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说网 >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 第24章 资本主义萌芽
第24章 资本主义萌芽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最新章节!
在番禺港足足又待了三日,李炎这才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转头向南海县佛山镇驶去。
好在之前到广州城时,同行的新任工部右侍郎胡璇就先行一步去佛山了。等李炎到佛山,胡璇已经在这待五天了。
要说胡璇也的确是名干练之臣,仅仅五天时间,上下走访、询问,便已经结合查阅资料,对佛山目前的现状有了初步判断。
只等李炎一到,一份工作报告就摆在案头,胡璇一旁解说之下,李炎也对佛山铁冶有了具体认识。
佛山虽说只是南海县下的一个镇,但规模却不小,甚至和此时作为广州府府治所在的南海县城相比,差距也不大。
根据胡璇跟当地一些官吏、富户初步了解,佛山镇至少生活着六万人口,而这六万人中有一万多是各类工匠,而其他人也大多是工匠家属以及给这些人提供服务的商贩一类。
而在这一万多工匠当中,又以炼铁、锻铁、泥瓦等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为主。
经胡璇大致估计,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工匠大致在七千人左右。这样的规模别说是在广东,乃至在整个中国、整个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在天启、崇祯年间,佛山每年的冶铁量不低于五百万斤,并且还向海内外出口数以百万计的铁质器具,还承包了不少北方备虏、剿寇所用军械,全盛时期几乎占了江南冶铁的小半壁江山。
当然,既然说是要重整佛山冶铁业,那就是因为现在的佛山铁冶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
按照明朝定制﹐宫廷和官府所需用物品﹐都通过岁办或采办形式﹐取之于各行业的商民,商民上供物品“答应上务”或“答应公务”。
而作为明朝最大的民营冶铁集散地,佛山炉户“答应”的铁器包括﹕铁锅﹑铁灶﹑各种军器﹑铁钉﹑铁线﹑煎盆镬等。
崇祯五年﹐明朝政府在广东“装造五大战船”﹐需用大量铁钉。佛山铁钉行蠹(即帮办的炉户)带差沿村诈索。不该“答应”的炉户也在聚敛之列﹐强行“取办”﹐致炒铸各行鸡犬不宁。
官府的强行摊派﹐严重阻碍了佛山民间铁冶业的发展﹐引起炉户的反抗。天启二年(1622)发生炒铸七行工匠的罢工反抗﹐崇祯六年又发生耳锅匠﹑锯柴及诸炉户的反抗事件。
自崇祯十四年起,随着中原动乱、漕运堵塞,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就大幅度下滑,而佛山是一个以民营冶铁业为主的工业城镇,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不会有资本积累,大量的民营作坊无法维持,纷纷破产。
这一番讲述听得李炎瞠目结舌,他记得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和教科书上都讲过,在明朝中后期,中国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此次巡视广州,从番禺港到佛山镇,他可谓是大开眼界,有通过长途国际贸易赚取巨额利润的海运大亨;有通过造船、统购、仓储、贩运为海运配套而家资巨万的商业富豪;有雇佣上百工人冶铁、锻铁生产商品出口国外的实业大佬;有通过为这些大量冶铁、制铁企业提供原材料、生活消耗品的第三产业龙头......
在番禺港里,一座座宽大的码头人声鼎沸,载货量数万斤的远洋船只你来我往,无数纤夫、船工、水手、搬运工还有依附于他们的商贩、小店,这些本该北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们放下了锄头、成群走进繁华的贸易港口,不再像他们的祖辈一样依靠土地生存。
在佛山镇的工场、铁铺里,上千的工匠师傅挥动锤柄、汗流如雨,数以百计的冶铁炉灶上空烟云密布,十几里外就依稀可见。数不清的煤炭、矿石,肩挑背扛、车拉马驼,从广东各地的铁矿、煤窑向佛山汇集,生产出的无数铁质产品从广州出发、远销海外......
什么叫做资本主义萌芽?
这他么就叫资本主义萌芽啊!
但心情激荡的同时,李炎却也知道另一件事实
那就是,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流产了。
李炎勉强还记得中学课堂上的一些只言片语,再结合他自己在广东的所见所闻,其实他也不难猜出流产的原因。
一方面,明朝中后期这种有历史进步性质的工商业发展是畸形的。
因为事实上明朝早期的官方政策对商业发展极尽限制与打压,比如“片帆不得下海”的禁海;向商户摊派勒索的“岁办制度”;严厉的户籍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流通等。
但事情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发生了变化,倒不是说政策改变了,而是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并且腐败之风渐兴,禁海形同虚设。地方官绅与这些民间资本结合,工商业在一种“灰色地带”的保护下成长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一定进步性质的经济模式。
李炎知道,这种发展模式事实上极不健康!
其一,这种“灰色发展”工商业的壮大对国家财政毫无裨益,大量资本、劳动力投入工商业,却在“士绅免税”和腐败勾连的保护伞下不用纳一分钱税。反而会破坏国家税基,越发展反而对国家危害越大。
其二,这种发展模式对工商业本身也危害巨大,由于不能得到官方认可,又必须依附于士人官员集团,他们只能通过腐败手段来获得生存空间,市场扩张极其有限,生产规模很难扩大,而且在政治力量面前极容易被摧毁。
这一点,从明末佛山的铁户、炉户屡次不绝对朝廷摊派的反抗就可以看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番禺海商们对李炎“经济特区”和“海贸商会”的政策万分拥护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不能获得朝廷正式认可与保证,谁愿意给那些个官员当孙子?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满清入主中原后,对外为了防范抵抗势力和海外的复明势力,执行了比明朝中后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格十倍的闭关锁国政策。
使才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雏形直接丧失了庞大的海外市场,缺乏有效后继动力。
李炎重生的这几个月也想明白了一些事,他知道自己想要打败正在上升期、如日中天的满清王朝,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明朝那运行了三百年,行将就木的体制,而他的第一步,就要从这两个“萌芽之地”开始!
“那现在的佛山镇铁冶经营状况到底如何?”
胡璇报告了一些佛山镇的大致规模和产业分布之后,李炎直击要领的问道。
“现在......大约一半的铁铺、工场要么倒闭、要么也快支持不住了。剩下不到一半的铺子主要是靠从广州出口才勉力维持。”
胡璇思忖一二后回答
“那闲置、待业的工人有多少?”
“恐怕不少于四千吧,且其中过半都是冶铁、锻铁的匠人。”
李炎闻此眼睛一亮
“既然如此,胡卿关于官营铁冶一事应该是不难了。”
“臣也是如此想,只是......这官营铁冶应作何编制?还需圣上示下。”
李炎沉吟片刻,关于这事他也考虑过许久,大体也有了些想法。
“朕的意思,就叫武备局吧,先挂在工部下面,主官算是正六品监事,再往下编制你先列个章程,回头朕让吏部批了。”
“臣领旨谢恩!”
“爱卿不必虚礼,你我君臣再把这具体办事章程商议一二。”
......
在番禺港足足又待了三日,李炎这才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转头向南海县佛山镇驶去。
好在之前到广州城时,同行的新任工部右侍郎胡璇就先行一步去佛山了。等李炎到佛山,胡璇已经在这待五天了。
要说胡璇也的确是名干练之臣,仅仅五天时间,上下走访、询问,便已经结合查阅资料,对佛山目前的现状有了初步判断。
只等李炎一到,一份工作报告就摆在案头,胡璇一旁解说之下,李炎也对佛山铁冶有了具体认识。
佛山虽说只是南海县下的一个镇,但规模却不小,甚至和此时作为广州府府治所在的南海县城相比,差距也不大。
根据胡璇跟当地一些官吏、富户初步了解,佛山镇至少生活着六万人口,而这六万人中有一万多是各类工匠,而其他人也大多是工匠家属以及给这些人提供服务的商贩一类。
而在这一万多工匠当中,又以炼铁、锻铁、泥瓦等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为主。
经胡璇大致估计,与冶铁业直接相关的工匠大致在七千人左右。这样的规模别说是在广东,乃至在整个中国、整个东亚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在天启、崇祯年间,佛山每年的冶铁量不低于五百万斤,并且还向海内外出口数以百万计的铁质器具,还承包了不少北方备虏、剿寇所用军械,全盛时期几乎占了江南冶铁的小半壁江山。
当然,既然说是要重整佛山冶铁业,那就是因为现在的佛山铁冶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
按照明朝定制﹐宫廷和官府所需用物品﹐都通过岁办或采办形式﹐取之于各行业的商民,商民上供物品“答应上务”或“答应公务”。
而作为明朝最大的民营冶铁集散地,佛山炉户“答应”的铁器包括﹕铁锅﹑铁灶﹑各种军器﹑铁钉﹑铁线﹑煎盆镬等。
崇祯五年﹐明朝政府在广东“装造五大战船”﹐需用大量铁钉。佛山铁钉行蠹(即帮办的炉户)带差沿村诈索。不该“答应”的炉户也在聚敛之列﹐强行“取办”﹐致炒铸各行鸡犬不宁。
官府的强行摊派﹐严重阻碍了佛山民间铁冶业的发展﹐引起炉户的反抗。天启二年(1622)发生炒铸七行工匠的罢工反抗﹐崇祯六年又发生耳锅匠﹑锯柴及诸炉户的反抗事件。
自崇祯十四年起,随着中原动乱、漕运堵塞,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就大幅度下滑,而佛山是一个以民营冶铁业为主的工业城镇,没有市场自然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不会有资本积累,大量的民营作坊无法维持,纷纷破产。
这一番讲述听得李炎瞠目结舌,他记得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和教科书上都讲过,在明朝中后期,中国部分地区已经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此次巡视广州,从番禺港到佛山镇,他可谓是大开眼界,有通过长途国际贸易赚取巨额利润的海运大亨;有通过造船、统购、仓储、贩运为海运配套而家资巨万的商业富豪;有雇佣上百工人冶铁、锻铁生产商品出口国外的实业大佬;有通过为这些大量冶铁、制铁企业提供原材料、生活消耗品的第三产业龙头......
在番禺港里,一座座宽大的码头人声鼎沸,载货量数万斤的远洋船只你来我往,无数纤夫、船工、水手、搬运工还有依附于他们的商贩、小店,这些本该北朝黄土面朝天的农民们放下了锄头、成群走进繁华的贸易港口,不再像他们的祖辈一样依靠土地生存。
在佛山镇的工场、铁铺里,上千的工匠师傅挥动锤柄、汗流如雨,数以百计的冶铁炉灶上空烟云密布,十几里外就依稀可见。数不清的煤炭、矿石,肩挑背扛、车拉马驼,从广东各地的铁矿、煤窑向佛山汇集,生产出的无数铁质产品从广州出发、远销海外......
什么叫做资本主义萌芽?
这他么就叫资本主义萌芽啊!
但心情激荡的同时,李炎却也知道另一件事实
那就是,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最终流产了。
李炎勉强还记得中学课堂上的一些只言片语,再结合他自己在广东的所见所闻,其实他也不难猜出流产的原因。
一方面,明朝中后期这种有历史进步性质的工商业发展是畸形的。
因为事实上明朝早期的官方政策对商业发展极尽限制与打压,比如“片帆不得下海”的禁海;向商户摊派勒索的“岁办制度”;严厉的户籍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流通等。
但事情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发生了变化,倒不是说政策改变了,而是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下降,并且腐败之风渐兴,禁海形同虚设。地方官绅与这些民间资本结合,工商业在一种“灰色地带”的保护下成长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一定进步性质的经济模式。
李炎知道,这种发展模式事实上极不健康!
其一,这种“灰色发展”工商业的壮大对国家财政毫无裨益,大量资本、劳动力投入工商业,却在“士绅免税”和腐败勾连的保护伞下不用纳一分钱税。反而会破坏国家税基,越发展反而对国家危害越大。
其二,这种发展模式对工商业本身也危害巨大,由于不能得到官方认可,又必须依附于士人官员集团,他们只能通过腐败手段来获得生存空间,市场扩张极其有限,生产规模很难扩大,而且在政治力量面前极容易被摧毁。
这一点,从明末佛山的铁户、炉户屡次不绝对朝廷摊派的反抗就可以看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番禺海商们对李炎“经济特区”和“海贸商会”的政策万分拥护的原因,如果不是因为不能获得朝廷正式认可与保证,谁愿意给那些个官员当孙子?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满清入主中原后,对外为了防范抵抗势力和海外的复明势力,执行了比明朝中后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严格十倍的闭关锁国政策。
使才刚刚萌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雏形直接丧失了庞大的海外市场,缺乏有效后继动力。
李炎重生的这几个月也想明白了一些事,他知道自己想要打败正在上升期、如日中天的满清王朝,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明朝那运行了三百年,行将就木的体制,而他的第一步,就要从这两个“萌芽之地”开始!
“那现在的佛山镇铁冶经营状况到底如何?”
胡璇报告了一些佛山镇的大致规模和产业分布之后,李炎直击要领的问道。
“现在......大约一半的铁铺、工场要么倒闭、要么也快支持不住了。剩下不到一半的铺子主要是靠从广州出口才勉力维持。”
胡璇思忖一二后回答
“那闲置、待业的工人有多少?”
“恐怕不少于四千吧,且其中过半都是冶铁、锻铁的匠人。”
李炎闻此眼睛一亮
“既然如此,胡卿关于官营铁冶一事应该是不难了。”
“臣也是如此想,只是......这官营铁冶应作何编制?还需圣上示下。”
李炎沉吟片刻,关于这事他也考虑过许久,大体也有了些想法。
“朕的意思,就叫武备局吧,先挂在工部下面,主官算是正六品监事,再往下编制你先列个章程,回头朕让吏部批了。”
“臣领旨谢恩!”
“爱卿不必虚礼,你我君臣再把这具体办事章程商议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