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道德经最新章节!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1],事有君[2]。
夫唯无知[3],是以不我知[4]。
知我者稀,则[5]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6]而怀玉。
注释
[1]宗:主旨。
[2]君:主,主见。
[3]无知:不理解。
[4]不我知:不理解我。
[5]则:效法,以为法则。
[6]被褐:穿着粗布衣服。被同"披"。褐,粗布。
译文
我的话很易理解,很易施行。
但天下没人理解,没人去施行。
说话要有主旨,办事要有主见。
正因没人理解这个道理,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可贵了。
所以圣人总是身穿布衣而怀揣美玉。
解读心得
1.本章中,老子说明大道至简,简单而易解易行,但世人多不解也不去行动,所以感叹少人理解,少人效法。人们总喜欢华丽外表,却不知圣人身着粗布衣而怀揣美玉。
2.世上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简单平易的,不会故弄玄虚;最值得珍视的往往是质朴的,没有华丽的外表;最平淡无味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没有酸甜苦辣的刺激。深刻寓于简单,伟大寓于平凡。繁华落尽归于平淡。所以要怀一颗平常心,这样就可做到花开花落,平淡从容,宠辱不惊。
3."下士不笑,不足以为道",世人多庸碌,往往为外物所迷惑,迷离了眼目,失去根本,不能认清事物本质。唯有清静无为,执道而行者才能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要想自己不入庸流,不至于与世俗同流合污,就该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旁观者姿态,站在人生的边上,能入世也能出世。
4.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千万别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所谓"大智若愚",千万别瞧不起外表不赏心悦目的人。
5.真理有时并非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所以,不要盲目从众,不要觉得那个保持独立的人怪异--也许,他就是那位披褐怀玉者,真理就在他那里。所谓的先知先觉者,从来是保持自由与独立的孤独先行者。
前人校注
慈俭不争等事,皆本自然,循理而足,甚易知易行也。而人多躁动,多欲强梁贪竞以掇祸患者,是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也。
--范应元
道之大,复性而足。性之妙,见于饮食起居之间尔。
--苏辙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之反也。
--河上公
道本无知,一而行万,源止湛然。其用则虚静柔和,慈俭不争,而不求人知,故人亦不可以智知。
--范应元
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也。
--河上公
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逾,故难知而为贵也。
--王弼
圣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故曰披褐怀玉。玉者以比德也。玉本不足以比德,盖取世俗之所贵者为比,以拟人尔。
--范应元
大道贵于己知,不公天下。定于性,静于神,定静恒常,我难言妙。天下者一身也,气生于混沌,入于冥忘,昏默之中,不知我存。君者心也,万事从心,心存意在,心死浑忘,浑忘之中,自有主宰,历历自验,谓之事有君。夫惟无知乃能成道。独修独行,孤陋寡闻,坐如磐石,性似太阴,气若长河,川流不息之中,惟我自乐。玉者,虚灵之至宝,无为之至真,我之怀我之定,怀我之真。
--纯阳真人
圣人以若辱若愚之容而大白盛德,天下鲜俪者,是之谓被褐怀玉。
--吕惠卿
绝圣弃智,虚心无我,谦下不争,忘形释智,件件都是最省力工夫,放下便是,全不用你多知多解。只在休心二字。岂不最易知最易行耶?然人之所以不能知者,因从来人人都在知见上用心。除却知字,便无下落。孔圣亦以无知为心宗。此夫子见老子后,方得妙悟如此。所以老孔心法,千古罕明。故曰知我者希。若能当下顿悟此心,则立地便是圣人。圣人怀此虚心妙道以游世,而终日与人周旋,但对面不识。故如披褐怀玉。
--憨山德清
经典故事
原来樵夫是知音
俞伯牙是春秋时人,他年轻时跟随一位高人在蓬莱山学琴艺,学成高超的琴艺。据说,他弹琴时,水里的鱼儿会跃出水面倾听,吃草的马儿会仰首倾听。
学成下山后,伯牙被周天子封为司乐太师,奉命编修乐谱,为此专门到楚地采风。
然而,令伯牙苦恼的是,人们虽然喜欢听他的音乐,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懂他弹的音乐,也不懂他。
有一天,俞伯牙来到长江口,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顿时惊涛骇浪,使俞伯牙所乘的船左右摇摆。俞伯牙等到风住雨停后,来到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悬挂半空,风清气爽,树叶上残留的雨滴溅落,杜鹃啼鸣,幽静非常。他看到此景,不禁触动乐思,琴兴大发,随即回到船舱,开囊取琴,对着当空的明月和浩淼的江水弹了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嘭"的一声,断了一根琴弦。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知音,琴弦才会崩断。伯牙心中一阵惊喜,立即走出船舱--看到一位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
伯牙心想:这样一位其貌不扬、满身乡野山气的樵夫,难道是我的知音吗?不可能啊。他又看了樵夫一眼,只见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琴音中,像没看到伯牙一样。伯牙心中一乐,心想:原来他真是我的知音啊。
他立即请樵夫进入自己的船舱听琴。伯牙换好琴弦后,弹了一首《高山》,琴音刚落,樵夫就大赞道:"太美妙了!泰山是如此巍峨啊!"随后,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完毕,樵夫又高兴地赞叹说:"太好了,江河是如此浩荡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站起来,拉着樵夫的手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他没想到,自己结交权贵无数,他们都气宇轩昂,华丽富贵,但很多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眼前这个樵夫,身着粗布,形象粗鄙,地位低下,但却是被褐怀玉,内心不俗,品位高雅,怎不令人刮目相看呢?他遂与樵夫成为知己。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不幸患病而死,伯牙为失去这位知音而难过。他悲痛地说:"今后还有谁能听懂我的琴音呢?"说完,心一横,将琴摔碎,发誓再不弹琴,以此来纪念钟子期这位知音。
钟子期外表看似粗陋,内里却心怀秀雅,品位不凡,他能听懂一般人听不懂的琴音,可见其不俗的修养。当伯牙正在感叹"知我者稀"时,这位知音的出现自然令他惊喜过望。钟子期对于伯牙,就是一位"被褐怀玉"者,所以令他珍惜,甚至在他死后毁琴不弹。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1],事有君[2]。
夫唯无知[3],是以不我知[4]。
知我者稀,则[5]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6]而怀玉。
注释
[1]宗:主旨。
[2]君:主,主见。
[3]无知:不理解。
[4]不我知:不理解我。
[5]则:效法,以为法则。
[6]被褐:穿着粗布衣服。被同"披"。褐,粗布。
译文
我的话很易理解,很易施行。
但天下没人理解,没人去施行。
说话要有主旨,办事要有主见。
正因没人理解这个道理,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能效法于我的人就更可贵了。
所以圣人总是身穿布衣而怀揣美玉。
解读心得
1.本章中,老子说明大道至简,简单而易解易行,但世人多不解也不去行动,所以感叹少人理解,少人效法。人们总喜欢华丽外表,却不知圣人身着粗布衣而怀揣美玉。
2.世上最深刻的往往是最简单平易的,不会故弄玄虚;最值得珍视的往往是质朴的,没有华丽的外表;最平淡无味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没有酸甜苦辣的刺激。深刻寓于简单,伟大寓于平凡。繁华落尽归于平淡。所以要怀一颗平常心,这样就可做到花开花落,平淡从容,宠辱不惊。
3."下士不笑,不足以为道",世人多庸碌,往往为外物所迷惑,迷离了眼目,失去根本,不能认清事物本质。唯有清静无为,执道而行者才能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要想自己不入庸流,不至于与世俗同流合污,就该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旁观者姿态,站在人生的边上,能入世也能出世。
4.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千万别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所谓"大智若愚",千万别瞧不起外表不赏心悦目的人。
5.真理有时并非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所以,不要盲目从众,不要觉得那个保持独立的人怪异--也许,他就是那位披褐怀玉者,真理就在他那里。所谓的先知先觉者,从来是保持自由与独立的孤独先行者。
前人校注
慈俭不争等事,皆本自然,循理而足,甚易知易行也。而人多躁动,多欲强梁贪竞以掇祸患者,是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也。
--范应元
道之大,复性而足。性之妙,见于饮食起居之间尔。
--苏辙
我所言有宗祖根本,事有君臣上下,世人不知者,非我之无德,心与我之反也。
--河上公
道本无知,一而行万,源止湛然。其用则虚静柔和,慈俭不争,而不求人知,故人亦不可以智知。
--范应元
唯达道者乃能知我,故为贵也。
--河上公
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逾,故难知而为贵也。
--王弼
圣人内有真贵,外不华饰,不求人知,与道同也。故曰披褐怀玉。玉者以比德也。玉本不足以比德,盖取世俗之所贵者为比,以拟人尔。
--范应元
大道贵于己知,不公天下。定于性,静于神,定静恒常,我难言妙。天下者一身也,气生于混沌,入于冥忘,昏默之中,不知我存。君者心也,万事从心,心存意在,心死浑忘,浑忘之中,自有主宰,历历自验,谓之事有君。夫惟无知乃能成道。独修独行,孤陋寡闻,坐如磐石,性似太阴,气若长河,川流不息之中,惟我自乐。玉者,虚灵之至宝,无为之至真,我之怀我之定,怀我之真。
--纯阳真人
圣人以若辱若愚之容而大白盛德,天下鲜俪者,是之谓被褐怀玉。
--吕惠卿
绝圣弃智,虚心无我,谦下不争,忘形释智,件件都是最省力工夫,放下便是,全不用你多知多解。只在休心二字。岂不最易知最易行耶?然人之所以不能知者,因从来人人都在知见上用心。除却知字,便无下落。孔圣亦以无知为心宗。此夫子见老子后,方得妙悟如此。所以老孔心法,千古罕明。故曰知我者希。若能当下顿悟此心,则立地便是圣人。圣人怀此虚心妙道以游世,而终日与人周旋,但对面不识。故如披褐怀玉。
--憨山德清
经典故事
原来樵夫是知音
俞伯牙是春秋时人,他年轻时跟随一位高人在蓬莱山学琴艺,学成高超的琴艺。据说,他弹琴时,水里的鱼儿会跃出水面倾听,吃草的马儿会仰首倾听。
学成下山后,伯牙被周天子封为司乐太师,奉命编修乐谱,为此专门到楚地采风。
然而,令伯牙苦恼的是,人们虽然喜欢听他的音乐,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地懂他弹的音乐,也不懂他。
有一天,俞伯牙来到长江口,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顿时惊涛骇浪,使俞伯牙所乘的船左右摇摆。俞伯牙等到风住雨停后,来到船头一看,只见月儿初升,悬挂半空,风清气爽,树叶上残留的雨滴溅落,杜鹃啼鸣,幽静非常。他看到此景,不禁触动乐思,琴兴大发,随即回到船舱,开囊取琴,对着当空的明月和浩淼的江水弹了起来……一曲尚未弹完,突然"嘭"的一声,断了一根琴弦。按当时的说法,只有遇到知音,琴弦才会崩断。伯牙心中一阵惊喜,立即走出船舱--看到一位头戴斗笠的樵夫,他拿着一把斧头,地下放着一捆柴。
伯牙心想:这样一位其貌不扬、满身乡野山气的樵夫,难道是我的知音吗?不可能啊。他又看了樵夫一眼,只见他正沉浸在自己的琴音中,像没看到伯牙一样。伯牙心中一乐,心想:原来他真是我的知音啊。
他立即请樵夫进入自己的船舱听琴。伯牙换好琴弦后,弹了一首《高山》,琴音刚落,樵夫就大赞道:"太美妙了!泰山是如此巍峨啊!"随后,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音乐完毕,樵夫又高兴地赞叹说:"太好了,江河是如此浩荡啊!"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站起来,拉着樵夫的手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他没想到,自己结交权贵无数,他们都气宇轩昂,华丽富贵,但很多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眼前这个樵夫,身着粗布,形象粗鄙,地位低下,但却是被褐怀玉,内心不俗,品位高雅,怎不令人刮目相看呢?他遂与樵夫成为知己。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不幸患病而死,伯牙为失去这位知音而难过。他悲痛地说:"今后还有谁能听懂我的琴音呢?"说完,心一横,将琴摔碎,发誓再不弹琴,以此来纪念钟子期这位知音。
钟子期外表看似粗陋,内里却心怀秀雅,品位不凡,他能听懂一般人听不懂的琴音,可见其不俗的修养。当伯牙正在感叹"知我者稀"时,这位知音的出现自然令他惊喜过望。钟子期对于伯牙,就是一位"被褐怀玉"者,所以令他珍惜,甚至在他死后毁琴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