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四十一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然后下面没有了最新章节!
想要当好皇帝,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如果不想关心百姓疾苦,不怕国破山河碎,不惧在史书上留下骂名,那么皇帝就是一份非常自由的职业了,可以烽火戏诸侯,可以一连三十年不上早朝,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百官有意见?不听不听就不听!民间要造反?会造反的百姓到底还是少。死后的评价太难听?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纵观历史,就算有些皇帝本身过于荒唐了,但只要朝臣们的智商还在线,只要他们能互相牵制,在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约束下,国家在大体上还是稳定的。所以说,当皇帝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但如果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想要扩大版图,想要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在生前被尊称一声明君,想要在死后千古流芳,那么皇帝就是一份难度非常大、强度非常高、任务非常重的职业了。
当今圣上显武帝就是这样一位非常苦逼的皇帝。
显武帝有一颗勤政爱民的心,还想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英名,于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就没有那么自由了。当然,这既然是他的选择,他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甘之如饴。但是,苦逼的时候是真苦逼啊!
比如说,显武帝在宴请百官时,曾上过一道用鱼腹做的菜,每条鱼只选用鱼肚子上最嫩的那一块肉。有位御史前脚吃了宫宴,后脚就递了奏折,说皇上太铺张浪费了。皇上能怎么办呢?皇上只好微笑着说谢谢爱卿的提醒啦,朕知道错啦,朕以后再也不这么浪费啦。这事吧,不能说御史吹毛求疵,确实是有些浪费,但哪天月食了,哪里地动了,竟也会有官员上奏让显武帝下罪己诏,皇上多冤啊!
这次的秋闱舞弊案闹得太大,朝堂中自有一番动荡,读书人们则很愤怒。御史中有那种愣头青一天到晚参参参,读书人里有那种狂生一天到晚写诗讽刺讽刺讽刺。显武帝气坏了。这是朕的错吗!朕心里的愤怒不比读书人少一分!好气哦,但还是要努力微笑去安抚读书人哦!皇上心里憋屈得厉害!
最让显武帝愤怒的是,他一直觉得自己对朝臣的控制力很强,结果天子脚下就有舞弊案,这不是狠狠打了他的脸吗?而这舞弊案还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结果,一个处理不好,朝廷的公信力就弱了。
显武帝的雷霆之火烧了整整一个月。然后……然后他就微服私访啦!
只有少数的心腹才知道,显武帝其实是一个很喜欢微服私访的人。出于安全考虑,他的私访范围就在京城、京郊一带。显武帝装扮成了一个暴发户富商,带着同样装扮成商人的亲家温阁老出宫啦!
再说温阁老,他是六位阁老中比较中庸的一位。他平时话不多,很少当众发表意见。因为是太子妃的祖父,他有时在一些事情上可能还要避下嫌。他并不是显武帝最得用的人,却很让显武帝信任。
这一次出宫是为了去看玉米。
本来不是的,本来皇上打算去酒楼里坐一坐,听一听舆论。舞弊案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皇上想知道民间现在舆论如何。但温阁老怕皇上听到了书生们的议论后会憋出病来,于是就竭力地阻止了。
温阁老不能明着阻止,只能暗中引导,正好他心里存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悄悄地对皇上说了。
温阁老说,昔日吏部侍郎沈德源的幼子发现了新的粮种,由安平伯安排庄子种了,据说新粮种的产量不错,可在山地种植。皇上正因为秋闱舞弊案闹得心里不愉快,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一下子就舒畅了。如果新粮种真有那么好,那么只要他把新粮种推广开来……他在民间的名声立刻升好几档啊!
温阁老说得不多。他这是不愿意抢了沈怡和安平伯府的功劳。一来这很符合他一贯的人设,温阁老在清流中的名声非常好,读书人特别喜欢给他写闺怨诗,啊不,是写拜帖。二来他就算不抢功,这个事情既然是由他说给皇上听的,那总归是露脸了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露脸方式比什么都重要啊!
温阁老连玉米的名字都没有说,只说是新粮种。谁说正直的读书人就不会拍马屁,啊不,是拍龙屁?他故意隐下名字不说,引着皇上亲自去庄子上看了新粮种,再由皇上赐名,皇上不是更高兴吗?
出城要排队。因显武帝一行人是做商人打扮的,而商人的地位只是寻常,于是显武帝也老老实实地排队出城。他周围都是平民百姓,旁边有俩书生。显武帝要名,所以肯定不会搞文字狱这种东西,固本朝的民风还算开放,大家虽不敢当众谈论夺嫡这种要命的政事,但说一说科举舞弊还是可以的。
显武帝听见两个读书人在那里吐槽。这一对明明是因为学识不够才考不上举人的酸书生偏要在那里说自己志向高洁不愿意陷入淤泥中,连着数届考不上举人反倒是成为他们炫耀的点了。显武帝都要被气死了!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朕这么一个要脸的人,结果整个朝堂的脸面都被那帮王八蛋踩了!
显武帝心里的王八蛋是指那帮涉案的官员。城门口的这两个书生,显武帝还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但这样的书生若是多了,皇上的英名必然蒙尘。所以,在这种时刻,皇上对于新粮种就更为期待了。
出了城门,由温阁老指路,皇上径直去了安平伯家的庄子。温阁老此前去过一回了,他是个谨慎的人,他若不亲眼见一见玉米,又找边静玉和沈怡仔细问了话,是不可能把这事拿到圣上面前说的。
边静玉和沈怡都在庄子上待着。
听闻有富商寻上门来,边静玉和沈怡对视一眼,亲自出门迎了。他们见过温阁老,又见温阁老在脸上粘了假胡子,落后一步站在一富贵老头身后,那这富贵老头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边静玉和沈怡到底年轻,见圣驾亲临,难免无措。温阁老笑眯眯地说:“这位是平老板。平老板是从南方来的,听说你们这儿有新奇之物,就想要上门看看。”显武帝的亲娘是平家女,因此他微服私访时的化名都姓平。
边静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了,领着沈怡对显武帝行了一个晚辈礼,口齿清楚地说:“见过平先生。”又对温阁老行礼,道:“见过温先生。”然后,他错开一步,站到路边,让出了身后的路。
给别人引路时,可以站在那人前面领着他走;给皇上引路时,最好是站在皇上身后,让皇上走前面,用嘴告诉皇上该往哪里走。见边静玉和沈怡站到路边,让自己一行人先行,显武帝就知道他们晓得自己的身份了。显武帝故作不满地瞪了温阁老一眼,他装扮得这么好,肯定是因这个老货暴露的!
温阁老无辜地眨了眨眼睛。他的孙女嫁给了皇上的儿子,他比皇上年长许多,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在皇上面前撒娇。啊,撒娇这个词有点恶心,应该说是君臣相宜。要知道文人的脸皮都是很厚的!
温阁老心想,新粮种事关重大,若边家小儿和沈家小儿没有认出皇上的身份,那皇上今天还能顺利看到新粮种吗?那必然是不能的。所以,适当地暴露身份是很有必要的啊,他本来就是无辜的嘛!
去年收获的玉米种子在今年春天全部种到了地里。一部分种在好地里,这部分是为了能收获更多的种子。一部分种在山地里,这部分是为了验证玉米能在并不肥沃的山地种活。沈怡一直负责数据记录,此时自然也由他来讲说,玉米的产量如何,种植的难易程度如何,和稻谷比的优缺点如何等等。
显武帝不是那种不懂民生疾苦的人。他曾有一次在秋收时微服私访,帮京郊某村里的一位老农收割过粮食。他干活太挫,还被那位老农嘲笑了,老农大力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兄啊,这活不是你们富贵人做得来的。”当时跟着显武帝的人也是温阁老,温阁老挽起袖子刷刷刷地割了一茬稻,被表扬了。
所以显武帝听得懂沈怡的讲解。他又问了几个自己关心的问题,沈怡一一回答了。显武帝的眼中渐渐露出了一丝怀念,对着沈怡点了点头,温和地说:“朕……咳,真是不错,不愧是本昌之子啊!”
本昌就是沈德源的字。边静玉低眉敛目,心里却划过一丝欣喜。看来,沈伯父归来可期了!
“对了,新粮种叫什么?可有名字了?”显武帝忽然问。
边静玉是个心思灵巧的人,温阁老能想到的事,他在这一瞬间也想到了。这是一个拍龙屁的好机会啊!但是,边静玉私心里不是很想用这个机会来拍龙屁。因为,玉米这个名字是沈怡起的,代表着沈怡的心意。边静玉再如何成熟老练,到底还是一个少年人,身上总藏着一些少年人的天真和直率。
于是,边静玉言简意赅地说:“回先生的话,我们暂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玉米。”
显武帝脸上那种欣慰的表情越发明显了,他目光柔和地看着边静玉和沈怡,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你们的心意,朕……咳,我知道了。但这既然是上天所赐的新粮种,就该大力地推广开,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得上、吃得起。用了‘御米’这个名字,倒像是只上供给皇家的了。不如这样,这‘御’字就改为‘玉’字吧。”说着,显武帝又自己品了一下,摇头晃脑地说:“玉米,玉米,真是一个好名字啊!”
在显武帝看来,边静玉和沈怡能用“御米”为名,这说明他们打一开始就想要把新粮种献上来了。这都是忠心的人呐!不过,显武帝自以为自己并不是那种好名的人,所以才会把“御米”改为了玉米。
虽然不是很懂皇上在说什么,但边静玉的脸上适当地露出了崇拜的表情,说:“先生英名!”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戏精呢!
想要当好皇帝,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
如果不想关心百姓疾苦,不怕国破山河碎,不惧在史书上留下骂名,那么皇帝就是一份非常自由的职业了,可以烽火戏诸侯,可以一连三十年不上早朝,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百官有意见?不听不听就不听!民间要造反?会造反的百姓到底还是少。死后的评价太难听?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
纵观历史,就算有些皇帝本身过于荒唐了,但只要朝臣们的智商还在线,只要他们能互相牵制,在正统的儒家思想的约束下,国家在大体上还是稳定的。所以说,当皇帝其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但如果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想要扩大版图,想要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想要在生前被尊称一声明君,想要在死后千古流芳,那么皇帝就是一份难度非常大、强度非常高、任务非常重的职业了。
当今圣上显武帝就是这样一位非常苦逼的皇帝。
显武帝有一颗勤政爱民的心,还想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英名,于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就没有那么自由了。当然,这既然是他的选择,他在大多数情况下也甘之如饴。但是,苦逼的时候是真苦逼啊!
比如说,显武帝在宴请百官时,曾上过一道用鱼腹做的菜,每条鱼只选用鱼肚子上最嫩的那一块肉。有位御史前脚吃了宫宴,后脚就递了奏折,说皇上太铺张浪费了。皇上能怎么办呢?皇上只好微笑着说谢谢爱卿的提醒啦,朕知道错啦,朕以后再也不这么浪费啦。这事吧,不能说御史吹毛求疵,确实是有些浪费,但哪天月食了,哪里地动了,竟也会有官员上奏让显武帝下罪己诏,皇上多冤啊!
这次的秋闱舞弊案闹得太大,朝堂中自有一番动荡,读书人们则很愤怒。御史中有那种愣头青一天到晚参参参,读书人里有那种狂生一天到晚写诗讽刺讽刺讽刺。显武帝气坏了。这是朕的错吗!朕心里的愤怒不比读书人少一分!好气哦,但还是要努力微笑去安抚读书人哦!皇上心里憋屈得厉害!
最让显武帝愤怒的是,他一直觉得自己对朝臣的控制力很强,结果天子脚下就有舞弊案,这不是狠狠打了他的脸吗?而这舞弊案还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结果,一个处理不好,朝廷的公信力就弱了。
显武帝的雷霆之火烧了整整一个月。然后……然后他就微服私访啦!
只有少数的心腹才知道,显武帝其实是一个很喜欢微服私访的人。出于安全考虑,他的私访范围就在京城、京郊一带。显武帝装扮成了一个暴发户富商,带着同样装扮成商人的亲家温阁老出宫啦!
再说温阁老,他是六位阁老中比较中庸的一位。他平时话不多,很少当众发表意见。因为是太子妃的祖父,他有时在一些事情上可能还要避下嫌。他并不是显武帝最得用的人,却很让显武帝信任。
这一次出宫是为了去看玉米。
本来不是的,本来皇上打算去酒楼里坐一坐,听一听舆论。舞弊案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皇上想知道民间现在舆论如何。但温阁老怕皇上听到了书生们的议论后会憋出病来,于是就竭力地阻止了。
温阁老不能明着阻止,只能暗中引导,正好他心里存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悄悄地对皇上说了。
温阁老说,昔日吏部侍郎沈德源的幼子发现了新的粮种,由安平伯安排庄子种了,据说新粮种的产量不错,可在山地种植。皇上正因为秋闱舞弊案闹得心里不愉快,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一下子就舒畅了。如果新粮种真有那么好,那么只要他把新粮种推广开来……他在民间的名声立刻升好几档啊!
温阁老说得不多。他这是不愿意抢了沈怡和安平伯府的功劳。一来这很符合他一贯的人设,温阁老在清流中的名声非常好,读书人特别喜欢给他写闺怨诗,啊不,是写拜帖。二来他就算不抢功,这个事情既然是由他说给皇上听的,那总归是露脸了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露脸方式比什么都重要啊!
温阁老连玉米的名字都没有说,只说是新粮种。谁说正直的读书人就不会拍马屁,啊不,是拍龙屁?他故意隐下名字不说,引着皇上亲自去庄子上看了新粮种,再由皇上赐名,皇上不是更高兴吗?
出城要排队。因显武帝一行人是做商人打扮的,而商人的地位只是寻常,于是显武帝也老老实实地排队出城。他周围都是平民百姓,旁边有俩书生。显武帝要名,所以肯定不会搞文字狱这种东西,固本朝的民风还算开放,大家虽不敢当众谈论夺嫡这种要命的政事,但说一说科举舞弊还是可以的。
显武帝听见两个读书人在那里吐槽。这一对明明是因为学识不够才考不上举人的酸书生偏要在那里说自己志向高洁不愿意陷入淤泥中,连着数届考不上举人反倒是成为他们炫耀的点了。显武帝都要被气死了!这种感觉真是糟透了!朕这么一个要脸的人,结果整个朝堂的脸面都被那帮王八蛋踩了!
显武帝心里的王八蛋是指那帮涉案的官员。城门口的这两个书生,显武帝还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但这样的书生若是多了,皇上的英名必然蒙尘。所以,在这种时刻,皇上对于新粮种就更为期待了。
出了城门,由温阁老指路,皇上径直去了安平伯家的庄子。温阁老此前去过一回了,他是个谨慎的人,他若不亲眼见一见玉米,又找边静玉和沈怡仔细问了话,是不可能把这事拿到圣上面前说的。
边静玉和沈怡都在庄子上待着。
听闻有富商寻上门来,边静玉和沈怡对视一眼,亲自出门迎了。他们见过温阁老,又见温阁老在脸上粘了假胡子,落后一步站在一富贵老头身后,那这富贵老头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边静玉和沈怡到底年轻,见圣驾亲临,难免无措。温阁老笑眯眯地说:“这位是平老板。平老板是从南方来的,听说你们这儿有新奇之物,就想要上门看看。”显武帝的亲娘是平家女,因此他微服私访时的化名都姓平。
边静玉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了,领着沈怡对显武帝行了一个晚辈礼,口齿清楚地说:“见过平先生。”又对温阁老行礼,道:“见过温先生。”然后,他错开一步,站到路边,让出了身后的路。
给别人引路时,可以站在那人前面领着他走;给皇上引路时,最好是站在皇上身后,让皇上走前面,用嘴告诉皇上该往哪里走。见边静玉和沈怡站到路边,让自己一行人先行,显武帝就知道他们晓得自己的身份了。显武帝故作不满地瞪了温阁老一眼,他装扮得这么好,肯定是因这个老货暴露的!
温阁老无辜地眨了眨眼睛。他的孙女嫁给了皇上的儿子,他比皇上年长许多,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在皇上面前撒娇。啊,撒娇这个词有点恶心,应该说是君臣相宜。要知道文人的脸皮都是很厚的!
温阁老心想,新粮种事关重大,若边家小儿和沈家小儿没有认出皇上的身份,那皇上今天还能顺利看到新粮种吗?那必然是不能的。所以,适当地暴露身份是很有必要的啊,他本来就是无辜的嘛!
去年收获的玉米种子在今年春天全部种到了地里。一部分种在好地里,这部分是为了能收获更多的种子。一部分种在山地里,这部分是为了验证玉米能在并不肥沃的山地种活。沈怡一直负责数据记录,此时自然也由他来讲说,玉米的产量如何,种植的难易程度如何,和稻谷比的优缺点如何等等。
显武帝不是那种不懂民生疾苦的人。他曾有一次在秋收时微服私访,帮京郊某村里的一位老农收割过粮食。他干活太挫,还被那位老农嘲笑了,老农大力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兄啊,这活不是你们富贵人做得来的。”当时跟着显武帝的人也是温阁老,温阁老挽起袖子刷刷刷地割了一茬稻,被表扬了。
所以显武帝听得懂沈怡的讲解。他又问了几个自己关心的问题,沈怡一一回答了。显武帝的眼中渐渐露出了一丝怀念,对着沈怡点了点头,温和地说:“朕……咳,真是不错,不愧是本昌之子啊!”
本昌就是沈德源的字。边静玉低眉敛目,心里却划过一丝欣喜。看来,沈伯父归来可期了!
“对了,新粮种叫什么?可有名字了?”显武帝忽然问。
边静玉是个心思灵巧的人,温阁老能想到的事,他在这一瞬间也想到了。这是一个拍龙屁的好机会啊!但是,边静玉私心里不是很想用这个机会来拍龙屁。因为,玉米这个名字是沈怡起的,代表着沈怡的心意。边静玉再如何成熟老练,到底还是一个少年人,身上总藏着一些少年人的天真和直率。
于是,边静玉言简意赅地说:“回先生的话,我们暂且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玉米。”
显武帝脸上那种欣慰的表情越发明显了,他目光柔和地看着边静玉和沈怡,说:“你们都是好孩子。你们的心意,朕……咳,我知道了。但这既然是上天所赐的新粮种,就该大力地推广开,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吃得上、吃得起。用了‘御米’这个名字,倒像是只上供给皇家的了。不如这样,这‘御’字就改为‘玉’字吧。”说着,显武帝又自己品了一下,摇头晃脑地说:“玉米,玉米,真是一个好名字啊!”
在显武帝看来,边静玉和沈怡能用“御米”为名,这说明他们打一开始就想要把新粮种献上来了。这都是忠心的人呐!不过,显武帝自以为自己并不是那种好名的人,所以才会把“御米”改为了玉米。
虽然不是很懂皇上在说什么,但边静玉的脸上适当地露出了崇拜的表情,说:“先生英名!”
人生如戏,全凭演技。这年头,谁还不是个戏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