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清国还有其它出路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25小说网 www.225txt.com,最快更新明风八万里最新章节!
高一功、李过、刘体纯之所以敢先斩后奏干掉吴三桂,除了自恃有功之臣法不责众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刘永锡肯定会对陈圆圆感兴趣,所以干掉吴三桂之后第一时间就把陈圆圆绑了过来。
而刘永锡听到这也是无可奈何,虽然他对陈圆圆没有太大兴趣,毕竟陈圆圆再怎么动人也不过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刘永锡心底陈圆圆是远远比不上李香君、朱媚儿这样的刚烈女子,再好看也未必能相守一生。
但是忠贞营和大西营可以说是这次北伐的主力军,而且刘永锡也想着怎么干掉吴三桂,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帮忙,刘永锡实在是不愿意寒了诸军将士的一片热诚:“皇后,陈圆圆就由你来处置吧!”
高皇后没想到刘永锡会是这么一个安排,只不过刘永锡既然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这件事放过去,高皇后自然是要全力配合:“陛下放心,有我在,保证不会让吴三桂将军的未亡人受到任何委屈!”
而来报喜的信使看到刘永锡不愿意追究吴三桂与尚可喜之死,马上补充道:“陛下,高一功、李定国、李过诸位将军都请求立即渡河北进。”
原先按照刘永锡的谋划,拿下河南以后要好好休整一下,但阿济格军团莫名其妙地全线崩溃,让诸路明军都觉得必须抓住这个难得机会。
毕竟承天朝虽然是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但一统天下的时间似乎已经不远了,若是不能抓住眼下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怕等一统天下之后再想立点战功就千难万难。
而刘永锡也明白三军将士的一片苦心:“张博易已经在山东追击博洛残军,我们也要抓住机会消灭一切敌人!”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提到“一切敌人”,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清军,而是一切敢于对抗越明军的存在,而高皇后也能明白刘永锡的心意:“请诸位将军过河的时候务必小心,建虏在北方还有至少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将兵,绝对不能大意!”
只是越明军的将帅们却并没有把清军的抵抗太放在心底,虽然刘永锡与高皇后的叮嘱确实没错,现在在北方可能有一二十万清军,其余不乏精锐之师,但是阿济格军团既然已经被明军尽数歼灭,而且明军的总伤亡不到三千人,那么越明军就有底气继续高歌猛进。
何况越明军虽然伤亡了近三千人,这次光是抓到的俘虏就有两万人,还有上万名汉军、绿营兵、新附军、外藩蒙古阵前起义加入了越明军的阵营之中。
本来对于刘永锡来说,统领这上万汉军、绿营兵、新附军与外藩蒙古的吴三桂、尚可喜是一个大麻烦,处理不好说不定又会弄出一个“三藩”。
既然高一功、李过、刘体纯等忠贞营将领帮他干掉了吴三桂与尚可喜,刘永锡就毫不客气地将这些俘虏与阵前起事的部队收编过来。
因此在经历了河南战役之后,北伐军的实力不减反增,锐气更是势不可挡,连续在六七个渡河点上渡过黄河继续北伐,但他们面对的并不是清军的激烈抵抗,而是各地绿营兵、州郡兵、豪强、缙绅的热烈欢迎,一时间箪食壶浆,越明军在各个方向都没能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抵抗。
刘永锡虽然明确提出了“一切敌人”,但是越明军一统天下的格局无法改变之后,大家都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就连现在北京城的满洲亲贵都不例外。
如果说越明军的北伐是一路高歌势如破竹,那么现在大清国在北方的遭遇几乎是复制了第二个李自成,李自成的在一片石之战之前几乎是征服了整个北方,但是山海关失利之后征服的每一个地方都发生了激烈的叛变,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真正击败李自成的不是大清兵,而是这些士绅引导的叛乱。
如果说之前北方官绅阶级对于大清国只是心存不满却不敢发作,现在阿济格军团在河南全军尽没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北方的叛乱是此起彼伏,许多当年赶走李自成大顺军并欢迎大清国进驻的缙绅现在又打出了承天朝的旗号,甚至连许多绿营兵与新附军都参与了起义。
最初清军还有精力不断出动机动部队平定各地起义,毕竟现在的大清国已经是彻底藩镇化,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局面的崩坏程度已经超乎想象,大清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守住北方的半壁江山,而是如何在退守关外之外避免越明朝的报复。
“自英王殉国之后,大清精锐已经是十去七八,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究阮大铖这个罪魁祸首的责任!”
虽然很多人觉得肃王豪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魁祸首,而且现在豪格已经丢掉了山东全省,但是在阿济格军团全军尽没之后,豪格与多铎的兵马反而是大清国诸部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存在,所以大家只能追究阮大铖这个罪魁祸首。
毕竟过去大清军与金华贼交锋虽然也是败多胜少,但是每次都能血战到底让越明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可这次却是完全不一样,豪格几乎是没作出任何抵抗就放弃了山东全省甚至还抛下了曹州附近的三十个牛录与六十个营头。
而阿济格的结局就更令人无语了,虽然阿济格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已经殉国了,但是大家怎么也没想到阿济格坐拥大清国实力最强的一个野战军团却是连象征意义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就莫名其妙地全军尽没。
虽然“全军尽没”的说法稍稍有些夸张,还是有几千名清军成功突出重围并渡过黄河,但是与阿济格战前的十万之众相比,这几千名突出重围的清军残部已经毫无意义。
而大家觉得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荒唐的局面,完全是因为阮大铖提出的藩镇之策。
虽然设立藩镇理论会让南边诸军为了自己的地盘拼死奋战,但实际上却是诸军战前分兵把守被越明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战事一开就为了保存实力全线溃退,阿济格十万之众居然连一点浪花都没能掀起。
这可不是诸位满洲亲贵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他们就把提出藩镇之策的阮大铖视为罪魁祸首,而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听到阿济格败亡的消息后也知道事情闹大了。
虽然他知道大家实际是在声讨他这位秉政的摄政王,但是他现在是异常软弱:“既然大家都觉得阮大铖是罪魁祸首,那就按大家的意思将阮大铖斩首示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样出关?”
入关之初,多尔衮有着雄心壮志,不但准备征服整个中国甚至还准备从意志与精神上征服中国,但是阿济格的败亡让他认识到征服中国已经是梦幻泡影,大清国在关内的日子已经不多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守实力退守关外。
多尔衮准备把这次入关视为一次超大规模的破关伐明,皇太极时代也曾多次破关伐明,虽然斩获良多但终究有些损耗,而这次入关损耗虽大但斩获亦是惊人,甚至对明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多尔衮这是在自欺欺人,但问题在于下面的很多满洲亲贵对这件事持异议:“咱们退守关外能有什么好结局吗?大清精锐已经十去六七!”
“何止十去六七年,现在大清国虽然有上千牛录,但是战力却不如过去的一百牛录,就算我们退到关外又能有什么办法?”
“过去说黄河以北与明国交锋我们将占尽优势,现在我们在黄河以北一败再败,退到关外难道还能反败为胜吗?”
满洲亲贵之所以对军事如此悲观失望,关键在于阿济格军团全军尽没。
如果阿济格军团能保存下来或退回黄河以北,大家都觉得完全可以退守关外,毕竟大清国就是这么崛起,但是阿济格的失败让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入关两年多时间大清国的关外旧部几乎消耗殆尽,代善的两红旗虽然号称保存得最为完整,但也消耗了近半甲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阿济格失败之后代善也变得极度悲观,觉得大清国即使退守关外也是一条死路,以大清军的战力在关外照样要败给越明军。
而代善的想法与很多八旗亲贵不谋而合,他们都觉得走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老路肯定走不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入关以后收获良多,退守关外虽然能带走一部分战利品,但拥有的一切等于重新开始还不如入关之前,所以他们现在才敢顶撞多尔衮。
而多尔衮也完全没想到这些满洲亲贵到这个时候还不肯退守关外:“我们除了退守关外还有其它办法吗?我也想在关内多呆几年,但是金华贼不给我们机会啊!”
只是多尔衮话音刚落,大贝勒就开口说道:“实际大清国除了退守关外之外照样有其它出路!”
高一功、李过、刘体纯之所以敢先斩后奏干掉吴三桂,除了自恃有功之臣法不责众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觉得刘永锡肯定会对陈圆圆感兴趣,所以干掉吴三桂之后第一时间就把陈圆圆绑了过来。
而刘永锡听到这也是无可奈何,虽然他对陈圆圆没有太大兴趣,毕竟陈圆圆再怎么动人也不过是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影响非常深远,但是在刘永锡心底陈圆圆是远远比不上李香君、朱媚儿这样的刚烈女子,再好看也未必能相守一生。
但是忠贞营和大西营可以说是这次北伐的主力军,而且刘永锡也想着怎么干掉吴三桂,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帮忙,刘永锡实在是不愿意寒了诸军将士的一片热诚:“皇后,陈圆圆就由你来处置吧!”
高皇后没想到刘永锡会是这么一个安排,只不过刘永锡既然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这件事放过去,高皇后自然是要全力配合:“陛下放心,有我在,保证不会让吴三桂将军的未亡人受到任何委屈!”
而来报喜的信使看到刘永锡不愿意追究吴三桂与尚可喜之死,马上补充道:“陛下,高一功、李定国、李过诸位将军都请求立即渡河北进。”
原先按照刘永锡的谋划,拿下河南以后要好好休整一下,但阿济格军团莫名其妙地全线崩溃,让诸路明军都觉得必须抓住这个难得机会。
毕竟承天朝虽然是一场胜利接着一场胜利,但一统天下的时间似乎已经不远了,若是不能抓住眼下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怕等一统天下之后再想立点战功就千难万难。
而刘永锡也明白三军将士的一片苦心:“张博易已经在山东追击博洛残军,我们也要抓住机会消灭一切敌人!”
刘永锡非常明确地提到“一切敌人”,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清军,而是一切敢于对抗越明军的存在,而高皇后也能明白刘永锡的心意:“请诸位将军过河的时候务必小心,建虏在北方还有至少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将兵,绝对不能大意!”
只是越明军的将帅们却并没有把清军的抵抗太放在心底,虽然刘永锡与高皇后的叮嘱确实没错,现在在北方可能有一二十万清军,其余不乏精锐之师,但是阿济格军团既然已经被明军尽数歼灭,而且明军的总伤亡不到三千人,那么越明军就有底气继续高歌猛进。
何况越明军虽然伤亡了近三千人,这次光是抓到的俘虏就有两万人,还有上万名汉军、绿营兵、新附军、外藩蒙古阵前起义加入了越明军的阵营之中。
本来对于刘永锡来说,统领这上万汉军、绿营兵、新附军与外藩蒙古的吴三桂、尚可喜是一个大麻烦,处理不好说不定又会弄出一个“三藩”。
既然高一功、李过、刘体纯等忠贞营将领帮他干掉了吴三桂与尚可喜,刘永锡就毫不客气地将这些俘虏与阵前起事的部队收编过来。
因此在经历了河南战役之后,北伐军的实力不减反增,锐气更是势不可挡,连续在六七个渡河点上渡过黄河继续北伐,但他们面对的并不是清军的激烈抵抗,而是各地绿营兵、州郡兵、豪强、缙绅的热烈欢迎,一时间箪食壶浆,越明军在各个方向都没能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抵抗。
刘永锡虽然明确提出了“一切敌人”,但是越明军一统天下的格局无法改变之后,大家都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就连现在北京城的满洲亲贵都不例外。
如果说越明军的北伐是一路高歌势如破竹,那么现在大清国在北方的遭遇几乎是复制了第二个李自成,李自成的在一片石之战之前几乎是征服了整个北方,但是山海关失利之后征服的每一个地方都发生了激烈的叛变,甚至从某种意义来说,真正击败李自成的不是大清兵,而是这些士绅引导的叛乱。
如果说之前北方官绅阶级对于大清国只是心存不满却不敢发作,现在阿济格军团在河南全军尽没的消息传来之后,整个北方的叛乱是此起彼伏,许多当年赶走李自成大顺军并欢迎大清国进驻的缙绅现在又打出了承天朝的旗号,甚至连许多绿营兵与新附军都参与了起义。
最初清军还有精力不断出动机动部队平定各地起义,毕竟现在的大清国已经是彻底藩镇化,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局面的崩坏程度已经超乎想象,大清国现在的问题不是守住北方的半壁江山,而是如何在退守关外之外避免越明朝的报复。
“自英王殉国之后,大清精锐已经是十去七八,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追究阮大铖这个罪魁祸首的责任!”
虽然很多人觉得肃王豪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罪魁祸首,而且现在豪格已经丢掉了山东全省,但是在阿济格军团全军尽没之后,豪格与多铎的兵马反而是大清国诸部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存在,所以大家只能追究阮大铖这个罪魁祸首。
毕竟过去大清军与金华贼交锋虽然也是败多胜少,但是每次都能血战到底让越明军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可这次却是完全不一样,豪格几乎是没作出任何抵抗就放弃了山东全省甚至还抛下了曹州附近的三十个牛录与六十个营头。
而阿济格的结局就更令人无语了,虽然阿济格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已经殉国了,但是大家怎么也没想到阿济格坐拥大清国实力最强的一个野战军团却是连象征意义的抵抗都没能组织起来就莫名其妙地全军尽没。
虽然“全军尽没”的说法稍稍有些夸张,还是有几千名清军成功突出重围并渡过黄河,但是与阿济格战前的十万之众相比,这几千名突出重围的清军残部已经毫无意义。
而大家觉得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荒唐的局面,完全是因为阮大铖提出的藩镇之策。
虽然设立藩镇理论会让南边诸军为了自己的地盘拼死奋战,但实际上却是诸军战前分兵把守被越明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战事一开就为了保存实力全线溃退,阿济格十万之众居然连一点浪花都没能掀起。
这可不是诸位满洲亲贵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他们就把提出藩镇之策的阮大铖视为罪魁祸首,而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听到阿济格败亡的消息后也知道事情闹大了。
虽然他知道大家实际是在声讨他这位秉政的摄政王,但是他现在是异常软弱:“既然大家都觉得阮大铖是罪魁祸首,那就按大家的意思将阮大铖斩首示众,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怎么样出关?”
入关之初,多尔衮有着雄心壮志,不但准备征服整个中国甚至还准备从意志与精神上征服中国,但是阿济格的败亡让他认识到征服中国已经是梦幻泡影,大清国在关内的日子已经不多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守实力退守关外。
多尔衮准备把这次入关视为一次超大规模的破关伐明,皇太极时代也曾多次破关伐明,虽然斩获良多但终究有些损耗,而这次入关损耗虽大但斩获亦是惊人,甚至对明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多尔衮这是在自欺欺人,但问题在于下面的很多满洲亲贵对这件事持异议:“咱们退守关外能有什么好结局吗?大清精锐已经十去六七!”
“何止十去六七年,现在大清国虽然有上千牛录,但是战力却不如过去的一百牛录,就算我们退到关外又能有什么办法?”
“过去说黄河以北与明国交锋我们将占尽优势,现在我们在黄河以北一败再败,退到关外难道还能反败为胜吗?”
满洲亲贵之所以对军事如此悲观失望,关键在于阿济格军团全军尽没。
如果阿济格军团能保存下来或退回黄河以北,大家都觉得完全可以退守关外,毕竟大清国就是这么崛起,但是阿济格的失败让所有人都失去了信心。
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入关两年多时间大清国的关外旧部几乎消耗殆尽,代善的两红旗虽然号称保存得最为完整,但也消耗了近半甲兵,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阿济格失败之后代善也变得极度悲观,觉得大清国即使退守关外也是一条死路,以大清军的战力在关外照样要败给越明军。
而代善的想法与很多八旗亲贵不谋而合,他们都觉得走努尔哈赤、皇太极的老路肯定走不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入关以后收获良多,退守关外虽然能带走一部分战利品,但拥有的一切等于重新开始还不如入关之前,所以他们现在才敢顶撞多尔衮。
而多尔衮也完全没想到这些满洲亲贵到这个时候还不肯退守关外:“我们除了退守关外还有其它办法吗?我也想在关内多呆几年,但是金华贼不给我们机会啊!”
只是多尔衮话音刚落,大贝勒就开口说道:“实际大清国除了退守关外之外照样有其它出路!”