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茶馆轶事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超神大军阀最新章节!
赵守宏的命令得到了很快的下达,招募暗抗道附近地区的蕃民加入马帮的告示很快贴了出去。如今在整个西疆东部,尤其是赵守宏直接统辖的安康道境内,蕃民对赵守宏的拥护度极高,见到赵守宏招募人参加马帮,薪水也十分不错,蕃民们报名十分踊跃,有的人甚至自备马匹。
二十多个百余人的马帮很快就建立了起来,赵守宏在每个马帮中安置一个蕃族民兵小队,携带武器作为护身之用,并将他们派到了深入西疆的路线上。
原本中川与西疆的经贸往来就很频繁,但那都是民间组织的,规模并不算大。这一次赵守宏亲自牵头组建大型官方马帮,贸易量顿时大增。二十多个大型马帮开始将中川出产的盐巴、交趾的茶砖、巴塘县的铁器、以及蜀都工业区生产的香皂、面粉、火柴、罐头、布匹等产品大量输入西疆。这些东西的输入极大的拉近了西疆地区与中川的联系,同时还部分通过口岸输出到斋尼。
在赵守宏的暗示下,马帮以自卫为名偷偷向斋尼输出武器,支援那里依然没有熄灭的起义风潮。有索朗旺堆手中的西**立师帮忙,武器偷运进行的非常顺利。
有了这批武器支援,斋尼起义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让撒尔人着实头疼了一阵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本打算蚕食西疆经济的撒尔人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到让斋尼的暴动持续了更长的时间,这大大牵制了撒尔人对果敢王国动武的时间,给吴玉章整顿果敢军务赢得了时间。
随着蜀都工业区的兴起,不少中川商人获得了实惠,蜀都的富户也日渐多了起来。这些工厂雇工不少,工资也不低,本地购买力因此急剧上升。城里的各种消费场所越来越兴隆,连带着底层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不少住在蜀都附近的人都在工厂里上班,他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按月拿着稳定的收入,无需再为明天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民众的安定振兴了蜀都的茶文化,原本就颇为兴旺的茶馆生意更加好了,每天都有不少歇工的人去那里喝茶。大街上要饭的人少了,百姓们的脸上也开始洋溢起满足的笑容。民众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只要有一口饱饭,有安定的生活,他们就可以自得其乐。对于这些生活的变化,百姓们自然知道是谁的功劳,如今提起赵守宏在中川的名声,恐怕比总督赵尔巽还要响亮了。
“老张,你怎么才来啊。”一名穿着水蓝色工作服的男子大步走入茶馆,立刻就被约好的友人发现了。如今在蜀都附近各大工厂工作的人,都会定期发给工作服,这些衣服都是用尼龙混纺布做成的,十分耐磨耐腐蚀,比起大家穿的土布来要好的多。
土布都有大铜钱厚,夏天穿起来过于炎热,尼龙混纺虽然同样通风不好,但胜在轻薄。工作服新颖利落的夹克式款型,以及轻薄耐磨的性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今在工厂做工的人工资丰厚,一个人上工就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所以工人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他们也愿意穿着工作服出门显摆一下。
“老陈,你来的真早啊。”那个张姓工人走到同伴身边笑着说道。
“我刚好下夜班,就直接过来喝茶连带着吃早饭了。”陈姓工人回答道。
“赵大人就是好啊,照顾咱们休息,居然每天只让工作八个小时,这剩下的时间不来茶馆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张姓工人笑道。
“不是有人加班吗?你怎么不去试试?”陈姓工人道:“我看是你懒吧,你在那个罐头厂工作又不累。”
“说的好像你在的那个日用化工厂多累似的,不就是做洗衣服的肥皂吗?”张姓工人撇了撇嘴:“你以为我不想加班?这每个月加班时间是有规定的,我月初就都用光了。”
旁边的客人听到他们谈话,立刻凑了过来:“两位兄弟也是厂子里的人啊,我也是啊。”
“这位大哥是哪个厂的?”陈姓工人问道。
“我在玻璃厂工作,那里冬天可暖和了,就是夏天太热。”客人说道。
张姓工人羡慕的咋舌道:“还是你们好啊,你们工作是热一点,可是夏天有额外的消暑费啊。”
客人不无得意的点点头道:“那倒是,不过你们说这赵大人怎么这么好心?咱们的工作如此清闲,却给那么多工钱,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上识字班,我看了就头疼。”
“识字班的确有些头疼,可是赵大人不是说了吗?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工作,听说等识字班毕业了,还有技能培训,如果能够考上等级工,工钱还会多的。”陈姓工人道。
“有了文化就是好,咱们这样的泥腿子,也能看懂报纸了。你们没看报纸吗?赵大人说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咱们为什么工作时间短工钱又高,那是因为咱们生产的东西畅销,别人做不出来咱们能做出来,所以在国内卖的特别快价格也高。”张姓工人道。
“你说识字报啊,我也天天看。”那位客人说话间看到一个小报童闪过,他立刻招呼道:“报童,来一份识字报。”
“好咧,两个铜板。”报童美滋滋的跑过来,递过一份并不算厚的报纸。
“你瞧,我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一个银角子。”客人摸了摸身上无奈的看向了报童。报童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我今天刚刚出门,身上可没有那么多零钱。”见到生意就要泡汤了,他的兴致自然不高。
“正好,我们两个也卖报,给,这是四个铜板,够找给这位先生钱了吧。”陈姓工人掏出钱来,买了两份识字报,他和张姓工人一人一份。
“够了。”报童又从身上摸出几个铜板,总算凑够钱找给了那位客人,然后兴高采烈的走了。
赵守宏的命令得到了很快的下达,招募暗抗道附近地区的蕃民加入马帮的告示很快贴了出去。如今在整个西疆东部,尤其是赵守宏直接统辖的安康道境内,蕃民对赵守宏的拥护度极高,见到赵守宏招募人参加马帮,薪水也十分不错,蕃民们报名十分踊跃,有的人甚至自备马匹。
二十多个百余人的马帮很快就建立了起来,赵守宏在每个马帮中安置一个蕃族民兵小队,携带武器作为护身之用,并将他们派到了深入西疆的路线上。
原本中川与西疆的经贸往来就很频繁,但那都是民间组织的,规模并不算大。这一次赵守宏亲自牵头组建大型官方马帮,贸易量顿时大增。二十多个大型马帮开始将中川出产的盐巴、交趾的茶砖、巴塘县的铁器、以及蜀都工业区生产的香皂、面粉、火柴、罐头、布匹等产品大量输入西疆。这些东西的输入极大的拉近了西疆地区与中川的联系,同时还部分通过口岸输出到斋尼。
在赵守宏的暗示下,马帮以自卫为名偷偷向斋尼输出武器,支援那里依然没有熄灭的起义风潮。有索朗旺堆手中的西**立师帮忙,武器偷运进行的非常顺利。
有了这批武器支援,斋尼起义军的战斗力大大提升,让撒尔人着实头疼了一阵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本打算蚕食西疆经济的撒尔人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到让斋尼的暴动持续了更长的时间,这大大牵制了撒尔人对果敢王国动武的时间,给吴玉章整顿果敢军务赢得了时间。
随着蜀都工业区的兴起,不少中川商人获得了实惠,蜀都的富户也日渐多了起来。这些工厂雇工不少,工资也不低,本地购买力因此急剧上升。城里的各种消费场所越来越兴隆,连带着底层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不少住在蜀都附近的人都在工厂里上班,他们可以按时上下班,按月拿着稳定的收入,无需再为明天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民众的安定振兴了蜀都的茶文化,原本就颇为兴旺的茶馆生意更加好了,每天都有不少歇工的人去那里喝茶。大街上要饭的人少了,百姓们的脸上也开始洋溢起满足的笑容。民众就是这样容易满足,只要有一口饱饭,有安定的生活,他们就可以自得其乐。对于这些生活的变化,百姓们自然知道是谁的功劳,如今提起赵守宏在中川的名声,恐怕比总督赵尔巽还要响亮了。
“老张,你怎么才来啊。”一名穿着水蓝色工作服的男子大步走入茶馆,立刻就被约好的友人发现了。如今在蜀都附近各大工厂工作的人,都会定期发给工作服,这些衣服都是用尼龙混纺布做成的,十分耐磨耐腐蚀,比起大家穿的土布来要好的多。
土布都有大铜钱厚,夏天穿起来过于炎热,尼龙混纺虽然同样通风不好,但胜在轻薄。工作服新颖利落的夹克式款型,以及轻薄耐磨的性能,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今在工厂做工的人工资丰厚,一个人上工就足以养活五口之家,所以工人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他们也愿意穿着工作服出门显摆一下。
“老陈,你来的真早啊。”那个张姓工人走到同伴身边笑着说道。
“我刚好下夜班,就直接过来喝茶连带着吃早饭了。”陈姓工人回答道。
“赵大人就是好啊,照顾咱们休息,居然每天只让工作八个小时,这剩下的时间不来茶馆我都不知道该做什么。”张姓工人笑道。
“不是有人加班吗?你怎么不去试试?”陈姓工人道:“我看是你懒吧,你在那个罐头厂工作又不累。”
“说的好像你在的那个日用化工厂多累似的,不就是做洗衣服的肥皂吗?”张姓工人撇了撇嘴:“你以为我不想加班?这每个月加班时间是有规定的,我月初就都用光了。”
旁边的客人听到他们谈话,立刻凑了过来:“两位兄弟也是厂子里的人啊,我也是啊。”
“这位大哥是哪个厂的?”陈姓工人问道。
“我在玻璃厂工作,那里冬天可暖和了,就是夏天太热。”客人说道。
张姓工人羡慕的咋舌道:“还是你们好啊,你们工作是热一点,可是夏天有额外的消暑费啊。”
客人不无得意的点点头道:“那倒是,不过你们说这赵大人怎么这么好心?咱们的工作如此清闲,却给那么多工钱,唯一让人头疼的就是上识字班,我看了就头疼。”
“识字班的确有些头疼,可是赵大人不是说了吗?有了知识才能更好的工作,听说等识字班毕业了,还有技能培训,如果能够考上等级工,工钱还会多的。”陈姓工人道。
“有了文化就是好,咱们这样的泥腿子,也能看懂报纸了。你们没看报纸吗?赵大人说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咱们为什么工作时间短工钱又高,那是因为咱们生产的东西畅销,别人做不出来咱们能做出来,所以在国内卖的特别快价格也高。”张姓工人道。
“你说识字报啊,我也天天看。”那位客人说话间看到一个小报童闪过,他立刻招呼道:“报童,来一份识字报。”
“好咧,两个铜板。”报童美滋滋的跑过来,递过一份并不算厚的报纸。
“你瞧,我身上没有零钱,只有一个银角子。”客人摸了摸身上无奈的看向了报童。报童有些失望的摇摇头道:“我今天刚刚出门,身上可没有那么多零钱。”见到生意就要泡汤了,他的兴致自然不高。
“正好,我们两个也卖报,给,这是四个铜板,够找给这位先生钱了吧。”陈姓工人掏出钱来,买了两份识字报,他和张姓工人一人一份。
“够了。”报童又从身上摸出几个铜板,总算凑够钱找给了那位客人,然后兴高采烈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