待萧何道出拜喏之语,便见刘邦满是随和的一摆手,负手回过身,坐回了御榻之上。
“即是来了,便且坐下说话。”
感受着老天子那随和,又隐隐透露出些许疲惫的目光,萧何也只低头一笑,在御榻不远处的筵席之上跪坐下来。
不片刻,老天子满是感怀的声调,便再度传入萧何耳中。
“老啦~”
轻飘飘两个字,惹得萧何悄然抬起头,就见刘邦满是戏谑的指了指萧何,又不忘指了指自己颌下花白的髯须。
“自朕起义兵于丰沛,转眼十数载······”
“往日之汜水亭长,已为今之汉始祖;彼时之沛县主吏掾,今亦已居汉相之贵。”
“只可惜,岁月如梭······”
说着,刘邦只略显落寞的低下头,又是一声长长的哀叹。
待萧何也淡笑着缓缓点下头,刘邦终是摇头一笑,旋即满是戏谑的望向萧何。
“直说便是。”
“又何事,竟使酂侯亲入长信,觐朕当面?”
听出刘邦语调中的戏谑,萧何也不由莞尔一笑。
稍一思虑,萧何终低下头,从怀中取出一只布袋,递向身旁的寺人。
“呈与陛下。”
低微一声吩咐,寺人赶忙结果布袋,一刻都不敢耽误,将布袋送到了刘邦面前。
见萧何这般架势,刘邦也不着急,只慢条斯理的接过布袋。
“钱?”
下意识一掂布袋,听闻一阵悦耳的钱币碰撞声,刘邦不由眉角一挑。
打开布袋,随手取出一枚钱币,刘邦面上,终于涌上一抹标志性的严肃之色。
“嗯······”
皱眉打量好一会儿,刘邦终是面色僵硬的抬起头,略带尴尬的望向萧何。
“汉半两?”
待萧何苦笑着一点头,刘邦只将眉头皱的更紧了些,索性将钱袋倒过来,将袋中钱币全部倒在了面前的御案之上。
就刘邦所见,面前的御案之上,足足躺着近三百枚模样相似的‘铜钱’。
与秦半两一样,这几百枚铜钱,也同样是圆形方孔。
只不过,相较于直径一寸以上,内孔的方孔不超过三分①长宽的秦半两,刘邦眼前这几百枚‘铜钱’,外径都不超过秦半两的一半,即五分。
反倒是钱内的方孔,似是比秦半两还要大上一圈!
最让刘邦眉头紧皱之余,隐隐面露尴尬的,是这些散发着银白色光芒的‘铜钱’正面,亦同秦半两一样,刻有‘半两’二字。
也正是这两个字,使得重量明显不超过三铢的‘汉半两’,合法具备了‘半两’,即十二铢的面值。
而与秦半两光滑平整的背面不同的是:这几百枚钱币的背面,都刻有‘汉兴’二字······
“难怪······”
“难怪少府熔铸汉半两,可得数以十倍之利······”
面色阴沉的发出一声呢喃,刘邦只抿紧嘴唇,看着御案上的几百枚钱币,稍陷入思虑之中。
在过去,刘邦只大致知道:少府熔秦半两,而铸汉三铢,确实可以达成‘钱生钱’的目的。
但直到今天,亲眼目睹‘汉半两’的真容之后,刘邦才清晰的感知到:三铢钱,为什么会在短短两三年之内,就彻底失去信用。
都不用说此刻,正躺在刘邦眼前的几百枚三铢钱,与秦半两天差地别的重量、用料,光说一点,就足以道明一切。
——萧何递上来的钱袋,不过手掌大小!
虽说成为汉王,乃至成为天子之后,刘邦便没有怎么见过钱,但在说不上成功的前半段人生,刘邦也没少和钱币打交道。
这也使得刘邦清楚的知道:这般大小的钱袋,若是装战国之时的楚钱,大概能装一百至一百二十枚。
若是用来装秦半两,撑死也就能装五十枚。
而现在,萧何用这样一个巴掌大小的布袋,却装下了起码三百枚以上的‘汉半两’!
甚至都还没装满!!!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嗯······”
面色阴沉的低吟片刻,刘邦终是皱眉抬起头,目光晦暗的望向萧何。
虽然没开口,但刘邦望向萧何的目光中,分明写有这么几个字。
——说说,该咋办?
见刘邦这个表态,萧何面上虽仍旧是一片云淡风轻,但暗地里,却是长松了一口气。
入宫之前,萧何最担心的,无疑是见到‘汉半两’的真容后,刘邦又开始装糊涂,甚至以‘铸钱不利’,去怪罪少府官员。
此刻,确定刘邦愿意接受显示,且没再装糊涂,而是隐晦的表露出‘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意图,萧何高悬着的心,也终是悄然落地。
低头沉吟片刻,将早就准备好的腹稿再措辞一番,萧何便略带庄严的朝刘邦一拱手。
“不敢欺瞒陛下。”
“钱三铢之弊,初乃去岁之时,家上寻臣所提及。”
“然彼时,陈豨即乱代、赵,陛下御驾亲征在即,又太子······”
若有所指的止住话头,待刘邦稍一颔首,表示‘我明白’,萧何才又将话头一转。
“后陛下出征,令太子监国。”
“待开春之时,关中粮价鼎沸,太子初拟粮米官营之策。”
“彼时,太子便曾言与臣:欲使少府取往昔粮商、米贾而代之,秋买粮于民而存,又后一岁缓售与民食。”
“然终,太子念及三铢钱之弊,只得暂缓此念,转而拟‘得仓而代民储粮,以取存储之费’。”
“及太子尽除关中粮商、米贾,得粮商之米粮,亦或货米粮与民之时,皆明令少府:无论货、买,皆不得收、用钱三铢!”
“如此,方使少府官营粮米之制成行,关中粮价之鼎沸渐缓······”
面色沉凝的道出此语,萧何的面容之上,甚至稍带上了些许心有余悸的神情!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作为主掌汉室内政事务多年的老丞相,萧何实在是太清楚开春之时,关中的粮价暴涨,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了······
若不是刘盈强硬推动‘粮米官营’,又硬硬生生‘抢’过粮商手中的屯粮,使粮价回到正常水准,待年末秋冬,整个关中,都必然会是一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如果只是‘百姓今年过的辛苦’,那倒也罢了,左右不过是阵痛,早晚会过去。
真正让萧何感到心惊胆战的,是几年前,那关中米石作价八千钱、民易子相食的场景,可能会在关中再次上演!
如果真发生那样的惨剧,那萧何引咎下台、晚节不保倒还在其次,就怕哪个犄角嘎达又钻出来个‘某胜某广’登高一呼,天下群起而‘伐灭暴汉’······
诚然,会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发生,即便没有刘盈的‘粮米官营’之政,萧何也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
但即便如此,萧何也完全没有信心,将此次的粮价沸腾控制到如今这般,就好似从未发生的地步。
这也使得萧何对于刘盈推出的粮米官营政策,天然带有无尽的好感。
而刘盈因三铢钱的存在,无奈搁置粮米官营政策的‘官营’部分,以‘代民储粮’作为权宜之计,自也是让萧何感同身受。
为了让粮米官营政策早日步入正轨,也为了完成刘盈临行时的嘱托,萧何都只能硬着头皮,以自己超然的地位,说出那句必然会出现,也早就该传入刘邦耳中的话······
“今,陛下亦已知汉半两之弊:其虽名为‘半两’,实不过铅钱三铢!”
“又今太子官营粮米,使少府内帑始得存粮,而征讨无有粮草之不足。”
“故臣意:陛下或当虑废钱三铢,禁民私铸之事!”
神情满是决绝的道出此语,萧何终是沉沉一叩首。
“臣!昧死百拜!顿首,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