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同意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重生1966最新章节!
孟若兰奇怪的看着如坐针毡的周小元,周小元比孟若兰大了有两三岁,两个人的交集不是很多,可是人家来自己的家里,不管怎么说都得礼貌的接待。
周小元鼓起勇气,把手里提着的那个布袋递给孟若兰,说:“若兰,这是给你的。”
说完,周小元放下东西,站起来就想走,想了想,就这么走了不大像话,又站下来,两只手一直搓着,非常的不好意思。孟若兰呢,脑子里“轰”的一下,觉得脸红的发烫,也就是朦胧的夜色中看不真切,要不然孟若兰真不好意思再陪着坐在这里,孟若兰也是情窦已开的年纪,这两年跟周小
元的接触也挺多,一下子就知道,原来这个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年轻人对自己有了别样的心思啊。
小火炉上的药锅子“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孟若兰呆呆的坐在小火炉前,眼睛盯着小药锅子,思绪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孟爷爷躺在屋里的床上,已经听到房间外面几个人的谈话,幸亏这个时间同是住宿舍的几个老同事去了大队部,这几天上面要求大家晚上都要去学习,自己这是因为身体
的原因请了假,要不然孙女若兰跟周小元的谈话被人听了去,还不定怎么说自己的孙女呢。孟教授咳嗽了几下,喊了声“若兰”,屋外没有什么动静,孟教授又抬高了声音,孟若兰这才一下子惊醒过来,用抹布垫着把药锅子端了下来,放在一边,赶紧先去屋里看
看自己的爷爷。
宿舍里点着一盏煤油灯,如豆的灯光,满那里都是黑黢黢的,进了屋好一会才能适应过来,看到屋角的一张床上躺着的孟教授。孟教授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这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孙女的终身大事,就怕孙女迫于什么原因找了一个自己不喜的婆家,女孩子找婆家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啊,孟教授出身名门,从小看到自己家里的女孩子们找婆家那可是千挑万选的,自己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孙女因为种种限制就这么嫁给一个自己不喜的婆家,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孙女虽然一直跟着生产队劳动,但是性情温和,知书识礼,自己的学识大部分都教授给了孙女,如果让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孙女就这么嫁给一个打字不识几个的庄稼汉,
孟教授觉得那比杀了自己都让自己难受。孟若兰进来之后,几步就走到孟教授的床前,先把孟教授扶着靠在枕头上,接着端起床头那张小几上的碗,说:“爷爷,您先喝点水,我去把药给您倒在碗里,一会凉了您
就能喝了。”
孟教授就着孟若兰手里的碗喝了几口水,喘了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这才说:“若兰啊,刚才你们在屋外的话我都听到了,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啊?”孟若兰沉默了一会,说:“爷爷,周小元的爸爸是西平县革委会的副主任,我听别人说革委会的主任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不怎么管事,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周小元的爸
爸管着,您说我如果拒绝了周小元会怎么样呢?”孟教授想了想,说:“若兰啊,爷爷不希望你有这样的想法,女孩子找自己的另一半首先你们得有共同的语言,然后才能培养感情,婚姻里面如果没有感情,那是会能把人
活活的逼死的。”孟若兰说:“爷爷,我跟您来这沈家村已经这么多年了,有时候我会在想,如果我没有偷着跑到这里来,我会怎么样?以前那些跟我玩的很好的小伙伴们,他们跟咱们家差不多的情况,可是他们现在怎么样呢?上山下乡的都没有我跟着您在这里过的舒坦,爷爷,我跟周小元说要再想一想,如果合适,我就嫁给他吧,要不然,您觉得没有人
惦记我吗?”孟若兰说道最后,话已经是颤抖了,才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己一个人从京城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虽然是在别的人暗中帮助下跑到这里来的,但是来这里的原因孟若兰非常的清楚,黑暗的现实让这个原本很单纯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这个成熟的代价就是孟若兰对那些看自己的眼光的敏感程度,只要是有人盯着自己,孟若兰就会
心里发慌,周小元自打见到自己之后的目光,孟若兰感受的非常清楚,那是一种惊艳的然后是慢慢地变成欣赏的目光,要不然,孟若兰也不会说自己要再考虑考虑。
周小元跟培茵往沈家走的时候,培茵问他:“小元哥哥,你爸爸能同意吗?”
周小元说:“我爸说让我自己看着办,反正我现在是厂里的工人,自己能挣钱,以后我也能养活了我的老婆孩子,我还能只靠我爸一辈子啊?”
培茵说:“小元哥哥,若兰姐姐的成分不好啊,你就不怕受牵累吗?”周小元说:“要是怕受牵累我还能来跟你若兰姐姐说这些话呀?培茵我想明白了,人这一辈子啊活着不容易,你看看孟教授他们,那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啊,被发配到这
穷乡僻壤的参加劳动,这要是在十几年前,谁能想到这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呀还是得过好眼下了,别看有些人咋咋呼呼的,谁又能知道他们能咋啥几天呢?”培茵不由得对周小元刮目相看,能想到这些东西,证明周小元不是一个思维简单的人,那些上纲上线的东西,在周小元的眼里竟然是这样的不值一提,如果孟若兰能嫁给
他,说不定还能成就一番佳话呢。两个人回到家里,沈锦华也来了,正在跟培军说话,培军从自己带着的行李里拿出自己给锦华那边的老人们准备的礼物,还有自己给锦华买的新衣服,瑶姑姑笑着打趣自
己的侄子:“哎呀呀,培军还知道给女孩子买衣服呀。”
培军红着脸,说:“瑶姑姑,这是仲煊伯伯家的姐姐帮着参谋着买回来的。”
瑶姑姑说“你看看你,姑姑不就是说你会买东西吗,你就给姑姑这么多的解释,姑姑知道,你脸皮薄,没事没事,等后天结了婚呀这脸皮自然的就厚了。”
三奶奶听到自己的闺女这么说自己的小辈,笑着轻轻地拍了瑶姑姑的肩膀一下,说:“你个狭促鬼,从小就爱打趣人,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爱打趣人。”奶奶笑呵呵的说:“谁说不是呢,咱们瑶瑶从小就是个爽利的性子,一帮孩子玩就她的声音大,现在还是这样,唉,那时候瑶瑶才几岁呀,现在瑶瑶的孩子比她那个时候都
大呢,咱们也都成了老人了。”瑶姑姑一看奶奶有些伤感的样子,凑上前说:“大娘,您看您,您要是没有现在这个年纪,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孙子,哪里能抱上那么可爱的龙凤胎重孙子,龙凤胎呀,我那
些战友一听,非得让我给拍几张照片回去不行,对了,我一个战友还借给我一个相机呢,我得现找出来,看看里面有几张胶卷。”
瑶姑姑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说到这里就去三奶奶屋子里扒拉自己的行李,最后举着一个相机回到院子里。照相机啊,那可是个稀罕物,一家人围着看了个西洋景,培茵看去,是个长城照相机,机型自己没有见过,大大的,周小元看到相机就说:“瑶姑姑,你这个战友真有钱,
这个相机可是得值不少钱呢,就这么借给你让你带着一路颠簸着回来了,也不怕给用坏了。”
瑶姑姑笑着说:“我那个战友是个摄影师,单位给配了两台,说是这一台她用着不是很顺手,就借给我了。”六月初五,沈家人又忙活了一天,已经放暑假的孩子们满院子里跑过来跑过去,帮着大人们递个话,培田也从学校回来了,再回学校就上高三了,虽然现在没有高考,但
是能够顺利的把高中读下来,在沈家人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很多厂子来招人,只要是政治条件过关,学历高一点人家还是优先考虑的。培田帮着在新房子里贴喜字,雪白的窗户纸上贴着鲜红的喜字,村子里跟沈锦华玩的好的姑娘媳妇们凑了钱给沈锦华买了一面大镜子,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很贵重的礼物了,培田让奶奶剪了一个大大的双喜字贴在上面,沈父还专门用红对子纸写上了凑钱的人的名字,培田也一起贴在上面,奶奶跟沈母把给一对新人准备的被褥又整理了一遍
,仔细的叠好了放在炕橱的上面,其中有一床红色杭绸被面还是沈锦华的大舅,也就是省全大娘的娘家大哥从京城给寄回来的,这可是村里的头一份呢。培茵一直听自己的那些老前辈们说那个时候婚事都是很简单的,可是看看自家自家这几场婚礼以及村里人的那些婚礼,觉得大家不光是从准备嫁妆还是准备宴席,都很风光,后来想了很久,培茵才搞明白了,不是大家都要图省事,简简单单的办婚礼,婚礼的场面那是根据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来的,家里有点底货的就把婚礼办的好一点,家里没什么富裕的可不就简简单单的办婚礼吗,不是别的,都是一个“穷”闹的啊。
孟若兰奇怪的看着如坐针毡的周小元,周小元比孟若兰大了有两三岁,两个人的交集不是很多,可是人家来自己的家里,不管怎么说都得礼貌的接待。
周小元鼓起勇气,把手里提着的那个布袋递给孟若兰,说:“若兰,这是给你的。”
说完,周小元放下东西,站起来就想走,想了想,就这么走了不大像话,又站下来,两只手一直搓着,非常的不好意思。孟若兰呢,脑子里“轰”的一下,觉得脸红的发烫,也就是朦胧的夜色中看不真切,要不然孟若兰真不好意思再陪着坐在这里,孟若兰也是情窦已开的年纪,这两年跟周小
元的接触也挺多,一下子就知道,原来这个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年轻人对自己有了别样的心思啊。
小火炉上的药锅子“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孟若兰呆呆的坐在小火炉前,眼睛盯着小药锅子,思绪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孟爷爷躺在屋里的床上,已经听到房间外面几个人的谈话,幸亏这个时间同是住宿舍的几个老同事去了大队部,这几天上面要求大家晚上都要去学习,自己这是因为身体
的原因请了假,要不然孙女若兰跟周小元的谈话被人听了去,还不定怎么说自己的孙女呢。孟教授咳嗽了几下,喊了声“若兰”,屋外没有什么动静,孟教授又抬高了声音,孟若兰这才一下子惊醒过来,用抹布垫着把药锅子端了下来,放在一边,赶紧先去屋里看
看自己的爷爷。
宿舍里点着一盏煤油灯,如豆的灯光,满那里都是黑黢黢的,进了屋好一会才能适应过来,看到屋角的一张床上躺着的孟教授。孟教授身体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这心里一直挂念着自己孙女的终身大事,就怕孙女迫于什么原因找了一个自己不喜的婆家,女孩子找婆家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啊,孟教授出身名门,从小看到自己家里的女孩子们找婆家那可是千挑万选的,自己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的孙女因为种种限制就这么嫁给一个自己不喜的婆家,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孙女虽然一直跟着生产队劳动,但是性情温和,知书识礼,自己的学识大部分都教授给了孙女,如果让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孙女就这么嫁给一个打字不识几个的庄稼汉,
孟教授觉得那比杀了自己都让自己难受。孟若兰进来之后,几步就走到孟教授的床前,先把孟教授扶着靠在枕头上,接着端起床头那张小几上的碗,说:“爷爷,您先喝点水,我去把药给您倒在碗里,一会凉了您
就能喝了。”
孟教授就着孟若兰手里的碗喝了几口水,喘了几口气,平复了一下呼吸,这才说:“若兰啊,刚才你们在屋外的话我都听到了,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啊?”孟若兰沉默了一会,说:“爷爷,周小元的爸爸是西平县革委会的副主任,我听别人说革委会的主任是个上了年纪的人,不怎么管事,县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周小元的爸
爸管着,您说我如果拒绝了周小元会怎么样呢?”孟教授想了想,说:“若兰啊,爷爷不希望你有这样的想法,女孩子找自己的另一半首先你们得有共同的语言,然后才能培养感情,婚姻里面如果没有感情,那是会能把人
活活的逼死的。”孟若兰说:“爷爷,我跟您来这沈家村已经这么多年了,有时候我会在想,如果我没有偷着跑到这里来,我会怎么样?以前那些跟我玩的很好的小伙伴们,他们跟咱们家差不多的情况,可是他们现在怎么样呢?上山下乡的都没有我跟着您在这里过的舒坦,爷爷,我跟周小元说要再想一想,如果合适,我就嫁给他吧,要不然,您觉得没有人
惦记我吗?”孟若兰说道最后,话已经是颤抖了,才十几岁的小姑娘,自己一个人从京城千里迢迢的跑到这里,虽然是在别的人暗中帮助下跑到这里来的,但是来这里的原因孟若兰非常的清楚,黑暗的现实让这个原本很单纯的小姑娘一下子就成熟了起来,这个成熟的代价就是孟若兰对那些看自己的眼光的敏感程度,只要是有人盯着自己,孟若兰就会
心里发慌,周小元自打见到自己之后的目光,孟若兰感受的非常清楚,那是一种惊艳的然后是慢慢地变成欣赏的目光,要不然,孟若兰也不会说自己要再考虑考虑。
周小元跟培茵往沈家走的时候,培茵问他:“小元哥哥,你爸爸能同意吗?”
周小元说:“我爸说让我自己看着办,反正我现在是厂里的工人,自己能挣钱,以后我也能养活了我的老婆孩子,我还能只靠我爸一辈子啊?”
培茵说:“小元哥哥,若兰姐姐的成分不好啊,你就不怕受牵累吗?”周小元说:“要是怕受牵累我还能来跟你若兰姐姐说这些话呀?培茵我想明白了,人这一辈子啊活着不容易,你看看孟教授他们,那都是有文化有见识的人啊,被发配到这
穷乡僻壤的参加劳动,这要是在十几年前,谁能想到这些事情?所以我觉得呀还是得过好眼下了,别看有些人咋咋呼呼的,谁又能知道他们能咋啥几天呢?”培茵不由得对周小元刮目相看,能想到这些东西,证明周小元不是一个思维简单的人,那些上纲上线的东西,在周小元的眼里竟然是这样的不值一提,如果孟若兰能嫁给
他,说不定还能成就一番佳话呢。两个人回到家里,沈锦华也来了,正在跟培军说话,培军从自己带着的行李里拿出自己给锦华那边的老人们准备的礼物,还有自己给锦华买的新衣服,瑶姑姑笑着打趣自
己的侄子:“哎呀呀,培军还知道给女孩子买衣服呀。”
培军红着脸,说:“瑶姑姑,这是仲煊伯伯家的姐姐帮着参谋着买回来的。”
瑶姑姑说“你看看你,姑姑不就是说你会买东西吗,你就给姑姑这么多的解释,姑姑知道,你脸皮薄,没事没事,等后天结了婚呀这脸皮自然的就厚了。”
三奶奶听到自己的闺女这么说自己的小辈,笑着轻轻地拍了瑶姑姑的肩膀一下,说:“你个狭促鬼,从小就爱打趣人,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爱打趣人。”奶奶笑呵呵的说:“谁说不是呢,咱们瑶瑶从小就是个爽利的性子,一帮孩子玩就她的声音大,现在还是这样,唉,那时候瑶瑶才几岁呀,现在瑶瑶的孩子比她那个时候都
大呢,咱们也都成了老人了。”瑶姑姑一看奶奶有些伤感的样子,凑上前说:“大娘,您看您,您要是没有现在这个年纪,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孙子,哪里能抱上那么可爱的龙凤胎重孙子,龙凤胎呀,我那
些战友一听,非得让我给拍几张照片回去不行,对了,我一个战友还借给我一个相机呢,我得现找出来,看看里面有几张胶卷。”
瑶姑姑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说到这里就去三奶奶屋子里扒拉自己的行李,最后举着一个相机回到院子里。照相机啊,那可是个稀罕物,一家人围着看了个西洋景,培茵看去,是个长城照相机,机型自己没有见过,大大的,周小元看到相机就说:“瑶姑姑,你这个战友真有钱,
这个相机可是得值不少钱呢,就这么借给你让你带着一路颠簸着回来了,也不怕给用坏了。”
瑶姑姑笑着说:“我那个战友是个摄影师,单位给配了两台,说是这一台她用着不是很顺手,就借给我了。”六月初五,沈家人又忙活了一天,已经放暑假的孩子们满院子里跑过来跑过去,帮着大人们递个话,培田也从学校回来了,再回学校就上高三了,虽然现在没有高考,但
是能够顺利的把高中读下来,在沈家人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很多厂子来招人,只要是政治条件过关,学历高一点人家还是优先考虑的。培田帮着在新房子里贴喜字,雪白的窗户纸上贴着鲜红的喜字,村子里跟沈锦华玩的好的姑娘媳妇们凑了钱给沈锦华买了一面大镜子,这在那个时代可是很贵重的礼物了,培田让奶奶剪了一个大大的双喜字贴在上面,沈父还专门用红对子纸写上了凑钱的人的名字,培田也一起贴在上面,奶奶跟沈母把给一对新人准备的被褥又整理了一遍
,仔细的叠好了放在炕橱的上面,其中有一床红色杭绸被面还是沈锦华的大舅,也就是省全大娘的娘家大哥从京城给寄回来的,这可是村里的头一份呢。培茵一直听自己的那些老前辈们说那个时候婚事都是很简单的,可是看看自家自家这几场婚礼以及村里人的那些婚礼,觉得大家不光是从准备嫁妆还是准备宴席,都很风光,后来想了很久,培茵才搞明白了,不是大家都要图省事,简简单单的办婚礼,婚礼的场面那是根据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来的,家里有点底货的就把婚礼办的好一点,家里没什么富裕的可不就简简单单的办婚礼吗,不是别的,都是一个“穷”闹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