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近现代文学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中国历代文学精华最新章节!
一代大师鲁迅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的问题,鲁迅的文笔,是刀,是匕首,是投枪,解剖着中国人的灵魂。
鲁迅(889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亭,后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汝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乡》《野草》《坟》《热风》等。
鲁迅于8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而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下来还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父亲病后,鲁迅就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他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90年,鲁迅东渡日本学医。他想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在日本经常受到日本人的歧视。这更让他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首先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熏,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它带着被侮辱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它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的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命运的痛苦思索,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此外,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9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
其实,最能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只有到了先生的手中,“杂文”才成为了“匕首”“投枪”,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总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郭沫若(89978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原名郭开贞,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代表作有《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瓶》《天上的街市》等。
郭沫若岁入私塾,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90年春,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岁的郭沫若有意偕从同行,父母不同意。直到9年春天,郭沫若才得以赴日本留学,主修医科。期间,他接触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99年9月,郭沫若开始发表新诗。在日本,郭沫若还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之后不久郭沫若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北伐战争前夕,郭沫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紧接着他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9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9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9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从事文艺工作。9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的《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了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郭沫若”是笔名,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汉朝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关“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与雅河的汇流。郭开贞于99年9月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早期诗作时首次用“沫若”笔名,随着《女神》诗集的出版,“郭沫若”一名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和象征手法来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除了文学作品以外,在考古学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叶圣陶(89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000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叶圣陶的母亲朱氏识字不多,却经常把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9年,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9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9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9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鲁迅曾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叶圣陶喜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诗意盎然,富有听觉视觉的美和冲击力,震撼力强,能给孩子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倪焕之》被誉为叶圣陶的“扛鼎”之作,它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与茅盾的《子夜》一道成为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成功塑造了“倪焕之”这一典型人物,深化了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心理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成为了许多作家竞相效仿的对象。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仅要依靠感知,还要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使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林语堂(8997年),原名和乐,改名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著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等。
林语堂的父亲是一名教会牧师,他传授给孩子的是一切新的及近代的东西,如被称为“新学”的西方文化知识。而且在长老会牧师群中,他的父亲思想极为超前,当年厦门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圣约翰大学,他却送儿子到这所大学接受英文教育。
幽默是林语堂的标志。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英文。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们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装满了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林语堂的代表作《京华烟云》,是他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90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全景式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京华烟云》自9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的后续篇《风声鹤唳》被誉为中国的《飘》。林语堂把他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因为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人生理想。
林语堂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写了0多本书,上千篇文章。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茅盾(8998年),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的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女性。
茅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在那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产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然得到了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的茅盾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他于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9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孚众望的学监,也因此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积极的指导,但整个学习风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出版于9年,当时就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小说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0世纪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林家铺子》与《蚀》,也是茅盾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林家铺子》以9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蚀》是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这几篇小说都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造了0世纪0年代初期农村农商界的艺术典型,篇幅不长,思想深远,既有现实的画面,又有历史的动向,在同时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徐志摩(8979年),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笔名南湖诗哲海谷云中鹤仙鹤删我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徐志摩幼年在家塾读书,岁时,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90年,徐志摩年满岁,考入杭州府中学堂(9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此后,徐志摩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徐志摩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志摩”就是9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据说是在徐志摩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名为志摩。9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徐志摩是一位追求“美爱自由”的理想主义者。爱情,既是他诗歌创作的推动力,也是他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他的诗集中,爱情诗过半,不仅数量多而且颇为人称道。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掺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当然,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张恨水(89797年),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前些年在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啼笑因缘》以它细腻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亿万观众,人们也由此而更多地知道了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出生在安徽潜山一个大家庭里,五六岁入蒙学,念的全是《三字经》,私塾里这种光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以及被张恨水称为“坐牢”式的学习,让童年的张恨水在枯燥乏味中寻到乐趣,学会了对对子,学会了背书,背书甚至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张恨水小时候很聪明,过目不忘的他在家乡被人们所熟知。据说,张恨水的母亲,不相信儿子的天才,有心要考考张恨水,一天傍晚,张恨水的母亲让张恨水拿一本没读过的书来。张恨水拿来一本给母亲。张恨水母亲看了一眼,顺手拿起一把纳鞋的锥子,使劲朝书本扎下去,扎透了半本书的样子,对儿子说:“今晚你能把扎透的地方全背下来吗?”张恨水点点头,拿过书,回到自己的房里。第二天清晨,张恨水将被母亲扎透的地方都背了下来,让全家老少惊讶不已。
9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0部以上。他被称为是“三多”作家,这个“三多”,首先是作品的数量多;其次,他的作品发行多,单《啼笑因缘》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版;第三,张恨水的小说同时创作的数量多。张恨水在小说创作鼎盛时期,要同时创作六七部小说。比方说,9年他在北平《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同时,他在北平的《新晨报》连载《满城风雨》,在上海《红玫瑰》杂志连载《别有天地》,在上海《新闻报》连载《太平花》,在上海《晶报》连载《锦片前程》,在上海《旅行杂志》连载《似水流年》。
朱自清(89898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春华秋实。生于江苏连云港,原籍浙江绍兴。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于9年入高等小学,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99年月出版处女诗集《睡罢,小小的人》。9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9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来就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最终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0岁。
朱自清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就连度蜜月时,他还在进行紧张的创作。根据朱自清夫人的回忆,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十七年的时间里,朱自清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点休息。除了生病期间,他的夫人竟然从未见他点前睡过。由于身体虚弱,加上过度勤奋,最终,他在贫病之中逝世。
朱自清的著作有7种,共约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朱自清文集》。朱自清虽最初以诗出名,但是,9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9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极负盛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早期的诗作,既有对未来的向往,对光明的渴望,又常常流露出一种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他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朴素亲切,文字多用口语而加以锤炼,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和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比如《荷塘月色》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他的《背影》《悼亡妇》等,则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又动人心弦,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丝的怀念和感动。
老舍(8999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9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于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全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琅琅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诵不衰,历久弥新。
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话剧《龙须沟》则是老舍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000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
冰心(900999年),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福建省长乐市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其中《小橘灯》《寄小读者》《和小鸟最相亲爱》等被选入中小学课本。
冰心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和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幼年的冰心曾长时间生活在烟台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9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9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爱国运动。
“五四”时期,冰心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文笔自然清新,隽丽优美,善于吸收融化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词汇,丰富自己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她的散文语言既有白话文流利酣畅的特点,又有文言文凝练隽永的长处。她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学”。写于解放后的《小橘灯》一文,既继承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为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
《寄小读者》是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9篇,其中有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了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通讯七”是表现这方面内容的非常典型的一篇作品,通过作者对太平洋和慰冰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母亲的依恋,对童年时代的追怀,蕴含着她思念祖国的深情厚意。
沈从文(90988年),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出生于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开始写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也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更没有想到是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他未来的夫人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聪明可爱,单纯善良,身边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只好悄悄地给她写情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感情文字的巨大威力下,两人双双坠入爱河。张兆和毕业后不久,沈从文便上门提亲,在二姐允和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930年,沈从文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颇丰。到抗战前,共出版了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9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使沈从文遭受到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后在夫人的照料下恢复了健康。988年月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作家和学者沈从文的一段经典文字。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赋予了他笔下所有人物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向往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爱”字作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丁玲(9098年),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
丁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豪门世家。祖父做过大官,父亲不理家务,把产业耗尽。母亲是大家闺秀,性格倔强,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较深,且主张男女平等,妇女应该自强自立,办过妇女工读学校,任校长。丁玲岁丧父,随母在学校里长大,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独立自强精神的熏陶。上小学时即读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以及早期《小说月报》等书刊。
90年月,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9年月,丁玲的丈夫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后杀害。9年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押解到南京囚禁3年多,此期间她的作品被全部查禁。左翼作家和进步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以及国际文化名流古久里巴比塞罗曼。罗兰等提出抗议并曾发起营救运动,9年9月,丁玲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排下逃离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优秀文学作品。
丁玲一生屡经磨难,多次被迫搁笔,但仍然创作了近00万字的作品。她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她用一双女性的眼,一颗女性的心,一支女性的笔,撑起了一面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学大旗。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了文坛不朽之作;写于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9年斯大林文学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97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小说中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最终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却又找不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于1948年完成的的长篇小说,曾荣获9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作品通过对河北北部农村暖水屯土地改革斗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变动中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表现了阶级关系的相互渗透和人们的不同精神状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踏上幸福之路的光明前景。小说在艺术上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全书共五十八节,近四十个人物,写了一个农村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群众,几经曲折终于斗倒地主的过程,波澜起伏,疏密相间;故事线索纷繁,然而主次分明,繁而不乱。这样宏大的结构对反映规模巨大的的农村土改斗争及其复杂性十分合适,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巴金(9000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新生》《忆》等。
巴金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在成都东城根街小学读书。90年,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9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9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开始使用“巴金”的笔名;99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巴金从小跟着父亲走过川北广元不少的高山大川,看见过好些不寻常的景物。在父亲的衙门里,仆人轿夫之类的下人几十个,来自四面八方,相识的不相识的都和平地生活着。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旦触怒主人就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生活下去。这些都引起了小巴金的同情。
巴金喜欢书,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内,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客厅里卧房内……到处是书。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也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巴金胞弟李济生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时说:“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
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于00年0月17日在上海逝世。在这变幻的00年中,他有过成功的欢欣,有过屈辱的磨难,有过痛苦的忏悔,有过平静的安宁。巴金的人生,映照着一代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对巴金的祝福和纪念,也是对上个世纪许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怀念,是对我们的民族经历的百年风雨的记忆与思索。
艾青(9099年),原名蒋海澄,笔名有莪加克阿林壁等,生于浙江金华。代表作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等。
艾青9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9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9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时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建国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艾青终其一生都是一位土地诗人。他将笔触直抵土地的根部,挖掘悲伤的土地之中蕴藏的黑色质地肯定是有道理的。从他的笔下,流露出了那个年代罕见的纯正的伦理之音(只要想想那个年代太多风花雪月的诗作就可以知道艾青的可贵);通过他的歌吟,我们能听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几乎全部哀告和诉求,土地的全部希望和绝望,人民的全部泪水和鲜血。他对天空对太阳的描写,不过是为了给悲伤的泥土找到一丝安慰,给饥馑荒芜的人民找到取暖的火源。太阳的出现,根本上就是为了大地上悲哀的生民,为了这悲哀的大地本身。
《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深情奔放,保姆的形象跃然在我们面前,同时诗人的形象也闪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诗人对保姆的情感,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深受感染。诗人情感的抒发洋洋洒洒,排比的运用如奔腾的河水。至今都是当今诗歌的典范。
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成为经典被广泛引用。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钱钟书(90998年),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围城》《人兽鬼》《管锥编》《旧文四篇》《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其中以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最大,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主要是因为,钱钟书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分,但因中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9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
9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极致的一生。他于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身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此外,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钟书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也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
《谈艺录》是钱钟书青年时期的著作,书中对许多问题都作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充实震动了学界。《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的一项成果。这部书既有普及性的一面,可供雅俗所共赏,同时又体现了钱钟书对宋诗乃至全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繁富,论述多有发明,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围城》的时代背景是9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钟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萧红(99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代表作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9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在第一女中,萧红除了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在校刊上发表了署名为“悄吟”的抒情诗。
9年,因作品《跋涉》中大部分文章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9年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随后生活于上海重庆等地,于9年月日在香港因病逝世。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了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9年月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杨沫(999年),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杨成业,后又用名杨君默杨默,笔名小慧,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阴县。
杨沫的作品除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吴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等。
杨沫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些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9年,杨沫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一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抗战爆发后又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9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青春之歌》主要通过对主人公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九一八”到“一二九”(99)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青春之歌》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
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显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艺术功力,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张爱玲(90年99年),原名张瑛,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出身名门。主要著作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和长篇小说《半生缘》等,代表作是《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9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张爱玲有一部小说集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又精彩动人的传奇:从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出走,经历了香港求学时期的战火沪上卖文成名的风光,经历了抗战时期与汉奸胡兰成的一段姻缘;0年代初远走异国,尔后再嫁他乡;老年寂寞自得,住在“雪洞一般”素净的房间里,看书写作度日,寂寞地客死于中秋前夕的异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重要的位置,她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次转型。她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为背景的,她对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总是特别敏感,总有着一份独特的见解,一种越轨的笔致,十分耐人寻味。
代表作《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后来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金锁记》写于9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009年月,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的自传型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的一生。
金庸出生于9年,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本名查良镛,祖籍江西,生于浙江。
金庸是在家乡海宁县袁花镇读完小学的,然后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因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9年中学毕业,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9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新中国成立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回到香港,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在武侠小说方面,他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之先河。而且,这些小说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从岁发表《书剑恩仇录》开始到97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他曾用其中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金庸小说还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深入人心。第一部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此外还有《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都被搬上了银屏。
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0000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
方舟子曾说:“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在980年代兴起至今仍绵延不绝的“金庸热”和90年代金庸小说被学院派经典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民间金庸迷在新兴的网络中建立了以金庸为主题的相关网站。作为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和公共领域,网络为广大金庸迷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目前声名最著实力最强的金庸网站当推台湾的“金庸茶馆”和大陆的“金庸江湖”,这两大网站代表着目前网络金学研究之最高水准。
古龙(9898年),台湾武侠小说家,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幼时曾住过汉口,后经香港赴台,98年9月日病逝于台北。
1950年,古龙随家人定居台湾。先就读于师院附中(今师大附中)初中部,9年秋考上成功中学(高中)。才华洋溢的古龙在这段时间大量写诗投稿。
古龙读成功中学时,父亲熊飞(熊鹏声)因外遇抛弃妻儿,不久古龙亦离家出走,独居于浦城街,一度加入帮派,刀疤累累。高二时(9年),这个叛逆少年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
古龙为人豪爽洒脱,嗜酒如命,爱交朋友,性情中人。98年9月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下午六时不治,享年47岁。出殡时,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友人在他的棺材里放了8瓶陪葬。乔吉为他写了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至今犹为人津津乐道。
古龙的童年缺少温暖,年轻时嗜色如食,嗜酒如水,使得他的个性敏感而孤单。这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严重,多情,却更重朋友情,在他的代表作《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可谓其自画象,爱着林诗音却为了兄弟之情果断退出,虽退出心中却仍然深爱,想爱而不能爱,爱了不敢爱,离开放不下,可谓多情。
他的多情也表现在友情方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古龙是一个友情写手,《楚留香》中胡铁花为了楚留香可谓把自己像火一样燃烧来照亮楚留香的路,自己却甘愿做绿叶,在人前不断暴露甚至夸张自己的缺点以反衬楚留香的优雅。《绝代双骄》中小鱼儿为了花无缺默默退出铁心兰的世界,燕南天为了兄弟一诺,极尽一生困苦,可谓情重泰山。
古龙笔下的人物多是矛盾的组合体,他写的人物多是孤僻荒诞甚至轻浮,却并不让我们讨厌,因为总会慢慢发现他们中是有闪光点的,如他笔下的第一大美女林仙儿,古龙在书中无疑是把她描写成了一个坏女人,一个蛇蝎美人,她人尽可夫,然而却在深爱她的李寻欢面前装作清纯少女,她深爱着李寻欢却被那个人不断的鄙视算计,于是她又要找人杀了他,一个得不到爱的可怜女子,拥有美貌却守不住自己的爱,心藏野心却又没有丝毫背景,她是个坏女人,可是又是一个活生生有性格的女子,一个爱恨交缠的女子,到了最后,我们总是感到可怜,她的美她的坏她的爱,无人能知。
古龙很早就尝试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如将蒙太奇笔法及结构运用到武侠小说,开辟了武侠创作的新天地;又从事编剧,并自创宝龙影业,把武侠文学的独特意韵与曲折故事带入电影,最终成就奇情武侠电影0世纪数十年的辉煌,并深远影响几代人。
与誉满天下的古龙小说相比,古龙影视也是魅力非凡,0世纪7080年代的港台电影界就有“楚原+古龙+狄龙=卖座”的说法,古龙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
琼瑶(98年),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代表作有《窗外》《几度夕阳红》等。琼瑶生于四川成都,她的父亲陈致平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母亲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国文教师。
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期间先后发表00余篇文章。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9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
在9年至008年间,琼瑶共创作长篇小说《幸运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片。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说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0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晓霜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烟雨蒙蒙》是琼瑶二十五六岁时写的小说。琼瑶自称,当时的她遭遇了太多的大风大浪,生活里充满了挫折和痛楚,脑海里只有悲剧,没有喜剧。那个时期写的几部小说,像《窗外》《几度夕阳红》《六个梦》等几乎都是悲剧,而《烟雨蒙蒙》更是悲剧中的代表。在《烟雨蒙蒙》原著中,善良憨实的如萍用自杀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却无意中让依萍和书桓感到内疚自责,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最终被迫分离。后来改编成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热播。
三毛(999年),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浙江省定海县人,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一生发表作品部,约00万字。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等。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就读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98年回台湾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98年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99年月日去世,享年8岁。
三毛生性浪漫,岁时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三毛说过“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
◆鲁迅像
◆《呐喊》封面
知识小百科
鲁迅名言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新诗奠基人郭沫若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著述,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成就蜚声文坛。
◆郭沫若像
◆《女神》书影(英文版)
延伸阅读
郭沫若改对联救迷途之人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捡到了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沫若看了以后感到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老耐心开导她,并改对联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以后感佩不已,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而且还写了一首诗作谢郭沫若:“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现实主义写作先驱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纷纭的人性。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皆享有很高的声誉。
◆叶圣陶塑像
◆叶圣陶书法
延伸阅读
叶圣陶的教子之道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刚进入一所省立中学时,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叶至善难过得哭了。叶至善的母亲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他知道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并不责备孩子,只是说,不要哭,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叶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习题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等。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兴趣了,也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幽默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是一代幽默大师,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像
延伸阅读
林语堂语录
1。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2。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3。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生活的艺术》
4。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生活的艺术》
5。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文学巨匠茅盾
茅盾的《子夜》,描写细节的笔触极为委婉细致,在整体布局上却具有史诗般的宏阔,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茅盾也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和“20世纪的别林斯基”。
◆茅盾像
知识小百科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生前的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茅盾先生曾捐资25万元。茅盾文学奖每4年评选一次,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等曾获奖。
◆茅盾手迹
新月派代表徐志摩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像
◆《再别康桥》手稿
延伸阅读
何为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该诗派大体上可以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的新月派,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多产作家张恨水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张恨水纪念馆
◆《啼笑因缘续集》书影
延伸阅读
张恨水小说搭鹊桥
在常德激战时,张恨水就在重庆《新民报》上赞扬我方师长余程万堪比唐代的张巡。
然而,常德会战后,有人竟对余程万师长进行攻击。对此,余程万深感委屈,派了两个参谋带了全部作战资料找到张恨水,请他根据实战情况写一部纪实小说,以告天下。张恨水答下来并创作了当时第一部完整表现抗战重大战役的小说《虎贲万岁》。
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一位苏州姑娘被余程万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业绩深深感动,爱上了这位勇敢的军人,千方百计要嫁给余程万。据说,这“千方百计”的精神与过程很让人感动。本来,这只能是一幕单相思,不料天从人愿,恰逢余夫人亡故,位置空缺,苏州姑娘得以如愿。如此这般,一部小说还真搭成一座鹊桥。
散文大师朱自清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朱自清和夫人的合影
◆朱自清故居
延伸阅读
不领美国救济粮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拒绝美援面粉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后来,先生的病情日益恶化,临终前,仍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雕塑像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目前,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
◆老舍像
◆话剧《茶馆》剧照
延伸阅读
老舍之死
1962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遭到批判,老舍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回国后,将旅日见闻写成长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开信》,但没有获准发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笔。1966年8月23日,本应在家继续休养的老舍,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迫下跪,惨遭侮辱毒打。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联,又因“对抗红卫兵”,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直至24日凌晨。24日清晨,老舍回到家中后,独自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自沉于太平湖中。
爱的“使者”冰心
冰心一生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了全社会和全人类,被称作“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冰心像(1923年于美国)
◆冰心手迹
知识小百科
冰心奖
以严格公正和权威著称的冰心奖,是我国惟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分为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艺术奖冰心摄影文学奖4个奖项,全世界华文文章都可参与评比,获奖者遍布全世界。历届获奖者不仅有港澳台地区的作家,还包括外国作家。
冰心奖的创办时间是1990年。冰心奖的奖杯上有两只铜鸟栖落在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小鸟仰着脖,张着嘴,急切地望着大鸟,大鸟伸长脖子,头低垂下来,嘴叼着食物喂进小鸟口中。这个形象取材于冰心的一件纪念品,体现了母爱的主题。
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文一生写下了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其中,《边城》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沈从文像
◆《边城》书影
延伸阅读
多产作家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过30多部短篇小说集和6部中长篇小说,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现代女作家丁玲
丁玲以其独到的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女性笔触,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最深的层次里深切关注着女性的命运,思考着女性的前途,探索着女性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丁玲军装照
◆丁玲青年时雕塑像
延伸阅读
丁玲写作生活的开始
1924年的夏天,丁玲决心走向一个新天地,她离开上海登车北上,在北京住了下来。一个刚刚20岁的少女,心里装着多少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啊。她到北大读旁听生,又去私人画室学画,还曾尝试当演员,但处处碰壁。世上有那么多条路,丁玲却找不到自己应该走的路。她要发泄,要倾诉,又找不到可以发泄和倾诉的对象。看到胡也频沈从文他们常常伏在那里写诗,写小说,她忽然想,我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于是,她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一古脑地倾泻到稿纸上,写出了她的第一篇小说《梦珂》。
人民作家巴金
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为后人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的卢梭。
◆《随想录》书影
◆电影《家》剧照
延伸阅读
巴金通晓九门外语
巴金通晓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和世界语,因此他也是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生前翻译了许多作品,并且常常习惯译一本书参考不同版本,比如《父与子》就用了俄文原版1种德译本和4种英译本。“文革”期间,无书可读的巴金便读英文版和德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甚至在批判会上,巴金就在下面低着头背法文,工宣队听到巴金自言自语地念外文,便抢过巴金的书,一看封面是红色的,便只好不了了之。
诗坛泰斗艾青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诗作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他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法国授予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塑像
◆《献给乡村的诗》书影
知识小百科
“艾青”笔名的由来
艾青在1933年写了其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大堰河》初版封面
天才作家钱钟书
钱钟书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是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钱钟书像及其手迹
◆《围城》书影
延伸阅读
幽默才子钱钟书
在清华读书期间,钱钟书的一位叫许振德的男同学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
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近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于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生死场》书影
◆萧红故居
知识小百科
中国现代十大才女
庐隐(18981934),著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曼丽》《东京小品》。
苏雪林(18991999),著有《青鸟集》《蝉蜕集》《归鸿集》《绿天》《我的生活》。
冰心(19001999),著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石评梅(19021928),著有《涛语》《偶然草》。
陆小曼(19031965),著有《大诗人泰戈尔在我家》《秋叶》《哭摩》。
林徽因(19041955),著有《钟绿》《绣绣》《蛛丝与梅花》《窗子以外》。
丁玲(19041986),著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萧红(19111942),著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张爱玲(19201995),著有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
三毛(19431991),著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萧红故居门前雕塑
杨沫和《青春之歌》
杨沫的《青春之歌》于1958年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青春之歌》书影(中文版)
◆《青春之歌》书影(英文版)
延伸阅读
幕后故事
《青春之歌》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主要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在“左”的观念支配下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虽然茅盾何其芳等名家都写了为《青春之歌》辩护的文章,但“左”的批评还是令杨沫对《青春之歌》作了较大修改。“文化大革命”中《青春之歌》被定为毒草,作者被打成反革命作家。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和作品才得以平反,重见天日。
◆《青春之歌》书影(俄文版)
说不尽的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作品,与政治民族这些大命题无关,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
◆一代才女张爱玲
◆《流言》书影
延伸阅读
那些美好的句子
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
2。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3。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记趣》
◆张爱玲故居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射雕英雄传》剧照
◆金庸题词:华山论剑
延伸阅读
“金迷”必读书目
《飞狐外传》《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侠客行》《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白马啸西风》《碧血剑》《鹿鼎记》《鸳鸯刀》。
武侠小说巨匠古龙
古龙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多达六十余部,称他为“武侠小说巨匠”一点也不为过。古龙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成就在中国的文学界与影视界都堪称伟大。
◆古龙像
◆《绝代双骄》书影
延伸阅读
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的深度,体现在作家对具体历史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读者获得的理性启迪,是一种理性的深度;古龙小说的深度,则体现在作家对人生残酷性纯然感性的把握,读者获得的感情冲击,是一种诗性的深度。
◆《孔雀翎》书影
台湾女作家琼瑶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是一个横跨30多年的“品牌”。她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热播于两岸三地,赚尽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眼泪。
◆《烟雨蒙蒙》书影
◆《几度夕阳红》书影
延伸阅读
《窗外》背后的故事
琼瑶的《窗外》,基本上是反映她自己早年中学时代恋爱经历的自传,而琼瑶当年的师生恋受到了母亲的阻止,所以影片《窗外》开拍后也就受到了来自于琼瑶母亲方面的压力。1964年,由陆建业创办的建业公司买下了《窗外》的电影版权,并将其拍成黑白电影,琼瑶的母亲躺在床上绝食,琼瑶则在母亲的床前跪了几天几夜,才将此事平息下来。没料到8年之后,陆建业又要拿出《窗外》重拍,琼瑶母亲此时已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最后,琼瑶同意电影公司继续拍摄《窗外》,但禁止在台湾公映。1973年《窗外》完成后,由嘉禾代理,在香港进行了首映式,并在全东南亚相继发行。女主角扮演者林青霞凭其清纯的形象一炮而红,最终成为一代巨星。
永远的三毛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的54个国家,三毛的文字俏皮而又灵动,三毛的文章浅显而又深邃,吸引了众多两岸三地的读者,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走了,可她留下的作品在我们心中成了永恒。
◆三毛祖居
◆《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书影
延伸阅读
三毛与荷西
台湾作家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缠绵悱恻,尽管两人都已逝去,但他们仍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爱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识在西班牙,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两人常常一起看电影逛公园。一天,荷西对三毛说:“你等我6年,我有4年大学要读,还有2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后来两人分手了。按照承诺,以后的6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这其间三毛去了德国美国。6年后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并于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痛不欲生的三毛几次试图自杀,终因亲情难舍而止步。然而,数年后三毛还是自缢于医院,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撒哈拉的故事》书影
一代大师鲁迅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的问题,鲁迅的文笔,是刀,是匕首,是投枪,解剖着中国人的灵魂。
鲁迅(889年),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亭,后又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汝南。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狂人日记》《故乡》《野草》《坟》《热风》等。
鲁迅于8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岁那年,他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而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致死亡,家境败落下来还因此卖了房子。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就这样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父亲病后,鲁迅就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自他家变穷了,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好朋友也不和他说话了,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对他打击很大,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90年,鲁迅东渡日本学医。他想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然而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在日本经常受到日本人的歧视。这更让他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的悲剧命运,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首先是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熏,于是鲁迅弃医从文。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狂人日记》,它带着被侮辱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它凝聚了鲁迅从童年时起的痛苦的人生体验和对于中华民族命运的痛苦思索,是讨伐传统封建专制文化的一篇檄文,是呼唤重建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宣言书。《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的新文学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此外,鲁迅先生还创作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前者出版于1928年,后者出版于97年。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
其实,最能充分体现鲁迅先生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只有到了先生的手中,“杂文”才成为了“匕首”“投枪”,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总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郭沫若(89978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原名郭开贞,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代表作有《女神》《星空》《前茅》《恢复》《瓶》《天上的街市》等。
郭沫若岁入私塾,习读《诗经》《唐诗三百首》,喜欢王维孟浩然李白。90年春,长兄郭开文赴日留学,岁的郭沫若有意偕从同行,父母不同意。直到9年春天,郭沫若才得以赴日本留学,主修医科。期间,他接触到泰戈尔海涅雪莱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著作,倾向于泛神论思想。99年9月,郭沫若开始发表新诗。在日本,郭沫若还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之后不久郭沫若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北伐战争前夕,郭沫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紧接着他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98年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9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9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从事文艺工作。9年“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部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以及杂文《甲申三百年祭》。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所著的《奴隶制时代》等书,提出了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见解。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要职。
“郭沫若”是笔名,他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汉朝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关“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与雅河的汇流。郭开贞于99年9月日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早期诗作时首次用“沫若”笔名,随着《女神》诗集的出版,“郭沫若”一名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和象征手法来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除了文学作品以外,在考古学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璀璨,在现代书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叶圣陶(89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也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岁时就开始识字练字,到岁那年,叶圣陶识字已有000左右,字也写得相当漂亮。叶圣陶的母亲朱氏识字不多,却经常把世代流传下来的谜语诗歌儿歌说给儿子听。我国苏南地区流传的谜语,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叶圣陶猜谜语时兴致很高,从中得到了智慧的启迪。那些诵读起来悦耳动听的古代诗词,辞采华茂,言简意丰,叶圣陶能够背出很多。
9年,叶圣陶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9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9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9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鲁迅曾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叶圣陶喜用散文的形式来写童话,诗意盎然,富有听觉视觉的美和冲击力,震撼力强,能给孩子以爱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倪焕之》被誉为叶圣陶的“扛鼎”之作,它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与茅盾的《子夜》一道成为现代长篇小说的真正开端。作品成功塑造了“倪焕之”这一典型人物,深化了知识分子与革命的关系这一主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心理变迁史”中的重要一章。
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成为了许多作家竞相效仿的对象。他的作品是反思与思辨的。这些不仅要依靠感知,还要依靠切实而客观的观察。对现实的观察成为了他写作的源泉,使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林语堂(8997年),原名和乐,改名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著有《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等。
林语堂的父亲是一名教会牧师,他传授给孩子的是一切新的及近代的东西,如被称为“新学”的西方文化知识。而且在长老会牧师群中,他的父亲思想极为超前,当年厦门没有几个人听说过圣约翰大学,他却送儿子到这所大学接受英文教育。
幽默是林语堂的标志。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英文。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们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装满了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林语堂的代表作《京华烟云》,是他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90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0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等,全景式地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京华烟云》自9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的短短半年内即行销万多册,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京华烟云》的后续篇《风声鹤唳》被誉为中国的《飘》。林语堂把他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朱门》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林语堂三部曲”,因为三者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都寄托了作者的文化理想和人生理想。
林语堂才华横溢,著作等身,一生写了0多本书,上千篇文章。林语堂一生曾三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
茅盾(8998年),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中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茅盾的父亲沈永锡,是清末的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女性。
茅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在那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产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淫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然得到了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的茅盾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他于909年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9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
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孚众望的学监,也因此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积极的指导,但整个学习风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出版于9年,当时就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小说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0世纪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林家铺子》与《蚀》,也是茅盾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林家铺子》以9年“一二八”上海战争前后的江浙农村为背景,透过林家铺子的倒闭,反映了民族商业破产的厄运。《蚀》是由《春蚕》《秋收》《残冬》组成的农村三部曲,每篇各自独立又前后衔接,时代背景和《林家铺子》基本相同,反映了广大农民随着苦难的加深而逐渐觉醒抗争的过程。这几篇小说都截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在步步深化的冲突中塑造了0世纪0年代初期农村农商界的艺术典型,篇幅不长,思想深远,既有现实的画面,又有历史的动向,在同时代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
徐志摩(8979年),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笔名南湖诗哲海谷云中鹤仙鹤删我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散文家,其代表作有《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徐志摩幼年在家塾读书,岁时,进入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90年,徐志摩年满岁,考入杭州府中学堂(9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此后,徐志摩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徐志摩赴美国学习银行学。“志摩”就是9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据说是在徐志摩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名为志摩。9年,徐志摩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连着的。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徐志摩是一位追求“美爱自由”的理想主义者。爱情,既是他诗歌创作的推动力,也是他反复咏唱的主题。在他的诗集中,爱情诗过半,不仅数量多而且颇为人称道。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掺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当然,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
张恨水(89797年),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前些年在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啼笑因缘》以它细腻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亿万观众,人们也由此而更多地知道了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小说大家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出生在安徽潜山一个大家庭里,五六岁入蒙学,念的全是《三字经》,私塾里这种光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以及被张恨水称为“坐牢”式的学习,让童年的张恨水在枯燥乏味中寻到乐趣,学会了对对子,学会了背书,背书甚至到了过目不忘的程度。
张恨水小时候很聪明,过目不忘的他在家乡被人们所熟知。据说,张恨水的母亲,不相信儿子的天才,有心要考考张恨水,一天傍晚,张恨水的母亲让张恨水拿一本没读过的书来。张恨水拿来一本给母亲。张恨水母亲看了一眼,顺手拿起一把纳鞋的锥子,使劲朝书本扎下去,扎透了半本书的样子,对儿子说:“今晚你能把扎透的地方全背下来吗?”张恨水点点头,拿过书,回到自己的房里。第二天清晨,张恨水将被母亲扎透的地方都背了下来,让全家老少惊讶不已。
9年,张恨水因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更将其声望推到最高峰。其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成功对旧章回小说进行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张恨水在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完成作品不下三千万言,中长篇小说达0部以上。他被称为是“三多”作家,这个“三多”,首先是作品的数量多;其次,他的作品发行多,单《啼笑因缘》这一部作品就至少印了版;第三,张恨水的小说同时创作的数量多。张恨水在小说创作鼎盛时期,要同时创作六七部小说。比方说,9年他在北平《世界日报》连载《金粉世家》的同时,他在北平的《新晨报》连载《满城风雨》,在上海《红玫瑰》杂志连载《别有天地》,在上海《新闻报》连载《太平花》,在上海《晶报》连载《锦片前程》,在上海《旅行杂志》连载《似水流年》。
朱自清(89898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春华秋实。生于江苏连云港,原籍浙江绍兴。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于9年入高等小学,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99年月出版处女诗集《睡罢,小小的人》。9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9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了《欧游杂记》,并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来就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最终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0岁。
朱自清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就连度蜜月时,他还在进行紧张的创作。根据朱自清夫人的回忆,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十七年的时间里,朱自清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点休息。除了生病期间,他的夫人竟然从未见他点前睡过。由于身体虚弱,加上过度勤奋,最终,他在贫病之中逝世。
朱自清的著作有7种,共约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朱自清文集》。朱自清虽最初以诗出名,但是,9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9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极负盛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早期的诗作,既有对未来的向往,对光明的渴望,又常常流露出一种怅惘和希望幻灭的苦痛。他的散文,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他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笔致简约朴素亲切,文字多用口语而加以锤炼,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
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和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比如《荷塘月色》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他的《背影》《悼亡妇》等,则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又动人心弦,尤其是在《背影》中,朱自清对父亲朱鸿钧的感情之深让读者感到了一丝丝的怀念和感动。
老舍(8999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9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于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
《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堕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行不通的。全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琅琅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是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诵不衰,历久弥新。
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话剧《龙须沟》则是老舍创作的又一个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000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现代“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
冰心(900999年),0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福建省长乐市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说集《超人民往事》和通讯集《寄小读者》等。其中《小橘灯》《寄小读者》《和小鸟最相亲爱》等被选入中小学课本。
冰心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冰心的父亲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海军军官。在海浪舰甲和军营中,冰心度过了着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历史,更激发了她的爱国之情。
幼年的冰心曾长时间生活在烟台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9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9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爱国运动。
“五四”时期,冰心开始写小说诗歌。她的文笔自然清新,隽丽优美,善于吸收融化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词汇,丰富自己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她的散文语言既有白话文流利酣畅的特点,又有文言文凝练隽永的长处。她的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冰心早期作品的三大主题是“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这是冰心所坚持和提倡的“爱的哲学”。写于解放后的《小橘灯》一文,既继承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为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
《寄小读者》是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9篇,其中有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通讯内容大都是报道自己赴美途中,和身居异乡时的一些生活感受,表达了她出国期间对祖国的关注和深切怀念。“通讯七”是表现这方面内容的非常典型的一篇作品,通过作者对太平洋和慰冰湖美丽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母亲的依恋,对童年时代的追怀,蕴含着她思念祖国的深情厚意。
沈从文(90988年),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出生于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了他柔顺多情的个性。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开始写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也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更没有想到是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他未来的夫人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聪明可爱,单纯善良,身边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只好悄悄地给她写情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感情文字的巨大威力下,两人双双坠入爱河。张兆和毕业后不久,沈从文便上门提亲,在二姐允和的帮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930年,沈从文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颇丰。到抗战前,共出版了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9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使沈从文遭受到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后在夫人的照料下恢复了健康。988年月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作家和学者沈从文的一段经典文字。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作者赋予了他笔下所有人物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向往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爱”字作了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由于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丁玲(9098年),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
丁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豪门世家。祖父做过大官,父亲不理家务,把产业耗尽。母亲是大家闺秀,性格倔强,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较深,且主张男女平等,妇女应该自强自立,办过妇女工读学校,任校长。丁玲岁丧父,随母在学校里长大,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独立自强精神的熏陶。上小学时即读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中国古典小说和外国小说,以及早期《小说月报》等书刊。
90年月,丁玲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9年月,丁玲的丈夫胡也频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逮捕后杀害。9年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押解到南京囚禁3年多,此期间她的作品被全部查禁。左翼作家和进步人士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杨杏佛等以及国际文化名流古久里巴比塞罗曼。罗兰等提出抗议并曾发起营救运动,9年9月,丁玲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安排下逃离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在陕北历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等职,并先后创作《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夜》《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优秀文学作品。
丁玲一生屡经磨难,多次被迫搁笔,但仍然创作了近00万字的作品。她以其大胆的女性意识敏锐的文学感觉和细腻的叙述风格闻名文坛。她用一双女性的眼,一颗女性的心,一支女性的笔,撑起了一面现代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文学大旗。其中《莎菲女士的日记》反映了当时知识少女的苦闷与追求,成为了文坛不朽之作;写于0年代中后期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获9年斯大林文学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于97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是一篇日记体裁的小说。小说描写了五四运动后北京城里的几个青年的生活,小说中莎菲是五四浪潮中的叛逆女性,痛恨和蔑视一切,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患了肺病后,便放纵自己的感情,她追求南洋华侨凌吉士,却又鄙视他卑劣的灵魂,最终陷于痛苦的挣扎之中。作者用大胆的毫不遮掩的笔触,细腻真实地刻画出女主角倔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同时明确地表露出脱离社会的个人主义者的反抗带来的悲剧结果。莎菲这种女性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希望人们真正地了解她,她要同旧势力决裂,但新东西却又找不到。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于1948年完成的的长篇小说,曾荣获9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作品通过对河北北部农村暖水屯土地改革斗争的描写,塑造了一系列农民形象,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变动中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表现了阶级关系的相互渗透和人们的不同精神状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踏上幸福之路的光明前景。小说在艺术上也有着自己的特色。全书共五十八节,近四十个人物,写了一个农村土改斗争从酝酿到发动群众,几经曲折终于斗倒地主的过程,波澜起伏,疏密相间;故事线索纷繁,然而主次分明,繁而不乱。这样宏大的结构对反映规模巨大的的农村土改斗争及其复杂性十分合适,同时也充分显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巴金(9000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的三部曲”《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新生》《忆》等。
巴金生于官宦家庭,自幼在成都东城根街小学读书。90年,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9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9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开始使用“巴金”的笔名;99年回国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巴金从小跟着父亲走过川北广元不少的高山大川,看见过好些不寻常的景物。在父亲的衙门里,仆人轿夫之类的下人几十个,来自四面八方,相识的不相识的都和平地生活着。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人,一旦触怒主人就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生活下去。这些都引起了小巴金的同情。
巴金喜欢书,在巴金偌大的寓所内,汽车库储藏室阁楼上楼道口阳台前厕所间客厅里卧房内……到处是书。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也是出了名的,他的藏书之多,在当代文人中,恐怕无人可比。巴金胞弟李济生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时说:“他最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
长篇小说《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在《家》中,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并向垂死的封建制度发出了“我控诉”的呼声。
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于00年0月17日在上海逝世。在这变幻的00年中,他有过成功的欢欣,有过屈辱的磨难,有过痛苦的忏悔,有过平静的安宁。巴金的人生,映照着一代知识分子坎坷而不平凡的命运。对巴金的祝福和纪念,也是对上个世纪许多像他一样的知识分子的怀念,是对我们的民族经历的百年风雨的记忆与思索。
艾青(9099年),原名蒋海澄,笔名有莪加克阿林壁等,生于浙江金华。代表作有《大堰河》《北方》《他死在第二次》《向太阳》《献给乡村的诗》等。
艾青9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9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9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时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建国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
艾青终其一生都是一位土地诗人。他将笔触直抵土地的根部,挖掘悲伤的土地之中蕴藏的黑色质地肯定是有道理的。从他的笔下,流露出了那个年代罕见的纯正的伦理之音(只要想想那个年代太多风花雪月的诗作就可以知道艾青的可贵);通过他的歌吟,我们能听到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几乎全部哀告和诉求,土地的全部希望和绝望,人民的全部泪水和鲜血。他对天空对太阳的描写,不过是为了给悲伤的泥土找到一丝安慰,给饥馑荒芜的人民找到取暖的火源。太阳的出现,根本上就是为了大地上悲哀的生民,为了这悲哀的大地本身。
《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深情奔放,保姆的形象跃然在我们面前,同时诗人的形象也闪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诗人对保姆的情感,充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读来催人泪下,深受感染。诗人情感的抒发洋洋洒洒,排比的运用如奔腾的河水。至今都是当今诗歌的典范。
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成为经典被广泛引用。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钱钟书(90998年),原名仰先,字哲良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他的代表作有《围城》《人兽鬼》《管锥编》《旧文四篇》《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其中以长篇小说《围城》影响最大,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钱钟书0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学接受中学教育,9岁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这主要是因为,钱钟书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分,但因中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9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钱钟书学识渊博,记忆力惊人,在清华大学读书时,他就与吴晗夏鼐被誉为清华“三才子”。
9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9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后相继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
钱钟书的一生,是以生命的极限去探索人文写作和人文学术极致的一生。他于解放前出版了集幽默睿智于一身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描绘旧中国知识分子百相的长篇小说《围城》,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的《谈艺录》;解放后出版了《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石语》《槐聚诗存》等。此外,他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钟书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西班牙文,而且对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哲学心理学以至各种新兴的人文学科,都有很高的造诣和透辟的理解。钱钟书对我国古代的经史子集也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他立足于我国的文化传统,努力打通古今中外,使之熔于一炉。
《谈艺录》是钱钟书青年时期的著作,书中对许多问题都作了前无古人的发掘和辨析,出版之初就以视角的独特观点的新颖和材料的丰赡充实震动了学界。《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在文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完成的一项成果。这部书既有普及性的一面,可供雅俗所共赏,同时又体现了钱钟书对宋诗乃至全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湛研究,资料极为繁富,论述多有发明,体例独特别致,充满了创造性,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围城》的时代背景是97年及以后的若干年,正是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时期。但要理解《围城》,必须追溯到近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大炮军舰之下,被迫地却历史性地开始了与世界的接触,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交锋碰撞冲突以至交汇融合。这种文化现象在一大批留学生(钱钟书正是他们中的一员)的身上具体地活生生地体现出来,因而具有值得解剖的典型意义。
萧红(99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代表作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城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97年秋季,萧红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在第一女中,萧红除了喜欢绘画外,还广泛阅读了中外文学作品,在校刊上发表了署名为“悄吟”的抒情诗。
9年,因作品《跋涉》中大部分文章揭露了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觉醒抗争,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引起特务机关怀疑。为躲避迫害,萧红萧军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于9年月逃离哈尔滨,经大连乘船到达青岛。随后生活于上海重庆等地,于9年月日在香港因病逝世。
萧红是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寂寞孤独和痛苦。萧红的小说创作正是她的悲剧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了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丰厚的文化内涵。
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从而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使小说获得了另一种特殊意义的存在。萧红小说正是以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的文体风格在我国现代文坛上独占一隅,构筑了一个独具韵味的艺术世界。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9年月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杨沫(999年),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杨成业,后又用名杨君默杨默,笔名小慧,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省湘阴县。
杨沫的作品除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杨沫散文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吴华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等。
杨沫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些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9年,杨沫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多是一些反映抗日战争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抗战爆发后又到冀中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做妇女宣传工作。9年起任《黎明报》《晋察冀日报》等报纸的编辑副刊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等职。
《青春之歌》主要通过对主人公林道静个人命运遭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形象地展现“九一八”到“一二九”(99)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
《青春之歌》善于将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斗争旋涡中加以刻画;善于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反映来展示各自的性格特征;善于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心理刻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善于通过富有性格特色的细节来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善于将人物性格的变化与人物命运遭遇的变化结合起来描写。
通过所有这些努力,不仅使林道静这一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真实感人,也使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如卢嘉川江华林红余永泽戴瑜王晓燕白莉萍等显得个个活脱生动,性格鲜明,虽然这些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型化的痕迹,但仍能显示出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厚艺术功力,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张爱玲(90年99年),原名张瑛,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伦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出身名门。主要著作有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和长篇小说《半生缘》等,代表作是《倾城之恋》和《金锁记》。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9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张爱玲有一部小说集名为《传奇》,而她的身世本身也是一部苍凉哀婉又精彩动人的传奇:从没落的贵族家庭中出走,经历了香港求学时期的战火沪上卖文成名的风光,经历了抗战时期与汉奸胡兰成的一段姻缘;0年代初远走异国,尔后再嫁他乡;老年寂寞自得,住在“雪洞一般”素净的房间里,看书写作度日,寂寞地客死于中秋前夕的异乡。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重要的位置,她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次转型。她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为背景的,她对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总是特别敏感,总有着一份独特的见解,一种越轨的笔致,十分耐人寻味。
代表作《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发生在香港,上海来的白家小姐白流苏,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身无分文,在亲戚间备受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后来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江,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
《金锁记》写于9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009年月,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大陆出版。《小团圆》可以看作是张爱玲本人的自传型小说,她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用文学的手法叙述了传奇的一生。
金庸出生于9年,当代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本名查良镛,祖籍江西,生于浙江。
金庸是在家乡海宁县袁花镇读完小学的,然后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因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9年中学毕业,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9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新中国成立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回到香港,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在武侠小说方面,他继承了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之先河。而且,这些小说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从岁发表《书剑恩仇录》开始到97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他曾用其中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中期武侠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金庸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品,它的发表确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这部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金庸小说还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电影广播剧舞台剧漫画动画电脑游戏等,深入人心。第一部搬上银幕的作品是《射雕英雄传》,此外还有《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笑傲江湖》等都被搬上了银屏。
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0000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
方舟子曾说:“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在980年代兴起至今仍绵延不绝的“金庸热”和90年代金庸小说被学院派经典化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民间金庸迷在新兴的网络中建立了以金庸为主题的相关网站。作为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和公共领域,网络为广大金庸迷提供了自由交流的平台。目前声名最著实力最强的金庸网站当推台湾的“金庸茶馆”和大陆的“金庸江湖”,这两大网站代表着目前网络金学研究之最高水准。
古龙(9898年),台湾武侠小说家,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幼时曾住过汉口,后经香港赴台,98年9月日病逝于台北。
1950年,古龙随家人定居台湾。先就读于师院附中(今师大附中)初中部,9年秋考上成功中学(高中)。才华洋溢的古龙在这段时间大量写诗投稿。
古龙读成功中学时,父亲熊飞(熊鹏声)因外遇抛弃妻儿,不久古龙亦离家出走,独居于浦城街,一度加入帮派,刀疤累累。高二时(9年),这个叛逆少年在《晨光》杂志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笔名古龙,开始了他的职业写作生涯。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纯文学作家,但最终却走上了武侠创作的道路。
古龙为人豪爽洒脱,嗜酒如命,爱交朋友,性情中人。98年9月日因肝硬化引起食道瘤大出血,下午六时不治,享年47岁。出殡时,王羽倪匡林清玄等友人在他的棺材里放了8瓶陪葬。乔吉为他写了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至今犹为人津津乐道。
古龙的童年缺少温暖,年轻时嗜色如食,嗜酒如水,使得他的个性敏感而孤单。这在他的作品中表现的尤为严重,多情,却更重朋友情,在他的代表作《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李寻欢可谓其自画象,爱着林诗音却为了兄弟之情果断退出,虽退出心中却仍然深爱,想爱而不能爱,爱了不敢爱,离开放不下,可谓多情。
他的多情也表现在友情方面,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古龙是一个友情写手,《楚留香》中胡铁花为了楚留香可谓把自己像火一样燃烧来照亮楚留香的路,自己却甘愿做绿叶,在人前不断暴露甚至夸张自己的缺点以反衬楚留香的优雅。《绝代双骄》中小鱼儿为了花无缺默默退出铁心兰的世界,燕南天为了兄弟一诺,极尽一生困苦,可谓情重泰山。
古龙笔下的人物多是矛盾的组合体,他写的人物多是孤僻荒诞甚至轻浮,却并不让我们讨厌,因为总会慢慢发现他们中是有闪光点的,如他笔下的第一大美女林仙儿,古龙在书中无疑是把她描写成了一个坏女人,一个蛇蝎美人,她人尽可夫,然而却在深爱她的李寻欢面前装作清纯少女,她深爱着李寻欢却被那个人不断的鄙视算计,于是她又要找人杀了他,一个得不到爱的可怜女子,拥有美貌却守不住自己的爱,心藏野心却又没有丝毫背景,她是个坏女人,可是又是一个活生生有性格的女子,一个爱恨交缠的女子,到了最后,我们总是感到可怜,她的美她的坏她的爱,无人能知。
古龙很早就尝试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如将蒙太奇笔法及结构运用到武侠小说,开辟了武侠创作的新天地;又从事编剧,并自创宝龙影业,把武侠文学的独特意韵与曲折故事带入电影,最终成就奇情武侠电影0世纪数十年的辉煌,并深远影响几代人。
与誉满天下的古龙小说相比,古龙影视也是魅力非凡,0世纪7080年代的港台电影界就有“楚原+古龙+狄龙=卖座”的说法,古龙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
琼瑶(98年),中国台湾当代作家,原名陈喆,笔名琼瑶心如凤凰等。代表作有《窗外》《几度夕阳红》等。琼瑶生于四川成都,她的父亲陈致平曾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母亲袁行恕曾任台北市立建国中学国文教师。
1949年随家迁台湾,就读于台北师范附小及台北一女中,期间先后发表00余篇文章。高中毕业后未能考取大学。岁时,用成人的口吻写的小说《云影》在《晨光》杂志发表。9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从此跃登台湾文坛。
在9年至008年间,琼瑶共创作长篇小说《幸运草》《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彩云飞》《心有千千结》《在水一方》《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碧云天》《冰儿》等部。美化人生的爱情理想是她小说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她小说引人入胜的主要手段;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是她小说独具魅力的重要特点。因此她的言情小说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有大量作品被拍成电影电视片。
《几度夕阳红》是琼瑶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品,当中时空交错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最能代表言情小说的特征。两条故事主线,分别发生于抗战时期的重庆和0年代的台北。第一个故事是女主角梦竹的年轻时代,她和来自昆明的大学生何慕天相恋,因母亲反对而发生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梦竹嫁给了何慕天的好友杨明远,并定居台北。小说的(第二部)则是梦竹女儿晓霜的恋情,晓霜的相恋对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开设的公司任职,此后即是一连串的旧恨新愁的交织。最后,晓霜与魏如峰有情人终成眷属梦竹仍留在明远身边何慕天隐居山上不问世事。
《烟雨蒙蒙》是琼瑶二十五六岁时写的小说。琼瑶自称,当时的她遭遇了太多的大风大浪,生活里充满了挫折和痛楚,脑海里只有悲剧,没有喜剧。那个时期写的几部小说,像《窗外》《几度夕阳红》《六个梦》等几乎都是悲剧,而《烟雨蒙蒙》更是悲剧中的代表。在《烟雨蒙蒙》原著中,善良憨实的如萍用自杀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却无意中让依萍和书桓感到内疚自责,再也无法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最终被迫分离。后来改编成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热播。
三毛(999年),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浙江省定海县人,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一生发表作品部,约00万字。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滚滚红尘》等。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就读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后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98年回台湾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98年辞去教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99年月日去世,享年8岁。
三毛生性浪漫,岁时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作为大千世界里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三毛的创作不仅把人生最美好最诗意的东西加以定格,而且使她的生命跨过万水千山,穿越滚滚红尘,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成为永久的文学存在。如果说,读书是三毛走向文学生涯的铺路石,旅行为她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写作则使她的生命姿态展示出最动人的风彩。笔耕,无异于三毛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
三毛没有纯文学作家那种严肃的创作使命感,也不去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果,创新对于她,既非经国之大业,千古之文章;也非文学殿堂之捷径,天下扬名之手段。三毛说过“文章千古事,不是我这草芥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来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说起来都太严重。写稿真正的起因,‘还是为了娱乐父母’,也是自己兴趣所在,将个人的生活做了一个记录而已。”这种人生观乃至写作观的形成,基于三毛自己的生命体验。曾经陷落在孤独的自闭年代,那份偏执认真与敏感,使她苦苦挣扎于内心与外界的搏斗中,每每心灵受伤与幻梦破灭,就想到死的解脱。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游戏人间,成就自我,生命对她来说是狭窄的暗角。后来经过万水千山的流浪,目睹了色彩斑驳的人生世相,又身历了情感心路的悲欢离合,渐渐彻悟了一己悲观之外的大千世界,体味到个人生命与时间的有限,懂得了珍惜生活和享受生命。
◆鲁迅像
◆《呐喊》封面
知识小百科
鲁迅名言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
新诗奠基人郭沫若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著述,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成就蜚声文坛。
◆郭沫若像
◆《女神》书影(英文版)
延伸阅读
郭沫若改对联救迷途之人
1962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他捡到了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联:“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是“春在哪里”。再翻一页,竟是一首绝命诗,且署着当天的日子。郭沫若看了以后感到很着急,马上叫人寻找失主。失主终于找到了,是一位面色忧郁的姑娘,她因三次考大学落榜,加上恋爱受挫,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老耐心开导她,并改对联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中”。
姑娘听了以后感佩不已,激动地表示要永记教诲,在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进。而且还写了一首诗作谢郭沫若:“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现实主义写作先驱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擘,是现实主义写作的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纷纭的人性。他还是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皆享有很高的声誉。
◆叶圣陶塑像
◆叶圣陶书法
延伸阅读
叶圣陶的教子之道
叶圣陶的儿子叶至善在小学时成绩不好,还留过三次级。刚进入一所省立中学时,因为四门功课不及格又要留级。面对那些不及格的成绩单,叶至善难过得哭了。叶至善的母亲看到叶至善的成绩单上分数那么低,常常唠叨个没完,说孩子不争气,没出息。叶圣陶却什么也不说,他认为一门功课学得好不好,主要是看能否学以致用,以达到终生受益,这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能衡量出来的。他知道到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知识面也不窄。因此,他并不责备孩子,只是说,不要哭,换个学校吧。于是他让叶至善进了一所私立中学。这所学校和省立中学完全不同,不用整天做习题和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看课外书籍唱歌吹口琴等。叶至善有了明显的转变,对学习感兴趣了,也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幽默大师林语堂
林语堂是一代幽默大师,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种文字,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语种,其读者遍布全球各地,影响极为广泛,在国际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誉。
◆林语堂手迹
◆林语堂像
延伸阅读
林语堂语录
1。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2。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3。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生活的艺术》
4。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生活的艺术》
5。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文学巨匠茅盾
茅盾的《子夜》,描写细节的笔触极为委婉细致,在整体布局上却具有史诗般的宏阔,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茅盾也被誉为“20世纪的巴尔扎克”和“20世纪的别林斯基”。
◆茅盾像
知识小百科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根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生前的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于1981年设立的,是中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当时,茅盾先生曾捐资25万元。茅盾文学奖每4年评选一次,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等曾获奖。
◆茅盾手迹
新月派代表徐志摩
徐志摩,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的诗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瑰宝。
◆徐志摩像
◆《再别康桥》手稿
延伸阅读
何为新月派?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主要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该诗派大体上可以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的新月派,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多产作家张恨水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多部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等,共近4000万字。他不仅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畅销的作家,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
◆张恨水纪念馆
◆《啼笑因缘续集》书影
延伸阅读
张恨水小说搭鹊桥
在常德激战时,张恨水就在重庆《新民报》上赞扬我方师长余程万堪比唐代的张巡。
然而,常德会战后,有人竟对余程万师长进行攻击。对此,余程万深感委屈,派了两个参谋带了全部作战资料找到张恨水,请他根据实战情况写一部纪实小说,以告天下。张恨水答下来并创作了当时第一部完整表现抗战重大战役的小说《虎贲万岁》。
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一位苏州姑娘被余程万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业绩深深感动,爱上了这位勇敢的军人,千方百计要嫁给余程万。据说,这“千方百计”的精神与过程很让人感动。本来,这只能是一幕单相思,不料天从人愿,恰逢余夫人亡故,位置空缺,苏州姑娘得以如愿。如此这般,一部小说还真搭成一座鹊桥。
散文大师朱自清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朱自清和夫人的合影
◆朱自清故居
延伸阅读
不领美国救济粮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拒绝美援面粉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后来,先生的病情日益恶化,临终前,仍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表现了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朱自清雕塑像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目前,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赞誉。
◆老舍像
◆话剧《茶馆》剧照
延伸阅读
老舍之死
1962年开始,许多文艺作品遭到批判,老舍停止了《正红旗下》的创作。1965年3月4月,老舍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回国后,将旅日见闻写成长篇散文《致日本作家的公开信》,但没有获准发表,老舍只得被迫停笔。1966年8月23日,本应在家继续休养的老舍,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迫下跪,惨遭侮辱毒打。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联,又因“对抗红卫兵”,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直至24日凌晨。24日清晨,老舍回到家中后,独自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自沉于太平湖中。
爱的“使者”冰心
冰心一生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了全社会和全人类,被称作“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
◆冰心像(1923年于美国)
◆冰心手迹
知识小百科
冰心奖
以严格公正和权威著称的冰心奖,是我国惟一的国际华人儿童文学艺术大奖,分为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冰心艺术奖冰心摄影文学奖4个奖项,全世界华文文章都可参与评比,获奖者遍布全世界。历届获奖者不仅有港澳台地区的作家,还包括外国作家。
冰心奖的创办时间是1990年。冰心奖的奖杯上有两只铜鸟栖落在黑色的大理石底座上,小鸟仰着脖,张着嘴,急切地望着大鸟,大鸟伸长脖子,头低垂下来,嘴叼着食物喂进小鸟口中。这个形象取材于冰心的一件纪念品,体现了母爱的主题。
沈从文与《边城》
沈从文一生写下了很多部小说和散文集,其中,《边城》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边城》奠定了沈从文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沈从文像
◆《边城》书影
延伸阅读
多产作家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过30多部短篇小说集和6部中长篇小说,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现代女作家丁玲
丁玲以其独到的女性视角女性心理女性笔触,在其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在最深的层次里深切关注着女性的命运,思考着女性的前途,探索着女性的出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丁玲军装照
◆丁玲青年时雕塑像
延伸阅读
丁玲写作生活的开始
1924年的夏天,丁玲决心走向一个新天地,她离开上海登车北上,在北京住了下来。一个刚刚20岁的少女,心里装着多少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啊。她到北大读旁听生,又去私人画室学画,还曾尝试当演员,但处处碰壁。世上有那么多条路,丁玲却找不到自己应该走的路。她要发泄,要倾诉,又找不到可以发泄和倾诉的对象。看到胡也频沈从文他们常常伏在那里写诗,写小说,她忽然想,我为什么不来试一试呢?于是,她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感受一古脑地倾泻到稿纸上,写出了她的第一篇小说《梦珂》。
人民作家巴金
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为后人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的卢梭。
◆《随想录》书影
◆电影《家》剧照
延伸阅读
巴金通晓九门外语
巴金通晓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日文朝鲜文越南文和世界语,因此他也是个出色的翻译家,他在生前翻译了许多作品,并且常常习惯译一本书参考不同版本,比如《父与子》就用了俄文原版1种德译本和4种英译本。“文革”期间,无书可读的巴金便读英文版和德文版的《毛主席语录》,甚至在批判会上,巴金就在下面低着头背法文,工宣队听到巴金自言自语地念外文,便抢过巴金的书,一看封面是红色的,便只好不了了之。
诗坛泰斗艾青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诗作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他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法国授予他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塑像
◆《献给乡村的诗》书影
知识小百科
“艾青”笔名的由来
艾青在1933年写了其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又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海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之后“艾青”这个名字轰动全国,家喻户晓,然而他的真名倒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大堰河》初版封面
天才作家钱钟书
钱钟书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在一个风气开通历史转型时期的特殊结晶。他是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的一个杰出象征,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钱钟书像及其手迹
◆《围城》书影
延伸阅读
幽默才子钱钟书
在清华读书期间,钱钟书的一位叫许振德的男同学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振德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直到若干年后,居住在美国的许振德每提起旧事,还禁不住哈哈大笑。
文学“洛神”萧红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近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于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生死场》书影
◆萧红故居
知识小百科
中国现代十大才女
庐隐(18981934),著有《海滨故人》《灵海潮汐》《曼丽》《东京小品》。
苏雪林(18991999),著有《青鸟集》《蝉蜕集》《归鸿集》《绿天》《我的生活》。
冰心(19001999),著有《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石评梅(19021928),著有《涛语》《偶然草》。
陆小曼(19031965),著有《大诗人泰戈尔在我家》《秋叶》《哭摩》。
林徽因(19041955),著有《钟绿》《绣绣》《蛛丝与梅花》《窗子以外》。
丁玲(19041986),著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记》等。
萧红(19111942),著有《跋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张爱玲(19201995),著有作《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等。
三毛(19431991),著有《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萧红故居门前雕塑
杨沫和《青春之歌》
杨沫的《青春之歌》于1958年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青春之歌》书影(中文版)
◆《青春之歌》书影(英文版)
延伸阅读
幕后故事
《青春之歌》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主要写“九一八”事变至“一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作为小说主人公,所以作品问世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有人在“左”的观念支配下对作者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虽然茅盾何其芳等名家都写了为《青春之歌》辩护的文章,但“左”的批评还是令杨沫对《青春之歌》作了较大修改。“文化大革命”中《青春之歌》被定为毒草,作者被打成反革命作家。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作者和作品才得以平反,重见天日。
◆《青春之歌》书影(俄文版)
说不尽的张爱玲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的作品,与政治民族这些大命题无关,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
◆一代才女张爱玲
◆《流言》书影
延伸阅读
那些美好的句子
1。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爱》
2。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半生缘》
3。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公寓生活记趣》
◆张爱玲故居
武侠小说“泰斗”金庸
金庸是新武侠小说最杰出的的代表作家,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武林泰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射雕英雄传》剧照
◆金庸题词:华山论剑
延伸阅读
“金迷”必读书目
《飞狐外传》《笑傲江湖》《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连城诀》《神雕侠侣》《天龙八部》《侠客行》《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白马啸西风》《碧血剑》《鹿鼎记》《鸳鸯刀》。
武侠小说巨匠古龙
古龙一生创作的武侠小说多达六十余部,称他为“武侠小说巨匠”一点也不为过。古龙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成就在中国的文学界与影视界都堪称伟大。
◆古龙像
◆《绝代双骄》书影
延伸阅读
古龙小说与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的深度,体现在作家对具体历史文化问题的理性思考,读者获得的理性启迪,是一种理性的深度;古龙小说的深度,则体现在作家对人生残酷性纯然感性的把握,读者获得的感情冲击,是一种诗性的深度。
◆《孔雀翎》书影
台湾女作家琼瑶
提及香港和台湾两地的爱情小说,琼瑶是一个横跨30多年的“品牌”。她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热播于两岸三地,赚尽了无数少男少女的眼泪。
◆《烟雨蒙蒙》书影
◆《几度夕阳红》书影
延伸阅读
《窗外》背后的故事
琼瑶的《窗外》,基本上是反映她自己早年中学时代恋爱经历的自传,而琼瑶当年的师生恋受到了母亲的阻止,所以影片《窗外》开拍后也就受到了来自于琼瑶母亲方面的压力。1964年,由陆建业创办的建业公司买下了《窗外》的电影版权,并将其拍成黑白电影,琼瑶的母亲躺在床上绝食,琼瑶则在母亲的床前跪了几天几夜,才将此事平息下来。没料到8年之后,陆建业又要拿出《窗外》重拍,琼瑶母亲此时已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最后,琼瑶同意电影公司继续拍摄《窗外》,但禁止在台湾公映。1973年《窗外》完成后,由嘉禾代理,在香港进行了首映式,并在全东南亚相继发行。女主角扮演者林青霞凭其清纯的形象一炮而红,最终成为一代巨星。
永远的三毛
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的54个国家,三毛的文字俏皮而又灵动,三毛的文章浅显而又深邃,吸引了众多两岸三地的读者,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走了,可她留下的作品在我们心中成了永恒。
◆三毛祖居
◆《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书影
延伸阅读
三毛与荷西
台湾作家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缠绵悱恻,尽管两人都已逝去,但他们仍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爱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识在西班牙,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两人常常一起看电影逛公园。一天,荷西对三毛说:“你等我6年,我有4年大学要读,还有2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后来两人分手了。按照承诺,以后的6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这其间三毛去了德国美国。6年后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并于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痛不欲生的三毛几次试图自杀,终因亲情难舍而止步。然而,数年后三毛还是自缢于医院,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撒哈拉的故事》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