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契丹的流亡小朝廷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那些事最新章节!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首特殊的诗歌,被历史记载了下来,我们可以欣赏一下。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诗写的通俗易懂,但水平不咋样,与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一个是研究生水平,一个是小学生的水平。
如果我们要是知道这首诗,是契丹人耶律突欲写的,就可以释怀了,毕竟是北方蛮族,能认识二十个字,且能把二十个字码整齐,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诗歌质量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是谁!读历史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所以对于当今文坛流行的浅浅体诗歌,笔者就能做到见怪不怪,少见才多怪!
前文讲到,耶律德光在辽太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如愿即位,可是他对哥哥耶律突欲却并不放心,虽然耶律德光说不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话,但心里确实一直这样想的。
所以对于耶律突欲,耶律德光实行了24小时全方位监视,更不断想方设法削弱他的东丹国的实力。为此,兄弟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耶律德光多次派人刺杀耶律突欲,并磨刀霍霍,准备吞并东丹国。
耶律突欲的处境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知,他派人持密诏给耶律突欲——热烈欢迎耶律突欲来大唐定居。一是不想兄弟之间火并,二是也确实打不过弟弟,三是出于对汉文化的仰慕,耶律突欲对于大唐皇帝的邀请很是动心。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公元930年,耶律突欲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投奔了后唐。
当他在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即将上船时,面对故国,思绪万千,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上刻《海上诗》,就是前面提到的。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就是耶律德光。
唐明宗盛情相邀契丹的前太子,是唐明宗李嗣源欣赏耶律突欲吗?肯定不是。
为什么要接纳耶律突欲呢,不是与辽国故意找不痛快吗?是的,就是找不痛快,因为两年前两国已经闹僵了,已经干了两仗。
这还得从定州说起。定州属于河北三镇,河北三镇一直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的火药桶,一点就炸。
公元928年,李嗣源即位称帝的第三年,定州镇义武节度使王都反了。
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当时枢密使安重诲逼迫的,老安一直觉得王都弑杀义父篡位,不是好人,就借公事的名义各种打压。
恰逢契丹侵犯边境,唐室朝廷需要向边境地区用兵。在安重诲的刻意操作下,后勤补给由定州负责,因为定州距离边境近啊,没毛病!
可王都不服啊,定州的将士也不服,定州人一直觉得虽然名义上自己属于唐朝,但实际上自己是独立的。
所以,王都在手下将士的怂恿下,直接拒绝了督运粮草的唐朝使者,同时派人向契丹求援。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初期,后唐与契丹两国关系还是以和平交往为主。后唐明宗听闻太宗继位后,立即“宣使于契丹,赐契丹王锦、绩、罗三百五十匹,金花银器五百两,宝装酒器一副。其母绣被一张,宝装缨络一副。”
但这都是表面工作,和平的维持并不说明他们没有灭掉对方的雄心,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定州事变对于辽太宗耶律德光而言是一次绝好的南进机会,他接到王都求援后,即“命奚秃里铁剌往救之”。
于此同时,后唐北面副招讨、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向朝廷告发定州节度使王都谋反。
明宗李嗣源得知后,立即下诏削夺王都官爵,并发兵攻打定州。
兵贵神速,后唐军队主将王晏球在契丹出兵前抢先占领了定州北关城,当得契丹援军从西南趋向定州的消息,王晏球退到曲阳。
曲阳位于定州城西北方向,契丹军队没有选择直接攻击曲阳,而是绕道南进汇合定州守军夜袭曲阳正南方的新乐城,击败了后唐新乐守军朱建丰部,才掉头北上攻打王晏球部。
契丹兵马在曲阳嘉山下与后唐军队相遇,后唐军队“骑兵先进,奋挝挥剑,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
在后唐军队的猛烈打击下,奚部铁剌与王都率残余兵败退回定州。
王晏球在给明宗的战报中写道“今月二十一日,大破定州贼军及契丹于曲阳,斩获数千人”,王晏球乘胜进军,占领定州西关城,由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虽未立即攻下,但是后唐军队已经完成了对定州城的包围。
定州被围后,奚部铁剌深陷城中,契丹援助王都未成,援军却陷入危境。为解定州之围,928年7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令辽将惕隐带领七千兵马再次南下,援救定州。
7月底,惕隐带领七千兵马到了定州城下,又被王晏球纵兵杀退。契丹军在回程的途中,又遭到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的埋伏,主帅惕隐也被幽州军一枪刺落马下。
此战,唐军擒获契丹将领五十人,兵士一千余人,献于唐都洛阳。
唐主李嗣源把擒获的契丹兵士全部诛杀,单单赦免了契丹将领,留作日后大用。
李嗣源时代,后唐军队两次打败契丹,这是继李存勖后对契丹的重大胜利,此时的中原王朝依旧对契丹保持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经过两次失败,契丹不敢再南下救援,定州成了一座孤城。被唐军围困了三个月,城内发生内乱,守门将士打开了城门,王都举家自焚。
奚部铁剌也被唐军生擒,送到唐都洛阳,当然也没有被杀,依旧留作日后他用。
定州之战对于后唐而言,不仅稳定了河北腹地,也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幽州地区的局势。
五代名臣冯道在《上唐明宗徽号册》中写道:“北讨而王都歼,破契丹而燕赵无虞,控灵武而瓜沙并复”,虽是马屁,但也的确如此!
以武止戈,干了两仗后。契丹与后唐又恢复到和平往来的关系模式中去,当然,双方也都在等待机会。
若没有机会,聪明人也可以创造机会,唐明宗李嗣源虽然是大老粗,但很聪明,敏锐的抓住了耶律突欲与耶律德光的矛盾,于是主动向耶律突欲递上了橄榄枝。
耶律突欲到达后唐后受到了热情地接待。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李,名赞华,同时赐予前时所缴获的契丹降将,帮助耶律突欲快速建成了一个流亡小朝廷,很贴心。
以夷制夷,李嗣源再下一盘大棋。
据《旧五代史》记载,“辛亥,幸怀州。召吏部侍郎龙敏访以机事,敏劝帝立东丹王耶律突欲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帝深以为然。”
李嗣源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炒作耶律倍皇储身份,突显出耶律德光僭越继位的不合理,希望借耶律倍皇太子身份的影响力,挑起契丹内部的斗争,好坐收渔翁之利。
想法非常好,但是下棋人却提前离开了,933年,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唐室陷入内乱,所有的谋划也烟消云散了。
当然,耶律突欲的流亡小朝廷也没有撑多久。
936年,唐末帝李从珂被石敬塘引契丹兵困入绝境,准备自焚,召耶律突欲同焚。
耶律突欲不愿意,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耶律突欲,时年38岁。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首特殊的诗歌,被历史记载了下来,我们可以欣赏一下。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诗写的通俗易懂,但水平不咋样,与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但是一个是研究生水平,一个是小学生的水平。
如果我们要是知道这首诗,是契丹人耶律突欲写的,就可以释怀了,毕竟是北方蛮族,能认识二十个字,且能把二十个字码整齐,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诗歌质量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是谁!读历史可以明白很多道理,所以对于当今文坛流行的浅浅体诗歌,笔者就能做到见怪不怪,少见才多怪!
前文讲到,耶律德光在辽太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如愿即位,可是他对哥哥耶律突欲却并不放心,虽然耶律德光说不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话,但心里确实一直这样想的。
所以对于耶律突欲,耶律德光实行了24小时全方位监视,更不断想方设法削弱他的东丹国的实力。为此,兄弟之间的关系恶化,矛盾进一步加深,耶律德光多次派人刺杀耶律突欲,并磨刀霍霍,准备吞并东丹国。
耶律突欲的处境被后唐明宗李嗣源所知,他派人持密诏给耶律突欲——热烈欢迎耶律突欲来大唐定居。一是不想兄弟之间火并,二是也确实打不过弟弟,三是出于对汉文化的仰慕,耶律突欲对于大唐皇帝的邀请很是动心。
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公元930年,耶律突欲带着自己心爱的妾室与珍藏的图书从辽东渡海投奔了后唐。
当他在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即将上船时,面对故国,思绪万千,在海边立了一块小木牌,上刻《海上诗》,就是前面提到的。他把"大山"比作自己,"小山"就是耶律德光。
唐明宗盛情相邀契丹的前太子,是唐明宗李嗣源欣赏耶律突欲吗?肯定不是。
为什么要接纳耶律突欲呢,不是与辽国故意找不痛快吗?是的,就是找不痛快,因为两年前两国已经闹僵了,已经干了两仗。
这还得从定州说起。定州属于河北三镇,河北三镇一直是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的火药桶,一点就炸。
公元928年,李嗣源即位称帝的第三年,定州镇义武节度使王都反了。
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当时枢密使安重诲逼迫的,老安一直觉得王都弑杀义父篡位,不是好人,就借公事的名义各种打压。
恰逢契丹侵犯边境,唐室朝廷需要向边境地区用兵。在安重诲的刻意操作下,后勤补给由定州负责,因为定州距离边境近啊,没毛病!
可王都不服啊,定州的将士也不服,定州人一直觉得虽然名义上自己属于唐朝,但实际上自己是独立的。
所以,王都在手下将士的怂恿下,直接拒绝了督运粮草的唐朝使者,同时派人向契丹求援。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初期,后唐与契丹两国关系还是以和平交往为主。后唐明宗听闻太宗继位后,立即“宣使于契丹,赐契丹王锦、绩、罗三百五十匹,金花银器五百两,宝装酒器一副。其母绣被一张,宝装缨络一副。”
但这都是表面工作,和平的维持并不说明他们没有灭掉对方的雄心,只是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定州事变对于辽太宗耶律德光而言是一次绝好的南进机会,他接到王都求援后,即“命奚秃里铁剌往救之”。
于此同时,后唐北面副招讨、宋州节度使王晏球向朝廷告发定州节度使王都谋反。
明宗李嗣源得知后,立即下诏削夺王都官爵,并发兵攻打定州。
兵贵神速,后唐军队主将王晏球在契丹出兵前抢先占领了定州北关城,当得契丹援军从西南趋向定州的消息,王晏球退到曲阳。
曲阳位于定州城西北方向,契丹军队没有选择直接攻击曲阳,而是绕道南进汇合定州守军夜袭曲阳正南方的新乐城,击败了后唐新乐守军朱建丰部,才掉头北上攻打王晏球部。
契丹兵马在曲阳嘉山下与后唐军队相遇,后唐军队“骑兵先进,奋挝挥剑,直冲其阵,大破之,僵尸蔽野;契丹死者过半”。
在后唐军队的猛烈打击下,奚部铁剌与王都率残余兵败退回定州。
王晏球在给明宗的战报中写道“今月二十一日,大破定州贼军及契丹于曲阳,斩获数千人”,王晏球乘胜进军,占领定州西关城,由于“定州城坚,不可攻,晏球增修西关城以为行府,使三州民输税供军食而守之”。
虽未立即攻下,但是后唐军队已经完成了对定州城的包围。
定州被围后,奚部铁剌深陷城中,契丹援助王都未成,援军却陷入危境。为解定州之围,928年7月,辽太宗耶律德光,令辽将惕隐带领七千兵马再次南下,援救定州。
7月底,惕隐带领七千兵马到了定州城下,又被王晏球纵兵杀退。契丹军在回程的途中,又遭到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的埋伏,主帅惕隐也被幽州军一枪刺落马下。
此战,唐军擒获契丹将领五十人,兵士一千余人,献于唐都洛阳。
唐主李嗣源把擒获的契丹兵士全部诛杀,单单赦免了契丹将领,留作日后大用。
李嗣源时代,后唐军队两次打败契丹,这是继李存勖后对契丹的重大胜利,此时的中原王朝依旧对契丹保持军事上的绝对优势。
经过两次失败,契丹不敢再南下救援,定州成了一座孤城。被唐军围困了三个月,城内发生内乱,守门将士打开了城门,王都举家自焚。
奚部铁剌也被唐军生擒,送到唐都洛阳,当然也没有被杀,依旧留作日后他用。
定州之战对于后唐而言,不仅稳定了河北腹地,也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幽州地区的局势。
五代名臣冯道在《上唐明宗徽号册》中写道:“北讨而王都歼,破契丹而燕赵无虞,控灵武而瓜沙并复”,虽是马屁,但也的确如此!
以武止戈,干了两仗后。契丹与后唐又恢复到和平往来的关系模式中去,当然,双方也都在等待机会。
若没有机会,聪明人也可以创造机会,唐明宗李嗣源虽然是大老粗,但很聪明,敏锐的抓住了耶律突欲与耶律德光的矛盾,于是主动向耶律突欲递上了橄榄枝。
耶律突欲到达后唐后受到了热情地接待。后唐皇帝李嗣源以天子仪卫迎接,并赐姓李,名赞华,同时赐予前时所缴获的契丹降将,帮助耶律突欲快速建成了一个流亡小朝廷,很贴心。
以夷制夷,李嗣源再下一盘大棋。
据《旧五代史》记载,“辛亥,幸怀州。召吏部侍郎龙敏访以机事,敏劝帝立东丹王耶律突欲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帝深以为然。”
李嗣源的意图是希望通过炒作耶律倍皇储身份,突显出耶律德光僭越继位的不合理,希望借耶律倍皇太子身份的影响力,挑起契丹内部的斗争,好坐收渔翁之利。
想法非常好,但是下棋人却提前离开了,933年,唐明宗李嗣源病死,唐室陷入内乱,所有的谋划也烟消云散了。
当然,耶律突欲的流亡小朝廷也没有撑多久。
936年,唐末帝李从珂被石敬塘引契丹兵困入绝境,准备自焚,召耶律突欲同焚。
耶律突欲不愿意,李从珂派壮士李彦绅杀害了耶律突欲,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