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杜氏有巧女【完结】最新章节!
转眼进了十一月,天气终于彻底冷下来,百姓们从抱怨炎热过渡到喊冷,一众流民也开始寻找避寒场所。
经过大半年的治理,陈安县也同不少地方一样采取诸多措施,成效显著。
肖易生专门派人在郊外流民安置点外细心观察数月,然后分先后三批挑了共计三十一名表现出众、方便管理的流民入城劳作,定期分发伙食、衣物。
这些流民入城后,虽然还是被严密监视,且也只是挤在窝棚内,做的也是诸如洒扫、清理等不入流的活计,可到底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稳定的衣食来源,不再全部靠人施舍,又有了固定住所,不必四处逃难流浪,都十分感激与满足,连带着精气神儿都截然不同。
他们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的改善叫外头一众流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必刻意宣传就都知道:只要自己安分守己,不起哄作乱,就有可能被选进去,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于是时间久了,原本随着冬季来临而日渐躁动不安的流民营,竟也安稳下来。
肖易生也不是糊弄人,后面当真分批叫这些流民轮流从事各种劳作:加固城墙、修桥铺路,再者到城郊开垦荒山、采石挖矿烧炭建窑……
如今绝大部分活计还需人力,且地广人稀,人口不丰,这些涌入的流民是安全隐患,可同时也是潜在劳动力,便是再来一倍也不怕没处安排!况且为了求生,这些流民要求甚低,干起活来却都卖死力气……
杜瑕知道后便不由得感慨,这位知县大人当真能力非凡,胆大心细,着实是位能做实事的好官!
原本官员三年一任,肖易生合该到今年十一月就任满了的,早该准备交接。只如今旱灾余威犹在,正是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候,若官员骤然离职,新上任官员不熟悉当地政务,恐耽搁政事,故而圣上特地下了一道旨,叫包括肖易生在内的数位官员都暂时留任原职,且再等一年再说。
正准备告别礼的杜瑕听了这话,也是喜不自胜,忙登门拜访。
见面后肖云就拉着她的手笑道:“这消息着实叫我惊喜交加。”
杜瑕也十分感慨道:“可不是,且不说外头还乱着,若你们这会儿上路,寒天冻地的,遭罪不说,也不太平。再者你若走了,我还真是想念的紧,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
“可不是怎的!”肖云也幽幽道:“这几年我与母亲总跟着父亲到处去,前番好容易在开封与几个姐妹交好,谁知又突然分别。这里距离开封又远,往往三五个月也未必能通一回书信;如今又跟你这样要好,若是冷不丁分开,也叫我怪难受的。”
这年月不比后世,交通不便,除了步行就是马,随便两个村落之间都要走上大半天,更何况官员遍天下的做官。若回头肖易生调任别处,杜瑕自然要与肖云天各一方,便是此生不复相见也极有可能。
肖易生和肖云那几个手帕交的父亲都同朝为官,自然要讲求个清廉,便不可能像牧家那样专门养一批人往来送信报讯。且家眷私事又不好用公驿,若无急事,只能干等,待什么时候恰好有人经过附近了,顺便给捎了去,因此过程十分漫长,消息往来也不甚灵通。
两人先侥幸一回,说了会儿话,不免又想到日后总有一天要分离,也是伤感。
回去的路上,杜瑕还无限唏嘘,心道真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总是要长大,长大了便要分离。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却总叫人心中酸涩……
*****
刚进十二月,杜江就彻底跟二老并三房分开了。为了免除后患,他还特意请了村长与族老并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做见证,并且立了书面文书。
杜平同于氏素来知道自己这个长子生性懦弱,又寡言少语,原不放在心上。不曾想到他竟真能下定决心,一时觉得甚是丢面子,十分恼怒,接连几日吵闹不休。
然过去几年的种种都将杜江这个老实人折磨的疲惫不堪,如今他又一门心思想着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把儿子教导成才,饶是于氏在他跟前拍腿大哭,也不曾回转。
见一贯屡试不爽的招数不管用了,于氏越发羞愤,就在村里大叫他不孝顺,又穿插着数落几年前就出去了的杜河一家,说这两个大儿子都是狠心的货,如今看他们老了,厌弃了云云,分家当日闹得尤其不可开交。
原本她抹黑杜江已经叫村中诸人看不下去,哪成想现在她竟得寸进尺,又捎带上知县大老爷的弟子、秀才公一家,族老的脸一下子就黑了,当即喝道:“吵闹什么,快闭嘴吧!”
当真是一家子糊涂人!
知县弟子、年轻秀才这样的人才搁在谁家,谁不得捧宝贝似的奉承体贴着?偏他们非但不知道用心拉拢,竟还一个劲儿的往外推,脑袋可别是给谁家的骡子踢了吧?
族老素有威严,只平时不大爱发火,这会儿却黑了脸,饶是无赖如于氏、刘氏等,也都本能的缩脖子。
当着众人的面,已经给骂麻木了的杜江赶紧把情况又细细的说了一遍,苦着脸道:“实在不是我不赡养父母,只爹娘偏心,一味的说我不孝顺,又对三房百般袒护,非要跟着他们住。如今我儿子也这么大了,日后说不得要考试、娶亲,哪一样不要钱?如今年景也不好,再这么下去当真只得喝西北风,说不得我要去城里拼死试一回!”
这几年里,杜家的事也算碧潭村同附近几个村落的大新闻,不少人都知道的,故而众人听了也都点头,对他颇为同情。
只于氏不甘心,又不顾一切的扯开嗓子嚷嚷,说他要走可以,但土地一亩不准拿,房子并家中财物也需得留下他们养老。
“他要带着我大孙子走了,不管我们啦,今儿去了陈安县,保不齐哪天走的更远,我们两个老不死的还喘气呢,若东西都给了他们,日后我们却去哪里哭去!”
听亲娘竟当众这样诋毁自己,杜江心里又酸又涩又疼,一双满是皱纹,提前苍老的眼睛里都隐隐含泪,道:“娘这话可是摸着良心说的?这些年我自问做的也够了,便是咱们早就分了家,三弟一家好吃懒做,赖着不走,你们又时常偷偷贴补,我也没说什么罢?如何这会儿又拿这些话来戳我的心!”
于氏却不理会,也不知是真没听清还是故意视而不见,只继续喊,又说要他们跟着小儿子家过活,小儿子家必然吃亏,故而要叫老大一年交十两银子回来。
众人轰的一声炸开,又夹杂着好些嘲笑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的笑声,对着于氏指指点点起来。
十两银子,好大的口气!
真当银钱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不成?他们这乡间百姓,一家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不定能不能见着上两的银子,不过随挣随花罢了。还十两,做什么春梦呢!
便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杜平也觉得面上无光,捏着烟袋冲她喝了句:“住口,大老爷们儿们商量事情呢,哪有你这老娘们儿插嘴的份儿,边上去。”
村长看了这个当儿跳出来装好人的杜平一眼,叹了口气,道:“老哥,照我说你也够本了,何况再弄这出?”
虽然说话的是于氏,可她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夫唱妇随罢了。若杜平自己没这个意思,于氏怎么敢!
再者他家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凡杜平略公正一点,随便说几句,不管是于氏还是三房,谁敢闹到这般?
挑拨着自家婆娘和蠢媳妇上蹿下跳,他自己却要脸……
饶是已经认识这么多年了,包括村长在内的几位长者也暗中对杜平这种卑劣的手段有些个不齿。
这算什么老爷们儿!
五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这种家常事,偏心实在是最正常不过,但偏心到这种地步着实举世罕见。
众人都窃窃私语,族长并村长他们的脸色也都不大好看。
论理儿,村长才勉强是正经官僚系统的,虽然不入流,再者各类流程同书面文书都得打从他这头过;可遇到这种聚族而居的情况,私下族长的发言权更大过村长。
碧潭村原是姓杜的、姓李的与姓刘的三波人混在一起生活的,除了姓刘的人数最少,不大成气候之外,姓杜的同姓李的两边都有族长。又因为他们人数众多,便是几代村长也大多是从这两个姓氏里头选出来的,然后村长再同两位族长一公两私共同治理村落。
如今的村长,却是姓李。
村长先瞧了杜氏族长一眼,见对方点头才缓缓道:“按照律法,讲究个传嫡不传长,你家都是嫡亲,这条倒罢了。可就算没有嫡庶之分,也得讲究个长幼有序吧?谁家家业不是大头儿留给长子的?如今又不是他不赡养,是你们非要跟着小儿子过,这个分法怎么着也说不过去。”
众人就都点头。
再说了,三房一家是甚么人大家心中都有数。尤其老三杜海,那就是个泼皮无赖,只会油嘴滑舌,不务正业,说不过了便要放赖,又酷爱撒钱。莫说乡间百姓这点薄田破屋,便是家中有座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挥霍的,留给他们也是白瞎!倒不如给杜江这个老实人,好歹还能守住了。
村长顿了下,又道:“再者,老一辈的心疼小儿子小孙子也是有的,可何苦闹到这个份儿上?叫人难受。你们家这些年闹的也够了,如今老大家只剩两个光棍儿,儿子又要读书,开销且在日后呢!城里花销又大,一年十两银子,亏你要的出口!却叫他怎么活?”
这话就是直直喝向于氏了,她抖了下,到底没忍住,又插嘴道:“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养了他和孙子这么些年,如今我们老啦,跟他们要钱养老,反倒不应该了?他若也同老二家的一般装死,我却”
村长何等地位?哪里容得一个刁妇这样屡次三番顶撞!当下也黑了脸,朝杜平喝道:“我碧潭村当真要不得这样的蠢妇!”
于氏登时吓得肝胆俱裂,面无人色:这是要休了自己?
她如今这把年纪,孙子都要准备成家了,若真给人休了,也不必挣扎,只一根裤腰带吊死算完。
杜平亦甚觉丢脸,干脆亲自将人撵出去了,又叫三房的刘氏也走,这才清净了。
村长兀自余怒未息,冲他道:“有这般讨要养老钱的吗,这不像是养老,竟是叫他去送命呢。他一个男人进城做活,又要去房租,还要供应儿子上学,更有诸多日常开销,便是刮骨熬油也挤不出这么多银子!”
顿了下又语气不善道:“老哥,你也休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前些年你们家老二出去了,地都没要一分!虽不常回来,可一年到头逢年过节的,哪一回不是论车的往回拉东西?便是那回你婆娘哄人家说病了叫家来,匆忙间不也带了足有三四两银子的吃食并布匹?一回回的现银不多,可那些个柴米油盐粮食布匹的,折算下来可不只二三十两银子!便是放眼诺大个陈安县,这般孝顺的儿子儿媳也是不多的,好歹知足吧!”
二房分家后是不常回来,可每回归来必然在碧潭村引发轰动!那许多东西甚是华美,只看得人眼红心热,谁心里没有一杆秤怎得?
你道他家为什么不直接送钱回来?还不是给二老偏心弄得害怕了!
若是给钱,说不得转头就被二老偷偷塞给了三房,二老不得受用不说,没准儿日后还要落不是呢!倒不如这样大张旗鼓的送些米面粮油并诸多家常用品,便是布匹也只得衬二老年纪的颜色、花样,这才好歹留住了,外头瞧着也体面。
故而二房虽不大露面,可在碧潭村的名声实在不错,如今大家见于氏口口声声又牵扯到二房那边,都不由得说她不知足,便是大房也跟着赚了许多同情。
说起杜江此人,村民们同情他尤甚!
这人着实是个老实人,又有些木讷,也不会花言巧语,每日只是闷头做活,对父母也恭敬的很,便是同亲爹一处做活,往往最后也见不着银子……
这些年来,不说二房断断续续送来的,想必二老自己也偷偷攒了不少私房,这些都是没定数的,若杜平同于氏咬死了说没有,当真谁也奈何不了。
偏都这样了他们还不知足,竟是要叫长子净身出户!欺负老实人也不是这么个欺负法儿!
杜平见众人都不站在自己这边,婆娘又给撵了出去,也不敢多言。
族长等人商议一番,最终道:“既然老大要进城务工,那么这房子便用不到啦,就照二老的意思,都给三房留下。只如今收成不好,土地却依旧是农家根本,轻易舍弃不得,就将七成土地过到杜江名下,余下三成给二老过活,一年再给五两银子。”
说是给二老,其实大家都心中有数,只怕不管是房子、私房并这三成土地,甚至那五两银子,都已是三房囊中之物。
族老到底觉得大房可怜,且听说杜江近来同杜河一家走的迫近,也想替他做主,想了一回又道:“念在如今年景不好,你家里也没个帮衬的,且刚进城,十分凄苦,那银子便等三年后再开始给吧!”
眼下大房人口少,只他们父子两个,有着七成田地的租子便可过活。再留下三年时光叫他休养生息,只要肯做,来日过的总不会比现在还差。
杜江原不曾想到竟还能有这般的回转余地,登时感激涕零,不住拜谢。
二老同三房听说后,都十分不悦,这可是白花花十五两白银呐!
然族长同村长并大多数村民都觉得这样的决定于情于理都很公正,他们便是再心疼也无可奈何,只得罢了。
至此,杜家彻底完成分家,三房各自过活,互不相干。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若在平时,杜瑕一家合该再如去年那样到济南府同儿子、女婿过节,只今年路上不太平,他们平头百姓的,也没个会功夫的,往来路上十几日,万一有个什么都够喝一壶的,故而强忍着没出门。
牧家将往来书信的频率降低到了两月一回,虽不似之前频繁,可比寻常人家累年没得消息,已是好太多了。
种地的人都知道,往往头一年冬季的降雪情况便能极大的影响来年收成,故而刚一入冬,大禄朝经受旱灾的不少地方都先后举行了无数求雨求雪的仪式。
也不知老天是故意耍弄人还是怎的,到了年根儿底下,倒有几日连着阴沉沉的,好些人都激动万分,以为他们的诚心感动天地,这便要下雪了,不曾想阴完了也就算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到了春节前后,就连当今圣人也坐不住,亲自出城,登了城郊百里之外的祭坛,足足跪了两个时辰,诚心求水。
圣人今年也已四十有六,这一跪着实叫诸位皇子及百官忧心,又不好劝,只得跟着一起跪。
如今立住的皇子共有五位,最大的皇太子十九岁,最小的皇五子却才五岁,也跟着跪,听说回去就发热了……
不是只巧合还是当真圣人乃是真龙转世,他带头祭天后的第四日,京都开封竟真的落了一点薄雪!
次日司天监监正也来报喜,说他夜观星象,风云变幻,乃大吉之兆!
圣人闻言大喜,不顾正发热,竟赤足在地上走了几圈,哈哈大笑,着实是这两年来少有的开怀的笑。
若在大些的府城,杜瑕必然叫人去外面买官方发行的“邸报”“《京报》”,或是民间发行的“朝报”;可惜陈安县毕竟太小,便是有报刊,也不过是上头传遍了才流进来,早就过时了的,故而杜瑕对外头的事情一无所知。
还是直到初五,杜瑕去给元夫人拜年,这才听她同肖云说起来,说开封年前就飘雪了,前儿竟又落了一回!
杜瑕听后惊喜交加,道:“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呀!”
肖云也笑道:“可不是,听说虽然没积下,可也下了好一会儿呢,是个好兆头。”
杜瑕屈指一算,距离上一回见到无根水,已经有将近两年了!如何叫人不喜!
两个姑娘家里虽然不耕田种地,可对这些事情却也关切得很,见状又兴致勃勃的议论一回,只说些农桑事宜,竟不像寻常女儿家的谈话。
转眼到了三月半,杜瑕再一次接到了牧家来信,这回一展开就将她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游学?!
哥哥和牧清寒竟然出去游学去了!!
且不说外头还春寒料峭的,不少地方也还不太平,他们竟然也有胆子出去游学!
杜瑕又急又气,眼前一阵发黑,唬的小燕急忙上前搀扶。
“没事儿,”她摆摆手道:“只不过起的急了些,你先去外间做活吧,我慢慢读信。”
待小燕出去了,杜瑕才又将信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一颗砰砰乱跳的心也渐渐趋于平静。
这消息虽突然,但看心里头说的,貌似这俩人已经策划了小半年,不光牧家大哥、书院的山长、肖知县知道,更求了济南府现任知府的书面文书,又带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江湖镖师,这才上路的。
认认真真看明白这些之后,杜瑕才微微松了口气,只依旧难掩担忧。
这两个家伙,当真胆大包天!那些师长竟也放心?
杜瑕一个人坐在原地愣了半晌,无奈事已成定局,那两个家伙摆明了是先斩后奏来着,这会儿指不定到哪儿了,便是她不放心,又能怎样?
只说不得要去同父母再解释一回!
杜瑕先想好了措辞,打好了腹稿,这才深吸几口气去跟杜河和王氏说。
两人一听,果然十分慌乱,可等杜瑕说是一众师长都同意了的,且还带了几个镖师,两人竟神奇的平静下来!
杜河点头道:“既然是几位大人同山长都许了的,想必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王氏略叹了一回,也道:“好歹他们还没糊涂到家,知道先跟师长说,那牧家大少爷也是个稳妥的,十分靠得住,他又打小走南闯北,什么场面没见过?既是他允了,又派了人,必然可靠。”
他们两个这般反应,倒把杜瑕闪了半天,许久才喃喃道:“你们竟不担忧?”
王氏拉着她的手道:“哪里能不忧心呢?可你哥哥也这么大了,又是读书人,也该出去见识见识,我还能拦着,不叫他出息不成?便是你那个什么无赖三叔,早些年也借着游学的名头出去乱晃呢!”
听她转眼说到自家人,杜河面上难免有些尴尬,也连忙接茬道:“正是哩,好男儿志在四方,便是咱们见识少,难不成那些师长同牧老爷见识也少?既然他们都说无妨,那便必然无妨了。”
杜瑕哑然失笑,也就是知道这回才如此深刻的认识到在古人心中,老师这样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地君亲师”,老师虽位列最末,可对于许多读书人家而言,他们说的话,恐怕要比平头百姓的父母更有分量和说服力!
*****
再说游学的杜文、牧清寒一行人。
原本照杜文的意思,是他自己轻装简行,结果牧清寒先就不同意,又执意带上阿唐;再后来这事情告诉给兄长牧清辉知晓后,牧清辉又不同意,并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的教训了两个不知利害的小崽子。
阿唐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若是遇到一个两个的恶人倒罢了;可如今的世道,要么平安无事,要么遇到的便是成班结伙,阿唐自己如何应付得来?
再者若是他们中的谁水土不服,或是其他因由病了、伤着了,又不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如何是好?难不成就等死?
再一个,就算是阿唐,外出经验也不甚老练,那俩小子虽临时抱佛脚,啃了许多地理杂志,又学习方言,可到底破绽百出,但凡有心人一听就原形毕露……
这一通批判下来,只说的牧清寒和杜文如那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儿了,登时也觉得原本在他们看来□□无缝的计划也像筛子一样漏洞百出,叫人不忍直视。
大嫂商氏听说后也笑着安慰道:“两位叔叔有志气,是好事,可到底读书人金贵,你们又小,也没出去过,不知外头险恶,这些事倒是交给你们兄长才好。”
见两位小秀才面上都有些讪讪的,商氏又捂嘴笑道:“这也不算什么,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什么的,便是你哥哥,头回南下的时候还晕船呐!”
在牧清寒和杜文眼中,牧清辉怕不是个半人半神,上个月船队又刚出海回来,怕不是挣了一座金山回来?谁能想到他还能有晕船时候!
牧清辉微微发囧,干咳一声,道:“说那些没用的作甚,天不早了,你们赶紧回去吧,赶明儿我给你们物色几个好的,去吧,去吧!”
牧清寒和杜文对视一眼,行礼告别,然后便嘻嘻哈哈的走了。
待二人走后,牧清辉又对妻子抱怨道:“说他们游学的事儿呐,怎得又提我当年晕船?好歹给我留些情面罢!”
商氏斜眼看他,笑道:“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再者我见他俩都沮丧的紧,想来读书人也都心高气傲的,若不及时回转过来可不好,偏你还怨我!”
都说灯下看美人,本就比白日里更多几份情/调同诱惑,商氏这一眼当真风情万种,直看的牧清辉身子都酥了半边,脚底下跟活了似的,自己就挪了过去,抓了她的手,低低道:“是是是,你说什么都是,咱们也赶紧梳洗安置了吧!”
他这般大的家业,只一根独苗着实单薄了些,说不得自己要更加努力,多造几个儿子来相互帮扶。
商氏却一把推开他,嗔道:“父孝三年,你这是做什么?”
听她提到父孝,牧清辉心中就一股无名火起,欲/望也降了,当即冷哼道:“又提那老货作甚!”
商氏知道这父子俩远不像外头看着的那么和睦,也不作怪,只是安慰道:“不是要提他,只是如今在孝期,咱们若真的……可如何是好?”
他们自己知道牧老爷不是什么好东西,也觉得为这样的人披麻戴孝不值得,可外头的人不知道呀?为父戴孝乃本分,孝期不得行乐、行房事也是常理,若他们两个闹过了火,有了身孕,光是外面的流言蜚语就够压死人的。
******
说到杜文和弟弟外出游学的事,牧清辉不是第一个知道的,可绝对是最支持的一个。
也许是骨子里属于商人的那份冒险心理作怪,牧清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是个机会。
自打自家弟弟中了秀才之后,牧清辉也着实下了狠力气,研究科举乃至古往今来的名人权臣成长历程,最后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
名气这种东西对文人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哪怕就是日后做不了官呢,只要能打出响当当的名声去,这辈子就不愁了!
多少文人就是因为考取功名前就名扬天下,结果提前被圣人另眼相看,只要杀入最后一重,便能得个远超自己水准的好名次!就是留在圣人身边伴驾也不稀罕。
牧清寒对两个弟弟很有信心,虽然此番不中,可他们太年轻了,又好学,黄榜高登只是时间问题,而若是能事先打响名声,必然能事半功倍。
如今文人大多只端坐朝堂,便是偶尔游学,也必然挑了风景如画的时间和地点去,重点只在游,至于到底能不能学到什么,谁也说不上来。
试问,有几个年轻文人敢在外头还不太平的时候外出体察民情?
没有!
听说他们的老师频频得到圣人夸赞,又留任,师门内也多能人;而当今恰恰又是个务实的君主……
富贵险中求,这样好的条件,只要他们自己稍微加一把柴,顷刻间便可化为熊熊烈焰!
话虽如此,可在这个时候外出游学,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牧清辉先替他们准备了两辆马车并各类可能会用到的伤药和衣食银两,又亲自把关出行的随同人员。
牧家商号生意铺的很广,他从小就习惯了在外跑,哪怕如今成了实际掌权第一人,一年少说也要有那么三五个月在外,故而对出行一事当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考虑到两个弟弟的身份和目的,牧清辉特意用心挑了四个精明能干、年青力壮的镖师,各个身手不凡。又特地叫人打造了两辆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大有乾坤的马车,着实吃得住分量,又飚得起速度。那车厢内壁还特意打了一层薄钢板包住,就是外头有箭矢射来,只要马儿不死,车内人员就不会有碍事。
马儿不死?牧清辉摸着下巴想了一回,不免越发担忧起来,索性转头去了打铁铺子,叫人连夜开工,打了几幅简易的马匹连体铠甲来……
每辆车除了原本配备的马匹之外,另各有备用的,若是遇到危急情况,便是车内的牧清寒同杜文弃车驾马,或是直接将备用马额外系到车上,瞬间成为两马并驾都使得,提升的速度也足够让这群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
可以说,但凡别人想到的想不到的,牧清辉都替他们想到了。
牧清寒和杜文看后越发羞愧难当,只觉得大哥准备的跟自己准备的简直如同天壤之别!
“大哥,”牧清寒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是不是太招摇了些?”
他虽然不像杜文那样狂,打算轻身上阵,可自家兄长一收拾就收拾了包括两车、四骑在内的一个小型马队,貌似也配了许多防身箭弩利刃……这?
牧清辉知道他的意思,然而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只苦口婆心道:“你们两个小子,年轻气盛,又只一味埋头读书,哪里知道外头的险恶?”
见两人还是有些不以为意,牧清辉又笑道:“你们两个年纪轻轻,生的这样好,若是孤身犯险,如今这样乱,一个不小心给人盯上,可是哭都没地儿哭去!”
哪知听了这话,牧清寒同杜文却都笑起来,越发觉得他危言耸听。
杜文道:“大哥说笑了,我们都这么大了,难不成还有拐子拐了去?”
说罢,他跟牧清寒对视一眼,都笑起来,觉得大哥是不是有些担心太过。
便是有拐子喜欢拐长得好看的男娃,可目标也多是三五岁不记事的幼童。如今他俩都这般大,过两年娶媳妇都够了,一旦嚷出来可不是好玩的,谁费这个力气?
然而牧清辉却轻飘飘的将他们从头到脚扫视几遍,一直看到他们快要心里发毛了,才幽幽道:“你们也是读书的,怎么,没听过分桃断袖的典故?”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男子相恋的事情,只是那些两情相悦的倒是就那么着,也不危及他人,只叫看不惯的人嚼舌根罢了。可偏偏就有那些伪君子或是恶到骨头缝儿里的败类,要么威逼利诱,要么强取豪夺,不顾人伦律法的来满足一己私欲!
眼下旱灾未过,想来许多地方也都乱的很,少不了有百姓四处逃亡流窜,这也恰恰就给了那些黑手可乘之机……
话音未落,就见牧清寒和杜文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继而整个人都有些发绿了。
不是没听过,而是压根儿就没往这上头想过!
见他们这样,牧清辉突然就有了点儿解气。你们这两个臭小子,竟也有吃瘪的时候?何其畅快!
他抿了一口茶,说的越发详尽:“莫要以为什么鞭长莫及,山高皇帝远都是说着好玩儿的,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如今这境况。真当全天下都如这济南府,或是那陈安县那般太平无事?说不得便有那官匪一窝,沆瀣一气,若真有人起了歹意,你们离家那么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事儿,你们当少么?”
所以说,有时候无知才是最幸福的。因为很多时候你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污浊,其中很多足以颠覆人的认知,偏偏你又无能为力,只能自欺欺人,装聋作哑。
牧清寒和杜文都不是蠢材,牧清辉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们很难再找回原先那种轻松的心情,连带着胸口似乎都沉重许多。
经过牧清辉这一通说,两位秀才才真正认识到了此次游学的严肃性,越发用心的准备起来,倒叫得知消息的山长同肖易生放心不少。
郭游听后也十分动心,然而他刚拜了老师,自觉进益颇多,也不舍得在这个档口离去,只得依依不舍又略带艳羡的目送他们远去。
正式上路那天是三月十七,牧清辉特意请了人选的黄道吉日。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古代文人外出游学真的是非常非常寻常的事情,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人因此送命,然而大家依旧屡败屡战!其实这是个信念的问题,再就是文人骨子里一种固执和追求吧。
我知道肯定有人因为哥哥和牧清寒两个人现在世道不太平就坚持出去而弃文,但是我也不会改的,这也是我的坚持吧,我理解那些文人,所以也理解两位小秀才。
要是非要等到天下太平再出去游学,钢真,这样的文人估计一辈子也没什么大出息了,入目都是富贵繁华、歌舞升平,在家呆着和在外头逛,有什么区别?
富贵险中求,不光指做生意,说实在的,古代光是每次进京赶考,或是去省府考试,路上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考生了,那时候的文人说文弱也文弱,说起不怕死来,也真是不怕死,体现在各种方面,很令人动容。
就说历史名人吧,但凡流传千古的,基本上都有过各种绕世界跑,四处游学多少年的经历,那些什么名山大川啊,深山老林啊,一个人走的多了去了,都是长年累月的没消息,诗仙李白就是最知名之一,曾“手刃数人”啊!很牛逼的。
还有那些更那啥的大夫、高僧、名士,老在家待着很没出息的,都要隔三差五就各种游,各种浪,步行、骑驴、骑骡子、骑马,好点儿的坐车、坐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漫山遍野的贬谪哒,不然你们以为他们分布全国各地的基友都是怎么来的?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发达,这些人往往一出去就要以年计,谁能保证去的每个地方都太平无事?或者你走的时候好好地,刚到一处就乱起来了;又或者走的时候抱了必死的决心,结果去后发现以讹传讹,屁事儿没有……谁又能保证人在家中坐,祸不从天上来?
PS,游学中会发生大事,迫使哥哥和牧清寒飞速成长,尤其是前者
转眼进了十一月,天气终于彻底冷下来,百姓们从抱怨炎热过渡到喊冷,一众流民也开始寻找避寒场所。
经过大半年的治理,陈安县也同不少地方一样采取诸多措施,成效显著。
肖易生专门派人在郊外流民安置点外细心观察数月,然后分先后三批挑了共计三十一名表现出众、方便管理的流民入城劳作,定期分发伙食、衣物。
这些流民入城后,虽然还是被严密监视,且也只是挤在窝棚内,做的也是诸如洒扫、清理等不入流的活计,可到底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稳定的衣食来源,不再全部靠人施舍,又有了固定住所,不必四处逃难流浪,都十分感激与满足,连带着精气神儿都截然不同。
他们生存状况及精神面貌的改善叫外头一众流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必刻意宣传就都知道:只要自己安分守己,不起哄作乱,就有可能被选进去,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于是时间久了,原本随着冬季来临而日渐躁动不安的流民营,竟也安稳下来。
肖易生也不是糊弄人,后面当真分批叫这些流民轮流从事各种劳作:加固城墙、修桥铺路,再者到城郊开垦荒山、采石挖矿烧炭建窑……
如今绝大部分活计还需人力,且地广人稀,人口不丰,这些涌入的流民是安全隐患,可同时也是潜在劳动力,便是再来一倍也不怕没处安排!况且为了求生,这些流民要求甚低,干起活来却都卖死力气……
杜瑕知道后便不由得感慨,这位知县大人当真能力非凡,胆大心细,着实是位能做实事的好官!
原本官员三年一任,肖易生合该到今年十一月就任满了的,早该准备交接。只如今旱灾余威犹在,正是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的关键时候,若官员骤然离职,新上任官员不熟悉当地政务,恐耽搁政事,故而圣上特地下了一道旨,叫包括肖易生在内的数位官员都暂时留任原职,且再等一年再说。
正准备告别礼的杜瑕听了这话,也是喜不自胜,忙登门拜访。
见面后肖云就拉着她的手笑道:“这消息着实叫我惊喜交加。”
杜瑕也十分感慨道:“可不是,且不说外头还乱着,若你们这会儿上路,寒天冻地的,遭罪不说,也不太平。再者你若走了,我还真是想念的紧,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
“可不是怎的!”肖云也幽幽道:“这几年我与母亲总跟着父亲到处去,前番好容易在开封与几个姐妹交好,谁知又突然分别。这里距离开封又远,往往三五个月也未必能通一回书信;如今又跟你这样要好,若是冷不丁分开,也叫我怪难受的。”
这年月不比后世,交通不便,除了步行就是马,随便两个村落之间都要走上大半天,更何况官员遍天下的做官。若回头肖易生调任别处,杜瑕自然要与肖云天各一方,便是此生不复相见也极有可能。
肖易生和肖云那几个手帕交的父亲都同朝为官,自然要讲求个清廉,便不可能像牧家那样专门养一批人往来送信报讯。且家眷私事又不好用公驿,若无急事,只能干等,待什么时候恰好有人经过附近了,顺便给捎了去,因此过程十分漫长,消息往来也不甚灵通。
两人先侥幸一回,说了会儿话,不免又想到日后总有一天要分离,也是伤感。
回去的路上,杜瑕还无限唏嘘,心道真是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人总是要长大,长大了便要分离。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却总叫人心中酸涩……
*****
刚进十二月,杜江就彻底跟二老并三房分开了。为了免除后患,他还特意请了村长与族老并族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做见证,并且立了书面文书。
杜平同于氏素来知道自己这个长子生性懦弱,又寡言少语,原不放在心上。不曾想到他竟真能下定决心,一时觉得甚是丢面子,十分恼怒,接连几日吵闹不休。
然过去几年的种种都将杜江这个老实人折磨的疲惫不堪,如今他又一门心思想着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把儿子教导成才,饶是于氏在他跟前拍腿大哭,也不曾回转。
见一贯屡试不爽的招数不管用了,于氏越发羞愤,就在村里大叫他不孝顺,又穿插着数落几年前就出去了的杜河一家,说这两个大儿子都是狠心的货,如今看他们老了,厌弃了云云,分家当日闹得尤其不可开交。
原本她抹黑杜江已经叫村中诸人看不下去,哪成想现在她竟得寸进尺,又捎带上知县大老爷的弟子、秀才公一家,族老的脸一下子就黑了,当即喝道:“吵闹什么,快闭嘴吧!”
当真是一家子糊涂人!
知县弟子、年轻秀才这样的人才搁在谁家,谁不得捧宝贝似的奉承体贴着?偏他们非但不知道用心拉拢,竟还一个劲儿的往外推,脑袋可别是给谁家的骡子踢了吧?
族老素有威严,只平时不大爱发火,这会儿却黑了脸,饶是无赖如于氏、刘氏等,也都本能的缩脖子。
当着众人的面,已经给骂麻木了的杜江赶紧把情况又细细的说了一遍,苦着脸道:“实在不是我不赡养父母,只爹娘偏心,一味的说我不孝顺,又对三房百般袒护,非要跟着他们住。如今我儿子也这么大了,日后说不得要考试、娶亲,哪一样不要钱?如今年景也不好,再这么下去当真只得喝西北风,说不得我要去城里拼死试一回!”
这几年里,杜家的事也算碧潭村同附近几个村落的大新闻,不少人都知道的,故而众人听了也都点头,对他颇为同情。
只于氏不甘心,又不顾一切的扯开嗓子嚷嚷,说他要走可以,但土地一亩不准拿,房子并家中财物也需得留下他们养老。
“他要带着我大孙子走了,不管我们啦,今儿去了陈安县,保不齐哪天走的更远,我们两个老不死的还喘气呢,若东西都给了他们,日后我们却去哪里哭去!”
听亲娘竟当众这样诋毁自己,杜江心里又酸又涩又疼,一双满是皱纹,提前苍老的眼睛里都隐隐含泪,道:“娘这话可是摸着良心说的?这些年我自问做的也够了,便是咱们早就分了家,三弟一家好吃懒做,赖着不走,你们又时常偷偷贴补,我也没说什么罢?如何这会儿又拿这些话来戳我的心!”
于氏却不理会,也不知是真没听清还是故意视而不见,只继续喊,又说要他们跟着小儿子家过活,小儿子家必然吃亏,故而要叫老大一年交十两银子回来。
众人轰的一声炸开,又夹杂着好些嘲笑他们不知天高地厚的笑声,对着于氏指指点点起来。
十两银子,好大的口气!
真当银钱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的不成?他们这乡间百姓,一家人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不定能不能见着上两的银子,不过随挣随花罢了。还十两,做什么春梦呢!
便是一直沉默不语的杜平也觉得面上无光,捏着烟袋冲她喝了句:“住口,大老爷们儿们商量事情呢,哪有你这老娘们儿插嘴的份儿,边上去。”
村长看了这个当儿跳出来装好人的杜平一眼,叹了口气,道:“老哥,照我说你也够本了,何况再弄这出?”
虽然说话的是于氏,可她不过是个妇道人家,夫唱妇随罢了。若杜平自己没这个意思,于氏怎么敢!
再者他家这种情况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凡杜平略公正一点,随便说几句,不管是于氏还是三房,谁敢闹到这般?
挑拨着自家婆娘和蠢媳妇上蹿下跳,他自己却要脸……
饶是已经认识这么多年了,包括村长在内的几位长者也暗中对杜平这种卑劣的手段有些个不齿。
这算什么老爷们儿!
五个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这种家常事,偏心实在是最正常不过,但偏心到这种地步着实举世罕见。
众人都窃窃私语,族长并村长他们的脸色也都不大好看。
论理儿,村长才勉强是正经官僚系统的,虽然不入流,再者各类流程同书面文书都得打从他这头过;可遇到这种聚族而居的情况,私下族长的发言权更大过村长。
碧潭村原是姓杜的、姓李的与姓刘的三波人混在一起生活的,除了姓刘的人数最少,不大成气候之外,姓杜的同姓李的两边都有族长。又因为他们人数众多,便是几代村长也大多是从这两个姓氏里头选出来的,然后村长再同两位族长一公两私共同治理村落。
如今的村长,却是姓李。
村长先瞧了杜氏族长一眼,见对方点头才缓缓道:“按照律法,讲究个传嫡不传长,你家都是嫡亲,这条倒罢了。可就算没有嫡庶之分,也得讲究个长幼有序吧?谁家家业不是大头儿留给长子的?如今又不是他不赡养,是你们非要跟着小儿子过,这个分法怎么着也说不过去。”
众人就都点头。
再说了,三房一家是甚么人大家心中都有数。尤其老三杜海,那就是个泼皮无赖,只会油嘴滑舌,不务正业,说不过了便要放赖,又酷爱撒钱。莫说乡间百姓这点薄田破屋,便是家中有座金山银山也不够他们挥霍的,留给他们也是白瞎!倒不如给杜江这个老实人,好歹还能守住了。
村长顿了下,又道:“再者,老一辈的心疼小儿子小孙子也是有的,可何苦闹到这个份儿上?叫人难受。你们家这些年闹的也够了,如今老大家只剩两个光棍儿,儿子又要读书,开销且在日后呢!城里花销又大,一年十两银子,亏你要的出口!却叫他怎么活?”
这话就是直直喝向于氏了,她抖了下,到底没忍住,又插嘴道:“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养了他和孙子这么些年,如今我们老啦,跟他们要钱养老,反倒不应该了?他若也同老二家的一般装死,我却”
村长何等地位?哪里容得一个刁妇这样屡次三番顶撞!当下也黑了脸,朝杜平喝道:“我碧潭村当真要不得这样的蠢妇!”
于氏登时吓得肝胆俱裂,面无人色:这是要休了自己?
她如今这把年纪,孙子都要准备成家了,若真给人休了,也不必挣扎,只一根裤腰带吊死算完。
杜平亦甚觉丢脸,干脆亲自将人撵出去了,又叫三房的刘氏也走,这才清净了。
村长兀自余怒未息,冲他道:“有这般讨要养老钱的吗,这不像是养老,竟是叫他去送命呢。他一个男人进城做活,又要去房租,还要供应儿子上学,更有诸多日常开销,便是刮骨熬油也挤不出这么多银子!”
顿了下又语气不善道:“老哥,你也休要得了便宜还卖乖!前些年你们家老二出去了,地都没要一分!虽不常回来,可一年到头逢年过节的,哪一回不是论车的往回拉东西?便是那回你婆娘哄人家说病了叫家来,匆忙间不也带了足有三四两银子的吃食并布匹?一回回的现银不多,可那些个柴米油盐粮食布匹的,折算下来可不只二三十两银子!便是放眼诺大个陈安县,这般孝顺的儿子儿媳也是不多的,好歹知足吧!”
二房分家后是不常回来,可每回归来必然在碧潭村引发轰动!那许多东西甚是华美,只看得人眼红心热,谁心里没有一杆秤怎得?
你道他家为什么不直接送钱回来?还不是给二老偏心弄得害怕了!
若是给钱,说不得转头就被二老偷偷塞给了三房,二老不得受用不说,没准儿日后还要落不是呢!倒不如这样大张旗鼓的送些米面粮油并诸多家常用品,便是布匹也只得衬二老年纪的颜色、花样,这才好歹留住了,外头瞧着也体面。
故而二房虽不大露面,可在碧潭村的名声实在不错,如今大家见于氏口口声声又牵扯到二房那边,都不由得说她不知足,便是大房也跟着赚了许多同情。
说起杜江此人,村民们同情他尤甚!
这人着实是个老实人,又有些木讷,也不会花言巧语,每日只是闷头做活,对父母也恭敬的很,便是同亲爹一处做活,往往最后也见不着银子……
这些年来,不说二房断断续续送来的,想必二老自己也偷偷攒了不少私房,这些都是没定数的,若杜平同于氏咬死了说没有,当真谁也奈何不了。
偏都这样了他们还不知足,竟是要叫长子净身出户!欺负老实人也不是这么个欺负法儿!
杜平见众人都不站在自己这边,婆娘又给撵了出去,也不敢多言。
族长等人商议一番,最终道:“既然老大要进城务工,那么这房子便用不到啦,就照二老的意思,都给三房留下。只如今收成不好,土地却依旧是农家根本,轻易舍弃不得,就将七成土地过到杜江名下,余下三成给二老过活,一年再给五两银子。”
说是给二老,其实大家都心中有数,只怕不管是房子、私房并这三成土地,甚至那五两银子,都已是三房囊中之物。
族老到底觉得大房可怜,且听说杜江近来同杜河一家走的迫近,也想替他做主,想了一回又道:“念在如今年景不好,你家里也没个帮衬的,且刚进城,十分凄苦,那银子便等三年后再开始给吧!”
眼下大房人口少,只他们父子两个,有着七成田地的租子便可过活。再留下三年时光叫他休养生息,只要肯做,来日过的总不会比现在还差。
杜江原不曾想到竟还能有这般的回转余地,登时感激涕零,不住拜谢。
二老同三房听说后,都十分不悦,这可是白花花十五两白银呐!
然族长同村长并大多数村民都觉得这样的决定于情于理都很公正,他们便是再心疼也无可奈何,只得罢了。
至此,杜家彻底完成分家,三房各自过活,互不相干。
转眼又是一年春节,若在平时,杜瑕一家合该再如去年那样到济南府同儿子、女婿过节,只今年路上不太平,他们平头百姓的,也没个会功夫的,往来路上十几日,万一有个什么都够喝一壶的,故而强忍着没出门。
牧家将往来书信的频率降低到了两月一回,虽不似之前频繁,可比寻常人家累年没得消息,已是好太多了。
种地的人都知道,往往头一年冬季的降雪情况便能极大的影响来年收成,故而刚一入冬,大禄朝经受旱灾的不少地方都先后举行了无数求雨求雪的仪式。
也不知老天是故意耍弄人还是怎的,到了年根儿底下,倒有几日连着阴沉沉的,好些人都激动万分,以为他们的诚心感动天地,这便要下雪了,不曾想阴完了也就算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到了春节前后,就连当今圣人也坐不住,亲自出城,登了城郊百里之外的祭坛,足足跪了两个时辰,诚心求水。
圣人今年也已四十有六,这一跪着实叫诸位皇子及百官忧心,又不好劝,只得跟着一起跪。
如今立住的皇子共有五位,最大的皇太子十九岁,最小的皇五子却才五岁,也跟着跪,听说回去就发热了……
不是只巧合还是当真圣人乃是真龙转世,他带头祭天后的第四日,京都开封竟真的落了一点薄雪!
次日司天监监正也来报喜,说他夜观星象,风云变幻,乃大吉之兆!
圣人闻言大喜,不顾正发热,竟赤足在地上走了几圈,哈哈大笑,着实是这两年来少有的开怀的笑。
若在大些的府城,杜瑕必然叫人去外面买官方发行的“邸报”“《京报》”,或是民间发行的“朝报”;可惜陈安县毕竟太小,便是有报刊,也不过是上头传遍了才流进来,早就过时了的,故而杜瑕对外头的事情一无所知。
还是直到初五,杜瑕去给元夫人拜年,这才听她同肖云说起来,说开封年前就飘雪了,前儿竟又落了一回!
杜瑕听后惊喜交加,道:“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呀!”
肖云也笑道:“可不是,听说虽然没积下,可也下了好一会儿呢,是个好兆头。”
杜瑕屈指一算,距离上一回见到无根水,已经有将近两年了!如何叫人不喜!
两个姑娘家里虽然不耕田种地,可对这些事情却也关切得很,见状又兴致勃勃的议论一回,只说些农桑事宜,竟不像寻常女儿家的谈话。
转眼到了三月半,杜瑕再一次接到了牧家来信,这回一展开就将她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游学?!
哥哥和牧清寒竟然出去游学去了!!
且不说外头还春寒料峭的,不少地方也还不太平,他们竟然也有胆子出去游学!
杜瑕又急又气,眼前一阵发黑,唬的小燕急忙上前搀扶。
“没事儿,”她摆摆手道:“只不过起的急了些,你先去外间做活吧,我慢慢读信。”
待小燕出去了,杜瑕才又将信从头到尾细细看了几遍,一颗砰砰乱跳的心也渐渐趋于平静。
这消息虽突然,但看心里头说的,貌似这俩人已经策划了小半年,不光牧家大哥、书院的山长、肖知县知道,更求了济南府现任知府的书面文书,又带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江湖镖师,这才上路的。
认认真真看明白这些之后,杜瑕才微微松了口气,只依旧难掩担忧。
这两个家伙,当真胆大包天!那些师长竟也放心?
杜瑕一个人坐在原地愣了半晌,无奈事已成定局,那两个家伙摆明了是先斩后奏来着,这会儿指不定到哪儿了,便是她不放心,又能怎样?
只说不得要去同父母再解释一回!
杜瑕先想好了措辞,打好了腹稿,这才深吸几口气去跟杜河和王氏说。
两人一听,果然十分慌乱,可等杜瑕说是一众师长都同意了的,且还带了几个镖师,两人竟神奇的平静下来!
杜河点头道:“既然是几位大人同山长都许了的,想必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王氏略叹了一回,也道:“好歹他们还没糊涂到家,知道先跟师长说,那牧家大少爷也是个稳妥的,十分靠得住,他又打小走南闯北,什么场面没见过?既是他允了,又派了人,必然可靠。”
他们两个这般反应,倒把杜瑕闪了半天,许久才喃喃道:“你们竟不担忧?”
王氏拉着她的手道:“哪里能不忧心呢?可你哥哥也这么大了,又是读书人,也该出去见识见识,我还能拦着,不叫他出息不成?便是你那个什么无赖三叔,早些年也借着游学的名头出去乱晃呢!”
听她转眼说到自家人,杜河面上难免有些尴尬,也连忙接茬道:“正是哩,好男儿志在四方,便是咱们见识少,难不成那些师长同牧老爷见识也少?既然他们都说无妨,那便必然无妨了。”
杜瑕哑然失笑,也就是知道这回才如此深刻的认识到在古人心中,老师这样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地君亲师”,老师虽位列最末,可对于许多读书人家而言,他们说的话,恐怕要比平头百姓的父母更有分量和说服力!
*****
再说游学的杜文、牧清寒一行人。
原本照杜文的意思,是他自己轻装简行,结果牧清寒先就不同意,又执意带上阿唐;再后来这事情告诉给兄长牧清辉知晓后,牧清辉又不同意,并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的教训了两个不知利害的小崽子。
阿唐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只有一双手,若是遇到一个两个的恶人倒罢了;可如今的世道,要么平安无事,要么遇到的便是成班结伙,阿唐自己如何应付得来?
再者若是他们中的谁水土不服,或是其他因由病了、伤着了,又不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如何是好?难不成就等死?
再一个,就算是阿唐,外出经验也不甚老练,那俩小子虽临时抱佛脚,啃了许多地理杂志,又学习方言,可到底破绽百出,但凡有心人一听就原形毕露……
这一通批判下来,只说的牧清寒和杜文如那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儿了,登时也觉得原本在他们看来□□无缝的计划也像筛子一样漏洞百出,叫人不忍直视。
大嫂商氏听说后也笑着安慰道:“两位叔叔有志气,是好事,可到底读书人金贵,你们又小,也没出去过,不知外头险恶,这些事倒是交给你们兄长才好。”
见两位小秀才面上都有些讪讪的,商氏又捂嘴笑道:“这也不算什么,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什么的,便是你哥哥,头回南下的时候还晕船呐!”
在牧清寒和杜文眼中,牧清辉怕不是个半人半神,上个月船队又刚出海回来,怕不是挣了一座金山回来?谁能想到他还能有晕船时候!
牧清辉微微发囧,干咳一声,道:“说那些没用的作甚,天不早了,你们赶紧回去吧,赶明儿我给你们物色几个好的,去吧,去吧!”
牧清寒和杜文对视一眼,行礼告别,然后便嘻嘻哈哈的走了。
待二人走后,牧清辉又对妻子抱怨道:“说他们游学的事儿呐,怎得又提我当年晕船?好歹给我留些情面罢!”
商氏斜眼看他,笑道:“都是一家人,说这些又算的了什么?再者我见他俩都沮丧的紧,想来读书人也都心高气傲的,若不及时回转过来可不好,偏你还怨我!”
都说灯下看美人,本就比白日里更多几份情/调同诱惑,商氏这一眼当真风情万种,直看的牧清辉身子都酥了半边,脚底下跟活了似的,自己就挪了过去,抓了她的手,低低道:“是是是,你说什么都是,咱们也赶紧梳洗安置了吧!”
他这般大的家业,只一根独苗着实单薄了些,说不得自己要更加努力,多造几个儿子来相互帮扶。
商氏却一把推开他,嗔道:“父孝三年,你这是做什么?”
听她提到父孝,牧清辉心中就一股无名火起,欲/望也降了,当即冷哼道:“又提那老货作甚!”
商氏知道这父子俩远不像外头看着的那么和睦,也不作怪,只是安慰道:“不是要提他,只是如今在孝期,咱们若真的……可如何是好?”
他们自己知道牧老爷不是什么好东西,也觉得为这样的人披麻戴孝不值得,可外头的人不知道呀?为父戴孝乃本分,孝期不得行乐、行房事也是常理,若他们两个闹过了火,有了身孕,光是外面的流言蜚语就够压死人的。
******
说到杜文和弟弟外出游学的事,牧清辉不是第一个知道的,可绝对是最支持的一个。
也许是骨子里属于商人的那份冒险心理作怪,牧清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是个机会。
自打自家弟弟中了秀才之后,牧清辉也着实下了狠力气,研究科举乃至古往今来的名人权臣成长历程,最后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
名气这种东西对文人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哪怕就是日后做不了官呢,只要能打出响当当的名声去,这辈子就不愁了!
多少文人就是因为考取功名前就名扬天下,结果提前被圣人另眼相看,只要杀入最后一重,便能得个远超自己水准的好名次!就是留在圣人身边伴驾也不稀罕。
牧清寒对两个弟弟很有信心,虽然此番不中,可他们太年轻了,又好学,黄榜高登只是时间问题,而若是能事先打响名声,必然能事半功倍。
如今文人大多只端坐朝堂,便是偶尔游学,也必然挑了风景如画的时间和地点去,重点只在游,至于到底能不能学到什么,谁也说不上来。
试问,有几个年轻文人敢在外头还不太平的时候外出体察民情?
没有!
听说他们的老师频频得到圣人夸赞,又留任,师门内也多能人;而当今恰恰又是个务实的君主……
富贵险中求,这样好的条件,只要他们自己稍微加一把柴,顷刻间便可化为熊熊烈焰!
话虽如此,可在这个时候外出游学,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牧清辉先替他们准备了两辆马车并各类可能会用到的伤药和衣食银两,又亲自把关出行的随同人员。
牧家商号生意铺的很广,他从小就习惯了在外跑,哪怕如今成了实际掌权第一人,一年少说也要有那么三五个月在外,故而对出行一事当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考虑到两个弟弟的身份和目的,牧清辉特意用心挑了四个精明能干、年青力壮的镖师,各个身手不凡。又特地叫人打造了两辆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大有乾坤的马车,着实吃得住分量,又飚得起速度。那车厢内壁还特意打了一层薄钢板包住,就是外头有箭矢射来,只要马儿不死,车内人员就不会有碍事。
马儿不死?牧清辉摸着下巴想了一回,不免越发担忧起来,索性转头去了打铁铺子,叫人连夜开工,打了几幅简易的马匹连体铠甲来……
每辆车除了原本配备的马匹之外,另各有备用的,若是遇到危急情况,便是车内的牧清寒同杜文弃车驾马,或是直接将备用马额外系到车上,瞬间成为两马并驾都使得,提升的速度也足够让这群人在短时间内脱离危险。
可以说,但凡别人想到的想不到的,牧清辉都替他们想到了。
牧清寒和杜文看后越发羞愧难当,只觉得大哥准备的跟自己准备的简直如同天壤之别!
“大哥,”牧清寒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是不是太招摇了些?”
他虽然不像杜文那样狂,打算轻身上阵,可自家兄长一收拾就收拾了包括两车、四骑在内的一个小型马队,貌似也配了许多防身箭弩利刃……这?
牧清辉知道他的意思,然而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只苦口婆心道:“你们两个小子,年轻气盛,又只一味埋头读书,哪里知道外头的险恶?”
见两人还是有些不以为意,牧清辉又笑道:“你们两个年纪轻轻,生的这样好,若是孤身犯险,如今这样乱,一个不小心给人盯上,可是哭都没地儿哭去!”
哪知听了这话,牧清寒同杜文却都笑起来,越发觉得他危言耸听。
杜文道:“大哥说笑了,我们都这么大了,难不成还有拐子拐了去?”
说罢,他跟牧清寒对视一眼,都笑起来,觉得大哥是不是有些担心太过。
便是有拐子喜欢拐长得好看的男娃,可目标也多是三五岁不记事的幼童。如今他俩都这般大,过两年娶媳妇都够了,一旦嚷出来可不是好玩的,谁费这个力气?
然而牧清辉却轻飘飘的将他们从头到脚扫视几遍,一直看到他们快要心里发毛了,才幽幽道:“你们也是读书的,怎么,没听过分桃断袖的典故?”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男子相恋的事情,只是那些两情相悦的倒是就那么着,也不危及他人,只叫看不惯的人嚼舌根罢了。可偏偏就有那些伪君子或是恶到骨头缝儿里的败类,要么威逼利诱,要么强取豪夺,不顾人伦律法的来满足一己私欲!
眼下旱灾未过,想来许多地方也都乱的很,少不了有百姓四处逃亡流窜,这也恰恰就给了那些黑手可乘之机……
话音未落,就见牧清寒和杜文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继而整个人都有些发绿了。
不是没听过,而是压根儿就没往这上头想过!
见他们这样,牧清辉突然就有了点儿解气。你们这两个臭小子,竟也有吃瘪的时候?何其畅快!
他抿了一口茶,说的越发详尽:“莫要以为什么鞭长莫及,山高皇帝远都是说着好玩儿的,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如今这境况。真当全天下都如这济南府,或是那陈安县那般太平无事?说不得便有那官匪一窝,沆瀣一气,若真有人起了歹意,你们离家那么远……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事儿,你们当少么?”
所以说,有时候无知才是最幸福的。因为很多时候你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污浊,其中很多足以颠覆人的认知,偏偏你又无能为力,只能自欺欺人,装聋作哑。
牧清寒和杜文都不是蠢材,牧清辉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们很难再找回原先那种轻松的心情,连带着胸口似乎都沉重许多。
经过牧清辉这一通说,两位秀才才真正认识到了此次游学的严肃性,越发用心的准备起来,倒叫得知消息的山长同肖易生放心不少。
郭游听后也十分动心,然而他刚拜了老师,自觉进益颇多,也不舍得在这个档口离去,只得依依不舍又略带艳羡的目送他们远去。
正式上路那天是三月十七,牧清辉特意请了人选的黄道吉日。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古代文人外出游学真的是非常非常寻常的事情,而且也确实有很多人因此送命,然而大家依旧屡败屡战!其实这是个信念的问题,再就是文人骨子里一种固执和追求吧。
我知道肯定有人因为哥哥和牧清寒两个人现在世道不太平就坚持出去而弃文,但是我也不会改的,这也是我的坚持吧,我理解那些文人,所以也理解两位小秀才。
要是非要等到天下太平再出去游学,钢真,这样的文人估计一辈子也没什么大出息了,入目都是富贵繁华、歌舞升平,在家呆着和在外头逛,有什么区别?
富贵险中求,不光指做生意,说实在的,古代光是每次进京赶考,或是去省府考试,路上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考生了,那时候的文人说文弱也文弱,说起不怕死来,也真是不怕死,体现在各种方面,很令人动容。
就说历史名人吧,但凡流传千古的,基本上都有过各种绕世界跑,四处游学多少年的经历,那些什么名山大川啊,深山老林啊,一个人走的多了去了,都是长年累月的没消息,诗仙李白就是最知名之一,曾“手刃数人”啊!很牛逼的。
还有那些更那啥的大夫、高僧、名士,老在家待着很没出息的,都要隔三差五就各种游,各种浪,步行、骑驴、骑骡子、骑马,好点儿的坐车、坐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漫山遍野的贬谪哒,不然你们以为他们分布全国各地的基友都是怎么来的?
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也不发达,这些人往往一出去就要以年计,谁能保证去的每个地方都太平无事?或者你走的时候好好地,刚到一处就乱起来了;又或者走的时候抱了必死的决心,结果去后发现以讹传讹,屁事儿没有……谁又能保证人在家中坐,祸不从天上来?
PS,游学中会发生大事,迫使哥哥和牧清寒飞速成长,尤其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