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天眼通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拂水龙吟凤梧扬最新章节!
江宁府城西凊凉寺方丈禅室中,设有一榻一几,矮几上置有笔墨纸砚,几边坐有一老僧,清癯慈和的脸上眉发灰白,正是主持方丈文益大师。
文益望着跪坐在面前蒲团上的明无僧人,言道:“明无意欲何往?”
原来明无那天与楚南风分别后,便来到清凉寺听文益大师讲法。在寺中停留两天后,便向文益辞行,当听得文益问话,合什答道:“小僧心有所欲,想入世参悟。”
“善哉,善哉。一切无为法观自有为行……”文益大师点了点头,“岀家人明六根之因,辨六尘之恶,断六识之果是为持戒所成。你有入世见悟之心,想是已去抑入忘,善中见恶了。”
明无道:“望请大师指点。”
“可记得那日山神庙中老衲之言?那僧人避而不见出家前的母亲,是为以抑断缘,而非明心忘尘……如那老人家所言,即能行善他人粥食,何恶于父母一面?”
望着默然不语的明无,文益又道:“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处处见法,不忘则思,思则见心;心起意生,意欲则见性;仕人之于功名,商贾之于金银,是为本性否?”
明无一年前尚可为了“血灵芝”去投身军伍,但换此时却是万万不能,听得楚南风,文益之言后,悟得武学之道所障,心境自也通彻,当下答道:“若雨中伞,雪中裘。”
文益微微一笑:“求有所行,行有所果;行为枝根,可生诸果;诸果诸应,诸应诸果;明无可知果在何处?”
明无若有所悟:“果非果,行即果。”
文益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道:“行则有应,应期难料,国以律法抑恶,亦如佛法劝善。然有佛家弟子曲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置国法为下,藏恶于佛门,或有些佛宗为求香火旺盛,收纳无缘佛法之人,扩田占地,反失却佛家真意,使我佛遭劫蒙难……”
明无一时迷惑,低头合什道:“罪过,罪过,南无阿弥陀佛。”
“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间,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大唐武帝会昌年间,我佛门已历三次法难,然……”文益望着明无一眼,略一停顿,转了话题道:“明无你有入尘见障破疑之心,倒是与老衲所修之法有缘,老衲欲传你“天眼通”之法,你可否愿意修习?”
明无略显一怔,复是一喜,忙俯首便拜:“弟子明无参见师父。”他本跪坐在文益身前的蒲团上,纳头叩拜,双手已及文益盘脚之前。
文益伸手一托,轻笑一声:“明无不必如此称呼,若说武学修为,你倒高出老衲甚多。”
明无忙合什道:“弟子不敢。”
他武功虽高,若论佛法见地却是不如文益,心知“天眼通”之法并非是武学传承那般简单。
“武学修为到了金身境之时,自会生成了“神境通”,而“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则是有经文书籍所载,但所成者寥寥无己,自是与修习者的道心有关,明无你心中处处求佛,眼中自也处处见佛,甚与“天眼通”大法有缘……入缘受法,亦是有行应业果,若受其法,当护其道,亦得其应。”
“弟子愿意。”明无自也知大法有道,若失道心,必遭反噬之应。
文益见他神色坚定,点头嘉许道:“善哉,善哉,你可听过“漏尽通”神通大法?”
明无道:“弟子听说过,若悟得此法,有窥遮天机之能。”
文益微微一笑,“若说窥得天机之能,也不尽然。北魏太武法难之时,此法方为世人所知,是一位天竺而来的僧人,身兼“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三大神通……你可知这僧人来中土之意?”
明无自是不知,便摇了摇头。
“阿弥陀佛,佛门弟子无有善中见恶之能,曲解佛法真谛,行尘俗争名逐利之举,虚妄香火愿念之力,使因果业报缘法失真,引来了怨道,致佛门蒙难遭劫,而这修有“漏尽通”之人,想是能窥探灭佛气运变化,却是消劫之人自居……”
“消劫之人?”明无疑惑道。
“佛门因劫难而使诸多大法真经受毁失传,若无真经传世,我佛岂能见真,故而这怀有‘漏尽通’的佛门高僧便想入世消难去劫。”
“然这佛难之应,是应在帝王之人身上,便也应劫而生出了护道之人……这护道人并非是护那怨道,而是护帝王之人的龙气运道。”
“那天竺僧人以“漏尽通”大法,从天象窥出我佛有劫难之时,便在寻找龙脉,想破去这太武帝的气运,却从而发现了护道人的存在。”
“但知太武帝的气运有护道人加持,天竺僧人便是想先除去这护道之人,却是花费了四年时间,才找到了护道人,二人斗智斗勇,终是玉石俱焚,当这护道人死后,太武帝气运也自衰退,一年后自也被人刺杀而亡。”
“那僧人习有“宿命通”、“漏尽通”,何以花了四年时间,才找到太武帝气运的护道之人?”明无大为不解。
“此中原因却是不知,这也是老衲刚刚所言“漏尽通”未必能窥尽天机之处,想必这护道人亦有神通能遮掩自己身上护道之气吧……”文益摇了摇头,顿了一下,又道:“但这劫数却未因护道人死去而消,北周建德、大唐会昌又有两次法难入世。”
明无身在佛门,对于法难自也有耳闻,只道是帝王之人个人喜好所为,但听文益所言却是大有隐情,心中大为吃惊,“这是为何?难道又是佛门弟子……”
他本想说是佛门之人修行不善又招惹而生劫难,但想不妥便停口不言。
“按说消劫之人此举并无不妥,除去护道人,断开帝王气运的加持之力,使灭佛之举的帝王气衰而亡,佛难自也因此而消……殊不知这怨道犹如一潭之水,虽是泄去了部分,仍旧有余水积潭,时日一到,又自重生入世,是为怨道不消,在劫难逃……”
“怨道不消,在劫难逃?”明无一时困惑,疑道:“那如何才能消去?”
文益摇了摇头,沉吟片刻道:“运道之数,若非天意使然,必不久存。这怨道乃人心怨念所致,天意使之入世,自有它消去之时,并非是强行而消便可。”
“而护道之人虽说是护帝王气运,其实却是护天意之道,他若非自然消亡,便是怨道未消,待有帝王五行与之契合,又会重生,而重生之时自也带着灭佛之劫而来……若使佛难不复重生,以老衲所见,应是顺应天意,让之自然消去……”
“那佛门真经……”明无欲言又止。
“天意使然,非人力可阻。”文益但显苦笑,“当时太平真君法难之时,若非消劫人阻止,想那怨道气数一尽,自会消去,断不会有日后的两次法难,而使寺庙的藏经数次受毁流失……若让它再重生几次,我佛大法真经恐是要荡然无存,届时佛家弟子将是无以修真了,纵使有了信徒,功德却是难积……日子一久,佛门自也不复存在了。”
明无若有所思之中,又听文益接言道:“于佛门之中,能窥岀灭佛之气之人,除了身怀“漏尽通”,还有就是“天眼通”神通之人。”
明无但想文益此下传“天眼通”功法与自己,必是与佛难有关,不由得心头一震。
“去年老衲曾夜观天象,发现天降祥气于中原之地,其气中亦有灭佛之气……那时老衲便赶去祥气所应之地,岂知以“天眼通”之神通,竟也寻它不得,想是怀有“漏尽通”之人用神通大法遮盖了龙气。”
明无略一犹豫:“为何不是朝堂司天监之人?或是道家……”
“阿弥陀佛,大象即成,“天眼通”之法虽不能尽窥其真,却也是能窥探一丝迹像,除非“漏尽通”无缺不补之能,方可将其遮掩,至于道家……佛难数度发生,从未有道家之人插手此事,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明无闻言但觉有理,便是点了点头。
文益微微一笑:“老衲传你“天眼通”,是要你去找那护道人……”
“啊?”明无便是一惊。
“保护这护道人,不为消劫人所害,让怨道自然消亡,使这灭佛之劫不复重生。”
“这……弟子恐难胜任,师父何以不亲自出手?”明无惶恐道。
文益闻言叹了一声,道:“那消劫之人武学已是金身境修为,岂是老衲所能阻挡,再说老衲未必会等到那一天……”
“师父……”明无大惊。
文益笑道:“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是为我佛门弟子所修之道,明无你何以会放不下?”
明无惊色一敛,肃然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这灭佛之气伏在祥气之中,又与地脉龙气相应,这龙脉初显……想是应在某个新帝身上,而那护道人,待这帝王登基之时,其身上之气方能显现,若非有别的神通遮掩自也能寻到……”
“若此时这护道人就是眼前,以师父的“天眼通”可是识得?”
文益摇了摇头,却也不作答,闭目思索一会,突睁两眼望着明无道:“你且凝神静气……”
明无一愣,但见文益神色肃然,忙盘脚入定,只觉文益一指按住自己天关,心头一震,“神境通”应觉而生,气机护住周身,自也弹开了文益手指,但听文益喊道:“静心入定。”
明无自非信不过文益,只是天关仍开闭诸脉经穴要处,自我保护意识之下,自也震开了文益手指,但听文益喊声,心中苦笑之下便是凝神入定。
但觉文益手指复按在天关上,有一丝气机缓缓而入,走任督二脉,行阴、阳跷脉,十数息后,待文益手指离开,明无睁眼一看,但觉眼前一片潦黑,不由得失声惊道:“这是为何?”言岀之后,似觉失态,忙口诵佛号,闭目合什。
文益轻笑道:“以你的修为自应知道老衲封了你的任、督、阴跷,阳跷之经脉,你若要冲开倒也不难。”
明无心知这必然与修习“天眼通”有关,低首合什:“弟子愚钝,望师父指点。”
“这六个月内,你就在本寺藏经阁闭关,修习期间不可见到日月之光,以老衲所传之法打开所封经脉,到时即便闭目亦能视物,才算是入了“天眼通”门槛。”
接着将修习“天眼通”功法口诀授与明无,待明无将口诀记下,便引着明无到了藏经阁,入了阁中地窖,吩咐两个僧人替明无守关护法。
一一一一一一一
秦淮河中一艘长有两丈的画舫上,洛逍遥与萧慕云、古横山三人正坐在舱中,面前的矮几上放着一些蒸蟹、河鱼等酒菜,透过随风轻荡的珠帘欣赏着两岸的灯火通明的风景。
原来洛逍遥三人来到江宁府已近戌时,想着此时不便去清凉寺寻访明无的下落,便到了通宝阁分阁,而分阁长老受武望博调遣去了幽州,三人便在原长老所住的别院落脚。
洛、萧二人从未到过江宁府,虽是天色已晚,但见街上人来人往,灯火辉煌,却与中原之地不同,二人少年心性,自也想上街逛逛,欣赏江南繁华夜景,而领略江宁府的夜景莫过于秦淮河畔,分阁主事便让箭卫找了一艘画舫,带三人到秦淮河畔一游。
此时已是下弦月,月亮尚未岀来,秦准河上的画舫灯火更显眼花撩乱,船舫往来穿行,丝竹曲声中,夹杂着文人酒客的喧笑,一片繁华承平之色。
萧慕云望着两岸的景色,笑道:“听闻江南富庶繁华,今日一见诚然如此。古长老,我见这河上船舫来来往往不下两三百艘,每艘舫中皆有人饮酒听曲,难道是天天如此?”
“南唐皇帝喜欢作词吟诗,许多文人便纷拥而至,又盛产盐、茶、丝绸,行商坐贾更是不缺银两,附庸风雅之下自与文人雅士一起吟诗弄月,而这秦淮两岸行院……”古横山似觉不妥,便止口不言。
这秦淮十里,胭脂长街聚集着诸多青楼行院,即使是冬天亦是有人呼朋唤友在船舫上饮酒作乐,而大的行院为迎合官贵的需求,多配有自己行院的画舫在河上。
更有许多不愿受行院鸨母压榨的青楼女子,付金赎身自立门户,购买画舫在河上卖笑营生,而这些事情古横山自也不便对萧慕云言谈。
萧慕云听他语气,似有所觉,浅浅一笑,也不再追问,伸手剥开面前的湖蟹,挑起蟹黄沾上姜汁,轻尝起来,但觉膏若凝脂,唇齿留香,直呼味美,倒上花雕招呼洛、古二人品蟹饮酒。
她是契丹女子,习俗与汉人不同,自也学会喝酒,喝上三五斤花雕却是在她酒量之内,洛逍遥、古横山但见她开心,便也与她推杯换盏,饮将起来。
伴随着河上飘荡的一簇簇荷花灯,画舫渐渐远离喧闹的地段。只见前面近十余丈处,缓缓行驶着一艘倘大的画舫,舱顶有一凉亭,垂着水晶珠帘,透出的灯光,依稀可见亭中有人正推杯换盏,尝菜饮酒,前面三面环栏的敞台,亦见有几位手持宫灯的侍女跪坐栏边。
三人所乘的画舫靠近那大舫之时,便听敞台上传来一阵琴声,如珠玉入水,清灵荡心,恍置身幽谷洞潭中,复如百鸟争鸣,却是此消彼扬,丝丝入扣,缕缕怡神;若水曲踠流淌,似凤漫舞九天,声扬处如高山飞瀑,凤鸣云霄,弦荡音飘,渺渺而消,意境令人流连难舍。
这琴曲是为巜游春》、巜渌水》,仍蔡邕所创五弄中的曲调,抚弹者将这二曲连奏,虽同属宫声,但能行云流水般的畅连,使之如同一曲,已是不易,更将琴音丝缕尽意,令人身临其境,琴技当属天下一流。
萧慕云精通音律,心中不由大为赞叹,望着身侧的画舫道:“想不到竟有人能将巜游春》、巜渌水》弹得如此引人入胜。”
洛逍遥、古横山二人虽不精通音律,但听琴音扣人心弦,自也是心生赞叹,听了萧慕云言语,古横山对着站在舱口的箭卫言道:“去吩咐舟子慢点行船,与隔壁画舫同行,或能再听一两弄好曲,哈哈……”
此时但听隔壁画舫上一片叫好声,紧接着听到有位男子言道:“好、好、水仙姑娘的琴技果然不凡,琴声悠悠令本公子连流忘返,来呀,给水仙姑娘倒酒,本公子要敬水仙姑娘一杯,哈哈……”
甫一会儿,便听一位女子言道:“小女子多谢刘公子了。”
想是已将酒敬完,但听那刘公子又道:“水仙姑娘不仅琴艺过人,容颜更是令人一见倾心,来、来陪本公子坐坐……”
便闻那水仙道:“小女子略通音律,却是不胜酒力,不能陪刘公子饮酒,望刘公子见谅,小女子……啊……”
接着又是一声惊叫,又闻水仙道:“刘公子请自重……”
“自重?诸位,听到没有,哈哈……一位青楼女子叫本公子自重,水仙姑娘,你是不是以为你还是花魁?有人护你捧你,哈哈……本公子今晚不但要你陪着喝酒,还要与水仙姑娘同床共枕,哈哈……”
便听一阵哄笑之声响起,洛逍遥闻言眉头微皱,却见萧慕云已起身步出舱外,又闻那水仙一声惊叫:“放开我、放开……”
只见舱外的萧慕云身影一闪,已然向那画舫的顶上的敞台掠去,洛逍遥一愣,忙与古横山起身赶岀舱外,但听那敞台上传来萧慕云的娇叱声,在几位侍女的惊呼之中,一团黑影从敞台飞出,“扑通”落入水中,水花四溅,借着舫廊灯火望去,一个汉子挣扎着浮出水面,又听一惨叫声响起,却是那刘公子的声音。
洛逍遥与古横山心恐萧慕云有失,皆纵身向那船舫的敞台掠去,身影落定,便见萧慕云伸手扶起身边一白衫女子,那女子年约二十,清丽的容颜带着泪花,使人心生怜悯,想必她就是刘公子口中的水仙姑娘。
亭柱前的敞台木板上,正趴着一位身着绸袍、年有二十余岁的富家公子,应是那刘姓公子无疑。只见他嘴角淌血,身前台板上有两颗带血断牙,想是被萧慕云一掌拍落,亭内的圆桌边,坐着三位目瞪口呆书生打扮之人。
但听一阵脚步声,亭中的楼梯门奔出三位劲装汉子,望见台板上趴着的刘公子,顿时一脸惊状,其中一人口喊“公子”奔前相扶,另俩人却是抽刀奔向洛逍遥,一左一右砍来。
古横山冷哼一声,闪身向前,右手一拳击出,左手反腕一抓,右边的汉子刀未砍下,便觉胸口一痛,不由得连退数步,撞向亭中圆桌,“咣当”数响,碟杯纷飞,在那几位文人惊叫声中,圆桌翻倒而落。
而左边的汉子,但觉手臂一麻,佩刀自也握之不住,身子一轻,眼前人影晃动,天旋地转,竟被古横山抡起丢落河中。
那扶着刘公子而起的汉子大惊失色,对着古横山喊道:“你……你可知我家公子是谁,胆敢……”话音未落,却便欺身而至的古横山捏住脖颈,身子腾空,亦被扔在河中,一时间敞台上鸦雀无声。
萧慕云望着脸带泪珠的水仙笑道:“水姑娘莫怕,待将这恶徒扔入河中喂鱼,为姑娘出气……”
那刘公子身靠亭柱,捂着已经红肿的左颊,惊恐着支吾道:“你敢……你们可知道本公子仍……”但见古横山双眼一瞪,却也吓了不敢再说。
萧慕云心想这刘公子应是南唐官宦子弟,略一思索,拉起水仙的玉手道:“水姑娘琴艺高超,资容清丽,何必委身在这污尘之中。”
靠近水仙俯耳轻言:“姑娘家在何处,不若先随我离开此地?”自是心恐自己三人离开后,水仙会遭这刘公子报复。
却见水仙摇头道:“小女子仍犯官之后,入了乐藉,只是不愿曲意奉迎……遭人报复遣入“环春阁”中,尚有一个妹妹沦落教坊之中。”言下之意自是怕连累妹妹。
这名唤水仙的姑娘,正是不久前李弘冀款待萧雁北之时所邀请弹奏琴曲之人,她本是官家小姐,其父得罪朝中权贵,被抄家入的乐藉,沦为官妓,她性情刚烈不愿屈身侍人,便被遣入青楼行院‘环春阁’,但亦是卖唱不卖身,不料这刘公子却欲强行欺凌。
萧慕云岀身官贵之家,自也明白其中厉害干系,闻言之下望了那刘公子一眼,向古横山使了一个眼色,古横山心知她的意思,便盯着刘公子道:“报出你的家世……”
那刘公子但听古横山相问,以为洛逍遥等人也是欺软怕硬之辈,定了定惊魂,擦拭一下嘴角的血迹,硬气道:“家父仍我大唐龙虎军左厢指挥使……”
古横山未等他将话讲完,身形一动,冷哼一声,便将他脖子捏住,冷眼扫向亭中几个发抖的文人,但见那三个文人点头,心知这刘公子所言不虚,便将手一紧,沉声道:“若是这水仙姑娘日后少了一根汗毛,我便去你宅中将你阉了,明白吗?”
这刘公子本以为古横山等人会忌惮他的家世,未料古横山等他报出家门之后,反倒恶狠狠警告,心中大惊,脖子被掐之中只得‘唔唔’着点头,表示听明白古横山之言。
萧慕云拍了拍水仙的玉手,“水仙姑娘放心,这恶徒若是再欺负与你,我便杀了他……”
望着一直含笑不语的洛逍遥,嘴角微扬,轻笑一声,“这花雕酒劲恰好,嘻嘻。”脚下一点,纵身掠向自己所乘的船舫,洛、古二人相视一笑,点了点头,也自向那画舫纵身跃去。
江宁府城西凊凉寺方丈禅室中,设有一榻一几,矮几上置有笔墨纸砚,几边坐有一老僧,清癯慈和的脸上眉发灰白,正是主持方丈文益大师。
文益望着跪坐在面前蒲团上的明无僧人,言道:“明无意欲何往?”
原来明无那天与楚南风分别后,便来到清凉寺听文益大师讲法。在寺中停留两天后,便向文益辞行,当听得文益问话,合什答道:“小僧心有所欲,想入世参悟。”
“善哉,善哉。一切无为法观自有为行……”文益大师点了点头,“岀家人明六根之因,辨六尘之恶,断六识之果是为持戒所成。你有入世见悟之心,想是已去抑入忘,善中见恶了。”
明无道:“望请大师指点。”
“可记得那日山神庙中老衲之言?那僧人避而不见出家前的母亲,是为以抑断缘,而非明心忘尘……如那老人家所言,即能行善他人粥食,何恶于父母一面?”
望着默然不语的明无,文益又道:“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触处处见法,不忘则思,思则见心;心起意生,意欲则见性;仕人之于功名,商贾之于金银,是为本性否?”
明无一年前尚可为了“血灵芝”去投身军伍,但换此时却是万万不能,听得楚南风,文益之言后,悟得武学之道所障,心境自也通彻,当下答道:“若雨中伞,雪中裘。”
文益微微一笑:“求有所行,行有所果;行为枝根,可生诸果;诸果诸应,诸应诸果;明无可知果在何处?”
明无若有所悟:“果非果,行即果。”
文益点了点头,沉思片刻道:“行则有应,应期难料,国以律法抑恶,亦如佛法劝善。然有佛家弟子曲解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意,置国法为下,藏恶于佛门,或有些佛宗为求香火旺盛,收纳无缘佛法之人,扩田占地,反失却佛家真意,使我佛遭劫蒙难……”
明无一时迷惑,低头合什道:“罪过,罪过,南无阿弥陀佛。”
“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年间,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大唐武帝会昌年间,我佛门已历三次法难,然……”文益望着明无一眼,略一停顿,转了话题道:“明无你有入尘见障破疑之心,倒是与老衲所修之法有缘,老衲欲传你“天眼通”之法,你可否愿意修习?”
明无略显一怔,复是一喜,忙俯首便拜:“弟子明无参见师父。”他本跪坐在文益身前的蒲团上,纳头叩拜,双手已及文益盘脚之前。
文益伸手一托,轻笑一声:“明无不必如此称呼,若说武学修为,你倒高出老衲甚多。”
明无忙合什道:“弟子不敢。”
他武功虽高,若论佛法见地却是不如文益,心知“天眼通”之法并非是武学传承那般简单。
“武学修为到了金身境之时,自会生成了“神境通”,而“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则是有经文书籍所载,但所成者寥寥无己,自是与修习者的道心有关,明无你心中处处求佛,眼中自也处处见佛,甚与“天眼通”大法有缘……入缘受法,亦是有行应业果,若受其法,当护其道,亦得其应。”
“弟子愿意。”明无自也知大法有道,若失道心,必遭反噬之应。
文益见他神色坚定,点头嘉许道:“善哉,善哉,你可听过“漏尽通”神通大法?”
明无道:“弟子听说过,若悟得此法,有窥遮天机之能。”
文益微微一笑,“若说窥得天机之能,也不尽然。北魏太武法难之时,此法方为世人所知,是一位天竺而来的僧人,身兼“宿命通”、“神境通”、“漏尽通”三大神通……你可知这僧人来中土之意?”
明无自是不知,便摇了摇头。
“阿弥陀佛,佛门弟子无有善中见恶之能,曲解佛法真谛,行尘俗争名逐利之举,虚妄香火愿念之力,使因果业报缘法失真,引来了怨道,致佛门蒙难遭劫,而这修有“漏尽通”之人,想是能窥探灭佛气运变化,却是消劫之人自居……”
“消劫之人?”明无疑惑道。
“佛门因劫难而使诸多大法真经受毁失传,若无真经传世,我佛岂能见真,故而这怀有‘漏尽通’的佛门高僧便想入世消难去劫。”
“然这佛难之应,是应在帝王之人身上,便也应劫而生出了护道之人……这护道人并非是护那怨道,而是护帝王之人的龙气运道。”
“那天竺僧人以“漏尽通”大法,从天象窥出我佛有劫难之时,便在寻找龙脉,想破去这太武帝的气运,却从而发现了护道人的存在。”
“但知太武帝的气运有护道人加持,天竺僧人便是想先除去这护道之人,却是花费了四年时间,才找到了护道人,二人斗智斗勇,终是玉石俱焚,当这护道人死后,太武帝气运也自衰退,一年后自也被人刺杀而亡。”
“那僧人习有“宿命通”、“漏尽通”,何以花了四年时间,才找到太武帝气运的护道之人?”明无大为不解。
“此中原因却是不知,这也是老衲刚刚所言“漏尽通”未必能窥尽天机之处,想必这护道人亦有神通能遮掩自己身上护道之气吧……”文益摇了摇头,顿了一下,又道:“但这劫数却未因护道人死去而消,北周建德、大唐会昌又有两次法难入世。”
明无身在佛门,对于法难自也有耳闻,只道是帝王之人个人喜好所为,但听文益所言却是大有隐情,心中大为吃惊,“这是为何?难道又是佛门弟子……”
他本想说是佛门之人修行不善又招惹而生劫难,但想不妥便停口不言。
“按说消劫之人此举并无不妥,除去护道人,断开帝王气运的加持之力,使灭佛之举的帝王气衰而亡,佛难自也因此而消……殊不知这怨道犹如一潭之水,虽是泄去了部分,仍旧有余水积潭,时日一到,又自重生入世,是为怨道不消,在劫难逃……”
“怨道不消,在劫难逃?”明无一时困惑,疑道:“那如何才能消去?”
文益摇了摇头,沉吟片刻道:“运道之数,若非天意使然,必不久存。这怨道乃人心怨念所致,天意使之入世,自有它消去之时,并非是强行而消便可。”
“而护道之人虽说是护帝王气运,其实却是护天意之道,他若非自然消亡,便是怨道未消,待有帝王五行与之契合,又会重生,而重生之时自也带着灭佛之劫而来……若使佛难不复重生,以老衲所见,应是顺应天意,让之自然消去……”
“那佛门真经……”明无欲言又止。
“天意使然,非人力可阻。”文益但显苦笑,“当时太平真君法难之时,若非消劫人阻止,想那怨道气数一尽,自会消去,断不会有日后的两次法难,而使寺庙的藏经数次受毁流失……若让它再重生几次,我佛大法真经恐是要荡然无存,届时佛家弟子将是无以修真了,纵使有了信徒,功德却是难积……日子一久,佛门自也不复存在了。”
明无若有所思之中,又听文益接言道:“于佛门之中,能窥岀灭佛之气之人,除了身怀“漏尽通”,还有就是“天眼通”神通之人。”
明无但想文益此下传“天眼通”功法与自己,必是与佛难有关,不由得心头一震。
“去年老衲曾夜观天象,发现天降祥气于中原之地,其气中亦有灭佛之气……那时老衲便赶去祥气所应之地,岂知以“天眼通”之神通,竟也寻它不得,想是怀有“漏尽通”之人用神通大法遮盖了龙气。”
明无略一犹豫:“为何不是朝堂司天监之人?或是道家……”
“阿弥陀佛,大象即成,“天眼通”之法虽不能尽窥其真,却也是能窥探一丝迹像,除非“漏尽通”无缺不补之能,方可将其遮掩,至于道家……佛难数度发生,从未有道家之人插手此事,想必这次也不例外。”
明无闻言但觉有理,便是点了点头。
文益微微一笑:“老衲传你“天眼通”,是要你去找那护道人……”
“啊?”明无便是一惊。
“保护这护道人,不为消劫人所害,让怨道自然消亡,使这灭佛之劫不复重生。”
“这……弟子恐难胜任,师父何以不亲自出手?”明无惶恐道。
文益闻言叹了一声,道:“那消劫之人武学已是金身境修为,岂是老衲所能阻挡,再说老衲未必会等到那一天……”
“师父……”明无大惊。
文益笑道:“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是为我佛门弟子所修之道,明无你何以会放不下?”
明无惊色一敛,肃然道:“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这灭佛之气伏在祥气之中,又与地脉龙气相应,这龙脉初显……想是应在某个新帝身上,而那护道人,待这帝王登基之时,其身上之气方能显现,若非有别的神通遮掩自也能寻到……”
“若此时这护道人就是眼前,以师父的“天眼通”可是识得?”
文益摇了摇头,却也不作答,闭目思索一会,突睁两眼望着明无道:“你且凝神静气……”
明无一愣,但见文益神色肃然,忙盘脚入定,只觉文益一指按住自己天关,心头一震,“神境通”应觉而生,气机护住周身,自也弹开了文益手指,但听文益喊道:“静心入定。”
明无自非信不过文益,只是天关仍开闭诸脉经穴要处,自我保护意识之下,自也震开了文益手指,但听文益喊声,心中苦笑之下便是凝神入定。
但觉文益手指复按在天关上,有一丝气机缓缓而入,走任督二脉,行阴、阳跷脉,十数息后,待文益手指离开,明无睁眼一看,但觉眼前一片潦黑,不由得失声惊道:“这是为何?”言岀之后,似觉失态,忙口诵佛号,闭目合什。
文益轻笑道:“以你的修为自应知道老衲封了你的任、督、阴跷,阳跷之经脉,你若要冲开倒也不难。”
明无心知这必然与修习“天眼通”有关,低首合什:“弟子愚钝,望师父指点。”
“这六个月内,你就在本寺藏经阁闭关,修习期间不可见到日月之光,以老衲所传之法打开所封经脉,到时即便闭目亦能视物,才算是入了“天眼通”门槛。”
接着将修习“天眼通”功法口诀授与明无,待明无将口诀记下,便引着明无到了藏经阁,入了阁中地窖,吩咐两个僧人替明无守关护法。
一一一一一一一
秦淮河中一艘长有两丈的画舫上,洛逍遥与萧慕云、古横山三人正坐在舱中,面前的矮几上放着一些蒸蟹、河鱼等酒菜,透过随风轻荡的珠帘欣赏着两岸的灯火通明的风景。
原来洛逍遥三人来到江宁府已近戌时,想着此时不便去清凉寺寻访明无的下落,便到了通宝阁分阁,而分阁长老受武望博调遣去了幽州,三人便在原长老所住的别院落脚。
洛、萧二人从未到过江宁府,虽是天色已晚,但见街上人来人往,灯火辉煌,却与中原之地不同,二人少年心性,自也想上街逛逛,欣赏江南繁华夜景,而领略江宁府的夜景莫过于秦淮河畔,分阁主事便让箭卫找了一艘画舫,带三人到秦淮河畔一游。
此时已是下弦月,月亮尚未岀来,秦准河上的画舫灯火更显眼花撩乱,船舫往来穿行,丝竹曲声中,夹杂着文人酒客的喧笑,一片繁华承平之色。
萧慕云望着两岸的景色,笑道:“听闻江南富庶繁华,今日一见诚然如此。古长老,我见这河上船舫来来往往不下两三百艘,每艘舫中皆有人饮酒听曲,难道是天天如此?”
“南唐皇帝喜欢作词吟诗,许多文人便纷拥而至,又盛产盐、茶、丝绸,行商坐贾更是不缺银两,附庸风雅之下自与文人雅士一起吟诗弄月,而这秦淮两岸行院……”古横山似觉不妥,便止口不言。
这秦淮十里,胭脂长街聚集着诸多青楼行院,即使是冬天亦是有人呼朋唤友在船舫上饮酒作乐,而大的行院为迎合官贵的需求,多配有自己行院的画舫在河上。
更有许多不愿受行院鸨母压榨的青楼女子,付金赎身自立门户,购买画舫在河上卖笑营生,而这些事情古横山自也不便对萧慕云言谈。
萧慕云听他语气,似有所觉,浅浅一笑,也不再追问,伸手剥开面前的湖蟹,挑起蟹黄沾上姜汁,轻尝起来,但觉膏若凝脂,唇齿留香,直呼味美,倒上花雕招呼洛、古二人品蟹饮酒。
她是契丹女子,习俗与汉人不同,自也学会喝酒,喝上三五斤花雕却是在她酒量之内,洛逍遥、古横山但见她开心,便也与她推杯换盏,饮将起来。
伴随着河上飘荡的一簇簇荷花灯,画舫渐渐远离喧闹的地段。只见前面近十余丈处,缓缓行驶着一艘倘大的画舫,舱顶有一凉亭,垂着水晶珠帘,透出的灯光,依稀可见亭中有人正推杯换盏,尝菜饮酒,前面三面环栏的敞台,亦见有几位手持宫灯的侍女跪坐栏边。
三人所乘的画舫靠近那大舫之时,便听敞台上传来一阵琴声,如珠玉入水,清灵荡心,恍置身幽谷洞潭中,复如百鸟争鸣,却是此消彼扬,丝丝入扣,缕缕怡神;若水曲踠流淌,似凤漫舞九天,声扬处如高山飞瀑,凤鸣云霄,弦荡音飘,渺渺而消,意境令人流连难舍。
这琴曲是为巜游春》、巜渌水》,仍蔡邕所创五弄中的曲调,抚弹者将这二曲连奏,虽同属宫声,但能行云流水般的畅连,使之如同一曲,已是不易,更将琴音丝缕尽意,令人身临其境,琴技当属天下一流。
萧慕云精通音律,心中不由大为赞叹,望着身侧的画舫道:“想不到竟有人能将巜游春》、巜渌水》弹得如此引人入胜。”
洛逍遥、古横山二人虽不精通音律,但听琴音扣人心弦,自也是心生赞叹,听了萧慕云言语,古横山对着站在舱口的箭卫言道:“去吩咐舟子慢点行船,与隔壁画舫同行,或能再听一两弄好曲,哈哈……”
此时但听隔壁画舫上一片叫好声,紧接着听到有位男子言道:“好、好、水仙姑娘的琴技果然不凡,琴声悠悠令本公子连流忘返,来呀,给水仙姑娘倒酒,本公子要敬水仙姑娘一杯,哈哈……”
甫一会儿,便听一位女子言道:“小女子多谢刘公子了。”
想是已将酒敬完,但听那刘公子又道:“水仙姑娘不仅琴艺过人,容颜更是令人一见倾心,来、来陪本公子坐坐……”
便闻那水仙道:“小女子略通音律,却是不胜酒力,不能陪刘公子饮酒,望刘公子见谅,小女子……啊……”
接着又是一声惊叫,又闻水仙道:“刘公子请自重……”
“自重?诸位,听到没有,哈哈……一位青楼女子叫本公子自重,水仙姑娘,你是不是以为你还是花魁?有人护你捧你,哈哈……本公子今晚不但要你陪着喝酒,还要与水仙姑娘同床共枕,哈哈……”
便听一阵哄笑之声响起,洛逍遥闻言眉头微皱,却见萧慕云已起身步出舱外,又闻那水仙一声惊叫:“放开我、放开……”
只见舱外的萧慕云身影一闪,已然向那画舫的顶上的敞台掠去,洛逍遥一愣,忙与古横山起身赶岀舱外,但听那敞台上传来萧慕云的娇叱声,在几位侍女的惊呼之中,一团黑影从敞台飞出,“扑通”落入水中,水花四溅,借着舫廊灯火望去,一个汉子挣扎着浮出水面,又听一惨叫声响起,却是那刘公子的声音。
洛逍遥与古横山心恐萧慕云有失,皆纵身向那船舫的敞台掠去,身影落定,便见萧慕云伸手扶起身边一白衫女子,那女子年约二十,清丽的容颜带着泪花,使人心生怜悯,想必她就是刘公子口中的水仙姑娘。
亭柱前的敞台木板上,正趴着一位身着绸袍、年有二十余岁的富家公子,应是那刘姓公子无疑。只见他嘴角淌血,身前台板上有两颗带血断牙,想是被萧慕云一掌拍落,亭内的圆桌边,坐着三位目瞪口呆书生打扮之人。
但听一阵脚步声,亭中的楼梯门奔出三位劲装汉子,望见台板上趴着的刘公子,顿时一脸惊状,其中一人口喊“公子”奔前相扶,另俩人却是抽刀奔向洛逍遥,一左一右砍来。
古横山冷哼一声,闪身向前,右手一拳击出,左手反腕一抓,右边的汉子刀未砍下,便觉胸口一痛,不由得连退数步,撞向亭中圆桌,“咣当”数响,碟杯纷飞,在那几位文人惊叫声中,圆桌翻倒而落。
而左边的汉子,但觉手臂一麻,佩刀自也握之不住,身子一轻,眼前人影晃动,天旋地转,竟被古横山抡起丢落河中。
那扶着刘公子而起的汉子大惊失色,对着古横山喊道:“你……你可知我家公子是谁,胆敢……”话音未落,却便欺身而至的古横山捏住脖颈,身子腾空,亦被扔在河中,一时间敞台上鸦雀无声。
萧慕云望着脸带泪珠的水仙笑道:“水姑娘莫怕,待将这恶徒扔入河中喂鱼,为姑娘出气……”
那刘公子身靠亭柱,捂着已经红肿的左颊,惊恐着支吾道:“你敢……你们可知道本公子仍……”但见古横山双眼一瞪,却也吓了不敢再说。
萧慕云心想这刘公子应是南唐官宦子弟,略一思索,拉起水仙的玉手道:“水姑娘琴艺高超,资容清丽,何必委身在这污尘之中。”
靠近水仙俯耳轻言:“姑娘家在何处,不若先随我离开此地?”自是心恐自己三人离开后,水仙会遭这刘公子报复。
却见水仙摇头道:“小女子仍犯官之后,入了乐藉,只是不愿曲意奉迎……遭人报复遣入“环春阁”中,尚有一个妹妹沦落教坊之中。”言下之意自是怕连累妹妹。
这名唤水仙的姑娘,正是不久前李弘冀款待萧雁北之时所邀请弹奏琴曲之人,她本是官家小姐,其父得罪朝中权贵,被抄家入的乐藉,沦为官妓,她性情刚烈不愿屈身侍人,便被遣入青楼行院‘环春阁’,但亦是卖唱不卖身,不料这刘公子却欲强行欺凌。
萧慕云岀身官贵之家,自也明白其中厉害干系,闻言之下望了那刘公子一眼,向古横山使了一个眼色,古横山心知她的意思,便盯着刘公子道:“报出你的家世……”
那刘公子但听古横山相问,以为洛逍遥等人也是欺软怕硬之辈,定了定惊魂,擦拭一下嘴角的血迹,硬气道:“家父仍我大唐龙虎军左厢指挥使……”
古横山未等他将话讲完,身形一动,冷哼一声,便将他脖子捏住,冷眼扫向亭中几个发抖的文人,但见那三个文人点头,心知这刘公子所言不虚,便将手一紧,沉声道:“若是这水仙姑娘日后少了一根汗毛,我便去你宅中将你阉了,明白吗?”
这刘公子本以为古横山等人会忌惮他的家世,未料古横山等他报出家门之后,反倒恶狠狠警告,心中大惊,脖子被掐之中只得‘唔唔’着点头,表示听明白古横山之言。
萧慕云拍了拍水仙的玉手,“水仙姑娘放心,这恶徒若是再欺负与你,我便杀了他……”
望着一直含笑不语的洛逍遥,嘴角微扬,轻笑一声,“这花雕酒劲恰好,嘻嘻。”脚下一点,纵身掠向自己所乘的船舫,洛、古二人相视一笑,点了点头,也自向那画舫纵身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