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马车的革命(1)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大唐南皇最新章节!
第二十九章马车的革命(1)
“额,既然朕的题目已经被贞儿答出,我们就继续下一项吧,那就是——发红包。”李世民见现场一片尴尬,便咳嗽两声,抛出了下一个项目。
有内侍托着一个大大的托盘,上面红布覆盖,揭开红布,下面正是一个个红包。
“承乾。”
“恪儿。”
“青雀。”
“祐儿。”
“......”
法红包其实很没意思,李世民一个个点名字,被交到的人一个个走上去,分别从李世民长孙以及李渊手里拿到红包。红包里也只是装了九个大钱,唯一和普通人家的红包不同的是,这大钱是用黄金铸造,而不是黄铜。
“没意思。”李贞把红包塞进口袋,嘴里嘟囔了一句。
长辈发了红包之后,接下来就该晚辈送礼了,作为太子,李承乾当仁不让:“前些时日儿臣偶得一宝,乃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儿臣知父皇酷爱书法,以此作为贺礼,祝父皇万事如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嗯,承乾有心了。”
接过书贴,李世民将之贴身收好,要不是顾忌到这里是宴会,只怕早就爱不释手的鉴赏起来了。
李世民喜好书法那是出了名的,历史上他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甚至不惜派人盗窃,死后还命《兰亭集序》陪葬。可惜昭陵后来被盗窃,《兰亭集序》也至此失传,堪称中华文史上又一憾事。
李承乾之后是李恪,只见李恪也拿着一幅卷轴笑道:“这还真是巧了,大兄送的是字帖,孩儿送的却是名画,孩儿曾在长安名店‘问书斋’购得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斫琴图》,特奉与父皇,以为万贺。”
“好,恪儿真是有心了,父皇甚喜。”李世民更加高兴,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他不但喜欢书法,也是喜欢绘画,只是他的绘画作品存世量太少,并不太为人所知。
李恪之后就是李泰,李泰的礼物是一个匣子:“父皇,儿臣得知父皇前些日子身体不适,忧急如焚,遍搜长安药铺,得了一株千年灵芝,恭祝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嗯,青雀有心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连着三个儿子送上的宝物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可李世民的反应却并不激烈,连李贞都看出来了。
接下来一样如此,李世民的兴致明显不高,哪怕礼物再贵重,也依旧是那句‘嗯,**有心了’,最多就是加一句‘父皇很高兴’又或者‘父皇很开心’,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并不如何开心。
很快就轮到李贞:“父皇,孩儿的礼物太大,大殿恐怕放不下,还请父皇移步殿外。”
“哦?”李世民这才有了一点兴致:“是什么样的礼物?”
“父皇移驾殿外,自然能看到。”李贞神秘兮兮道。
“行啊,走吧。”李世民迈步走出殿外,其余人连忙跟上。
只见殿外果然停着一辆马车,六匹不带一丝杂毛的白色骏马正一字并肩的侍立车前,上等楠木制成的车身显得格外厚重,车上雕龙绘凤,鳞翅都以鎏金描绘,眼睛以上等宝石镶嵌代替,在夜火照耀下烨烨生辉;内部是一整套以紫檀木打造而成的沙发四件套,上面覆以最上等的皮毛,既软和又华贵,窗户上则镶嵌着整块玻璃,光洁而又透亮......整辆马车在夜晚火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却又不失端庄大气,整辆马车算下来,至少得花费数万两白银——这还只是成本价。
这些倒也罢了,装饰虽然华贵,但在座的诸位如果要狠下心打造的话也不是弄不来,真正令他们惊讶的是,这辆车居然有四个轮子。
要知道在这时候还没有四轮马车,就连皇上的御辇也都是两个轮子的,因此尽管御辇华丽非常,但坐起来依旧是颠簸无比——尽管工匠已经十分用心的去提高马车的平稳性了,但两轮马车的局限性毕竟在那里,再怎么提高,也远不如多增加一对轮子来的效果好。所以此刻李贞奉献的四轮马车,对于李世民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堪称是交通业的异常革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四轮马车的地位一点都不下于珍妮机。
话说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四轮马车的可行性,却因为转向器的原因导致四轮马车无法转向,遂搁置。
“四个轮子,这么大?”李世民抚摸着马车的车辕,惊讶道。
四轮马车除了稳当之外,第二个特点就是大,毕竟多了两个轮子(其实二轮马车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时期可没有轮胎和钢轮毂,那时候的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车身重量会大大增加,木质的轮子可经不起太重重量的压迫;而四个轮子就不一样了,不但多了两个轮子分担压力,更因为四轮的前后布局结构,使得车身的承重力比二轮马车更强)。车辆大就代表着内部空间大,这对于帝王或达官贵人来说代表了更优良的舒适性,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却代表则更大的载重量,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携带更多的货物。
现在正是战争时期,一切事情都要为战争服务,所以在四轮马车出现的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带来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更加强大的载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贞进献的水泥,两者相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速度与效率,绝对远超以往。
“不错,四轮马车不但更加稳当,而且载重量是两轮马车的两倍还要多,以往运送一批粮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话,现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够了。”李渊也在旁边点头解释道,眼中的满意之色怎么也减不下去。
民夫的数量减少了,就意味着路上的损耗少了,这对大唐对外的战争绝对是有利的。须知古代粮食运输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粮食到了士兵手里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这是明朝的数据,汉朝更惨,消耗量高达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运粮队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规模普及四轮马车的话,那么这个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两成,如果使用水泥路,数据还会再次下降。
第二十九章马车的革命(1)
“额,既然朕的题目已经被贞儿答出,我们就继续下一项吧,那就是——发红包。”李世民见现场一片尴尬,便咳嗽两声,抛出了下一个项目。
有内侍托着一个大大的托盘,上面红布覆盖,揭开红布,下面正是一个个红包。
“承乾。”
“恪儿。”
“青雀。”
“祐儿。”
“......”
法红包其实很没意思,李世民一个个点名字,被交到的人一个个走上去,分别从李世民长孙以及李渊手里拿到红包。红包里也只是装了九个大钱,唯一和普通人家的红包不同的是,这大钱是用黄金铸造,而不是黄铜。
“没意思。”李贞把红包塞进口袋,嘴里嘟囔了一句。
长辈发了红包之后,接下来就该晚辈送礼了,作为太子,李承乾当仁不让:“前些时日儿臣偶得一宝,乃书圣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儿臣知父皇酷爱书法,以此作为贺礼,祝父皇万事如意。”
李世民眼睛一亮:“嗯,承乾有心了。”
接过书贴,李世民将之贴身收好,要不是顾忌到这里是宴会,只怕早就爱不释手的鉴赏起来了。
李世民喜好书法那是出了名的,历史上他为了得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甚至不惜派人盗窃,死后还命《兰亭集序》陪葬。可惜昭陵后来被盗窃,《兰亭集序》也至此失传,堪称中华文史上又一憾事。
李承乾之后是李恪,只见李恪也拿着一幅卷轴笑道:“这还真是巧了,大兄送的是字帖,孩儿送的却是名画,孩儿曾在长安名店‘问书斋’购得东晋名家顾恺之的《斫琴图》,特奉与父皇,以为万贺。”
“好,恪儿真是有心了,父皇甚喜。”李世民更加高兴,自古以来书画不分家,他不但喜欢书法,也是喜欢绘画,只是他的绘画作品存世量太少,并不太为人所知。
李恪之后就是李泰,李泰的礼物是一个匣子:“父皇,儿臣得知父皇前些日子身体不适,忧急如焚,遍搜长安药铺,得了一株千年灵芝,恭祝父皇身体安康,万寿无疆。”
“嗯,青雀有心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连着三个儿子送上的宝物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可李世民的反应却并不激烈,连李贞都看出来了。
接下来一样如此,李世民的兴致明显不高,哪怕礼物再贵重,也依旧是那句‘嗯,**有心了’,最多就是加一句‘父皇很高兴’又或者‘父皇很开心’,但是个人都看得出来,李世民并不如何开心。
很快就轮到李贞:“父皇,孩儿的礼物太大,大殿恐怕放不下,还请父皇移步殿外。”
“哦?”李世民这才有了一点兴致:“是什么样的礼物?”
“父皇移驾殿外,自然能看到。”李贞神秘兮兮道。
“行啊,走吧。”李世民迈步走出殿外,其余人连忙跟上。
只见殿外果然停着一辆马车,六匹不带一丝杂毛的白色骏马正一字并肩的侍立车前,上等楠木制成的车身显得格外厚重,车上雕龙绘凤,鳞翅都以鎏金描绘,眼睛以上等宝石镶嵌代替,在夜火照耀下烨烨生辉;内部是一整套以紫檀木打造而成的沙发四件套,上面覆以最上等的皮毛,既软和又华贵,窗户上则镶嵌着整块玻璃,光洁而又透亮......整辆马车在夜晚火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却又不失端庄大气,整辆马车算下来,至少得花费数万两白银——这还只是成本价。
这些倒也罢了,装饰虽然华贵,但在座的诸位如果要狠下心打造的话也不是弄不来,真正令他们惊讶的是,这辆车居然有四个轮子。
要知道在这时候还没有四轮马车,就连皇上的御辇也都是两个轮子的,因此尽管御辇华丽非常,但坐起来依旧是颠簸无比——尽管工匠已经十分用心的去提高马车的平稳性了,但两轮马车的局限性毕竟在那里,再怎么提高,也远不如多增加一对轮子来的效果好。所以此刻李贞奉献的四轮马车,对于李世民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堪称是交通业的异常革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四轮马车的地位一点都不下于珍妮机。
话说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四轮马车的可行性,却因为转向器的原因导致四轮马车无法转向,遂搁置。
“四个轮子,这么大?”李世民抚摸着马车的车辕,惊讶道。
四轮马车除了稳当之外,第二个特点就是大,毕竟多了两个轮子(其实二轮马车也能做的更大,但唐朝时期可没有轮胎和钢轮毂,那时候的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如果做的太大,车身重量会大大增加,木质的轮子可经不起太重重量的压迫;而四个轮子就不一样了,不但多了两个轮子分担压力,更因为四轮的前后布局结构,使得车身的承重力比二轮马车更强)。车辆大就代表着内部空间大,这对于帝王或达官贵人来说代表了更优良的舒适性,但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却代表则更大的载重量,也就是说一次性可以携带更多的货物。
现在正是战争时期,一切事情都要为战争服务,所以在四轮马车出现的瞬间,李世民就想到了其所带来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更加强大的载重量,如果再加上李贞进献的水泥,两者相叠加起来所产生的速度与效率,绝对远超以往。
“不错,四轮马车不但更加稳当,而且载重量是两轮马车的两倍还要多,以往运送一批粮草需要一千民夫的话,现在只需要三百人就足够了。”李渊也在旁边点头解释道,眼中的满意之色怎么也减不下去。
民夫的数量减少了,就意味着路上的损耗少了,这对大唐对外的战争绝对是有利的。须知古代粮食运输在路上的消耗量是非常恐怖的,一千斤粮食到了士兵手里也只能剩下五百斤(百分之五十的消耗量,这是明朝的数据,汉朝更惨,消耗量高达六成以上),剩下的五百斤都在路上被运粮队消耗了。如果唐朝大规模普及四轮马车的话,那么这个比例要降低至三成甚至两成,如果使用水泥路,数据还会再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